首頁 > 婦貴 > 婦貴 > 

第914章 朕心甚慰

第914章 朕心甚慰

第914章 朕心甚慰

瑾融來到朗園,園子有主顧租了院子,只不過不是宴客,是人家一家人,來這多水之地消暑。

雖然朗園有客,卻也有自家辦事的地方。瑾融來這裡,當然沒什麼事情,專門就是爲了給皇帝添堵,以便讓皇帝先開口,把那日商議的事情付諸實施。

爲了足夠惹眼,他要在這小院子裡呆滿一整天。

好在朗園就沒有不舒服的地方,房屋敞亮透風,雕畫精美。院子裡,早春移栽過來的大樹,枝繁葉茂、涼風習習。就算在樹下的竹椅上小憩,也是舒心。

一直臨近傍晚,瑾融才策馬回城。

第二日,又是如斯一趟。

第三日上朝時,皇帝帶着滿滿的低氣壓,聽朝臣議事。一向知道分寸的瑾融也這麼不着調了,皇帝鬱悶到不行。他的兒子,難道就沒一個成器的嗎?

尋常啓奏完畢,就是近日讓朝廷頭疼的旱災。負責各項事宜的官員,把近日的安排及回饋講述一番。

總而言之,就是原州各地依然無雨,朝廷的賑災糧也依然緊張。因災年的糧價奇高,雖有賑災款項,可購得的穀米卻不足去年的一半。

見朝堂上氣氛愈加凝重,瑾融想了想,出列奏道:“啓稟父皇,兒臣聽說,中原西北地區有一種蕎麥,生長期很短,大概六十天左右,蕎麥即可成熟。

兒臣建議司農官收集一些這樣的蕎麥種子,以備給原州各地發放。若八月初,原州等地還能下一場雨,好歹把這些種子種下去。能收穫成熟的蕎麥最好,即使不甚成熟,連着糠皮也能,可以抵擋果腹,朝廷的壓力也少些。”

皇帝凜然的視線,在朝堂衆官員面上一一掃過。都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可這些大臣們,拿着朝廷的俸祿,享用着百姓的供養,個個尸位素餐,對朝廷和百姓的難處視而不見。

若真有這麼應景的糧食,禹王殿下這個提議,在當前形勢下,就很有實際意義了。一般情況,到了七月底,已經無法下種了。可這種蕎麥,這麼短的生長期,應該能行。

皇帝聽的很是訝異,轉頭問於世清:“居然還有生長期這麼短的農作物嗎?朕以往從沒聽說過。”

瑾融當然不會等皇帝把斥責他的話說出來,緊跟着說道:“父皇,兒臣這幾日想了想,原州地區大旱,正是需要銀兩的時候,所以,京城繁華是好事。兒臣也是爲了把生意做好,給京城增添些亮色,纔在這上面用了些心思。”

皇帝冷冷的瞥了太子一眼,身爲皇儲,不但自己不心憂天下,還對真正做事的人不假辭色,簡直難當大用。

噗!大傢伙若不是怕皇帝降罪殿上失儀,就要笑噴了。

皇帝和衆朝臣俱都面色複雜,禹王給自家賺銀子,居然還能打着如此大義的旗號。禹王你還能更無恥一些嗎?

太子重重哼了一聲,不再理會瑾融的解釋,面上神色卻依然不好看。

皇帝被瑾融連着兩日出城而激發的火氣,因着蕎麥糧種之事,稍稍消散一些。卻依然點着他的名字,口氣異樣的問道:“禹王,不知朗園如今的生意可好?”

他已經退回隊列,聽得皇帝詢問,忙再次出列,從容答道:“回稟父皇,朗園生意不錯。兒臣這兩日過去,又和那裡的管事商議一番,力圖能擴展生意範圍,多賺些銀子。”

他這幾日很不自在,閣部派去檢查歷年賦稅的官員,雖然並不能接近戶部賬冊的真實數據。可是這些人滯留戶部,不但他不自在,官員們做事也都束手束腳。

太子卻很不喜歡禹王被人如此關注。

皇帝更是面色不善的盯着瑾融。

瑾融對太子一向恭謹,連忙解釋道:“二哥,確有其事。這種作物植株低,耐寒,但產量不高,所以流傳並不廣泛。只要去中原靠西北的山村詢問,一般都是知道。”

各位大臣們也是意外。禹王這是什麼意思,剛有了讓陛下高興些的提議,立時就開始抹黑自己,腦抽了還是怎麼着?

衆多朝臣也是訝異,朝廷官員大多自小讀書,即使有個別曾經務過農,也有在地方掌管具體事務多年的官員,但他們大多經見的都是穀米小麥等作物。

瑾融早就等着皇帝提這個了。

皇帝剛緩過來的臉,立時就又黑了。

沒想到,禹王身爲皇子,養尊處優之下,居然還能知道這種事情。只不知真假而已。

皇帝也是一怔,這樣子,他剛纔還發的什麼火?他這兩天的不痛快又是爲的什麼?

他剛還在想着,這混賬小子如此沒有分寸,這時候了,還堂而皇之的把心思放在經商之事上。卻沒想到,他竟真的如此大義。

皇帝吩咐韓延回:“閣部擬旨,讓兵部派人,派些快手騎兵,帶着司農官,去往西北地區,查詢六十天可熟的蕎麥。若有糧種,可大量購買,即時造冊。組織當地駐軍,快馬運往原州各處準備分發。”

朝堂上靜默了一瞬間。

於世清也是愕然:“微臣倒是知道蕎麥的生長期短,可六十天成熟的,微臣還真沒聽說過。禹王殿下可知,這種蕎麥的具體生長在什麼地方?”

他說的這些,江一凡說給他聽的。蕎麥的產量都不高,又不抗餓。一般情況下,百姓不願耗費珍貴的土地和節令,種這種東西。

偶爾有些蕎麥,也多是在收成早的時候,或者在閒置之地小範圍的種上幾分地。打些蕎麥,或者自家吃個新鮮,或者賣出去,換些現銀。

瑾融依然從容,說道:“兒臣想過了,兒臣願把朗園開業以來所賺的銀子,全部用於賑濟原州災情。”

皇帝簡直要被他氣笑了,“原來禹王如此大義。”

“兒臣慚愧,謝父皇誇讚。”瑾融當仁不讓的答道。

他原本就心情不好,這時見瑾融一個提議,就吸引了殿上所有人的目光,心中更是不悅:“錢糧之事,歷來是朝廷大事,六弟可要想好了再說。沒有真憑實據的事情,空口說白話,在這裡譁衆取寵。若是最後被戳穿了,徒惹人恥笑,白白丟了皇家的顏面。”

對於小種類農作物卻不甚明白,尤其這種非主流、不在朝廷賦稅之中農作物,一般很難進入官員的視線。

再想想從禹王府借來的三十萬兩賑災款,皇帝很爲自己剛纔對瑾融的怒氣,感覺有些歉然。

皇帝盯着瑾融,這個混帳小子,他問話的不悅語氣已經這麼明顯了,難道這小子居然會聽不出來?

和他兒子相比,差之甚遠。

皇帝的視線落在太子面上,停了一下。這個兒子就算了,不提也罷。

“禹王能心憂天下,替朕分憂,朕心甚慰……”

明天下午兩點左右,還有一天加更哈。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