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翰林院(三)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第125章:翰林院(三)

第125章:翰林院(三)

京城,紫禁城內。

此時,大明王王宇,吏部尚書張良,戶部尚書諸葛亮,以及魏東,朱標,朱棡,朱樉,朱棣等人正在用午膳。

“現在吃飯就是麻煩,吃之前還要先用銀針試過,再讓人試吃後才能吃!”

大明王王宇抱怨一句,在華夏帝國吃飯,每次都是這樣,必須小心謹慎,久而久之,搞得有些神經質了都。

雖然之前遣散了宮裡的宮女和太監,但還是有部分沒有去處,留了下來。其中一些人,經過考察後,王宇選了一些在府上用,其他的人就負責維護宮裡的日常運作,花銷也不大。

“大明王,自古身份尊貴者,皆如此。”

朱標對此早已習以爲常,他是太子,每日吃食都要先檢查是否有毒。

像朱樉,朱棡,朱棣三人也是如此,誰讓他們身份尊貴呢。

一旁的朱棡大大咧咧道:“我們早已習慣,人心難測,不得不防。”

他們這些人,都是來自其他世界,在華夏帝國這裡,幾乎每天都在一起吃飯。

王宇的父母,鄭旦,西施,王藍,王虎等人待在現代世界,來華夏帝國也是偶爾。

一個人吃飯太冷清,所以王宇每天吃飯都把他們叫上。

飯菜自然是廚子做的,所以吃之前要先檢查是否安全。

呂安,十幾歲,小太監,沒有離開皇宮,現在被王宇看上,安排在身邊。負責檢查飯菜,就是他的工作之一。

不過,他只是試吃,而且是在王宇用銀針檢查過後,所以一般都不會出事,只是爲了多一層保障,才讓他試吃的。

“呂安,你下去吧。”

等呂安試吃過後,大明王王宇命令他離開。

同時,房間內其他閒雜人等也被命令離開。

王宇,諸葛亮,張良,魏東,朱標,朱樉,朱棡,朱棣等人習慣吃飯不要無關人在旁邊。

因爲,他們吃飯的時候,說的事情,難免會說到“匪夷所思”的事情,還是不要被更多人知道爲好。

衆人開始用膳。

“雖然下午還要繼續處理政務,但還是可以喝點酒。”

大明王王宇舉起酒杯,對衆人說道:“另外,這頓飯菜,也是爲朱標,朱樉,朱棡,朱棣四人踐行。”

踐行?

衆人一愣。

“大明王的意思是……”

不等諸葛亮說完,朱標就興奮道:“是父皇要接我們回去了嗎?”

不容易啊!

他們四兄弟,來到華夏帝國這個世界已經快一年了。

這一年,大明王王宇可沒讓他們閒着,可勁兒的指示他們做事!

歷練是歷練了,但他們兄弟四人心裡更多的是心酸,而且很想家。

“……我……我還以爲父皇把我們忘了……”

朱樉眼睛都紅了,就差落淚了。

“啊!太好了,終於可以回去了……”

朱棡從座位上蹦了起來,驚叫一聲。

朱棣倒是比較平靜,說道:“一年沒回去,不知道父皇和母后可都還安好……”

四人的反應,王宇,諸葛亮,張良,魏東等人看在眼裡。

“是該回去看看。”

諸葛亮理解朱標四兄弟的心情,前段時間諸葛亮也回家了一次,出門在外,思念家鄉是人之常情。

“聽你們父皇說,你們那裡的世界,時間到了年底,接你們回去過春節。”

王宇看着朱標四兄弟,說道:“來,讓我們舉杯,爲朱標,朱樉,朱棡,朱棣,踐行!”

“多謝大明王!”

朱標四兄弟舉起杯。

“乾杯!”

一飲而盡。

張良問道:“你們回去後還回來嗎?”

畢竟相互瞭解,有朱標四兄弟幫忙,事半功倍。

朱樉當即應道:“一年時間,在這裡該瞭解的都瞭解了,回去就向父皇稟報……下次,肯定不會來了!”

與其在這裡吃苦,他更想回去做個悠閒的王爺。

“是啊,是啊,恐怕不會在來了。”

朱棡笑着說道。

“不管以後還會不會回來,我們在此都要感謝大明王以及諸位的照顧。”

朱標禮貌道,同時爲衆人倒酒。

“有緣,自會再相見。”

大明王王宇再次舉起酒杯:“乾了這杯酒!”

……

午飯後,王宇在歷史聊天羣與朱元璋私信:“明太祖,我已經告訴了你的四個兒子,他們準備好了,你可以把他們接回去了。”

很快,明太祖朱元璋回覆道:“朕亦知道,多謝羣主這些日子對他們的照顧。”

“好說,好說。”王宇簡單的回了一句。

沒多久,朱標,朱樉,朱棡,朱棣四兄弟消失不見,被朱元璋用“指定傳送符”召喚了回去。

他們雖然離開了華夏帝國這個世界,但沒對王宇他們完成什麼影響。

下午,大明王王宇按照計劃,召開內閣大臣會議。

七大內閣大臣:吏部尚書張良,戶部尚書諸葛亮,吏部尚書陳確,兵部尚書溫鍾瑞,刑部尚書於學珍,工部尚書曾輝,都察院左都御史湯瑾等人已經在文華殿等候多時。

“大明王到!”

王安的聲音響亮。

“拜見大明王!”

七個內閣大臣行禮。

大明王王宇站在高處,環視一眼衆人,道:“都坐下說話。”

魏東筆直的站在左下方,隨時護衛大明王王宇的安危。

七個內閣大臣入座。

大明王王宇也入座,擡頭看着七人,說道:“今日,所議之事,有三。”

“其一,春耕!”

“其二,戰事!”

“其三,安撫民心!”

三件急需要處理的事情,事先七個內閣大臣已經知曉。

大明王王宇繼續說道:“春耕,是重中之重,關於華夏帝國未來的穩固。今年春耕,依然是要大力推廣玉米,紅薯,土豆的種植。

去年,主要是在順天府,山東,以及山茜,河楠部分地區推廣種植,效果很好。

今年,必須要全面在順天府,山茜,陝茜,山東,河楠推廣。有些地方十分適合玉米,紅薯,土豆種植,可以強行執行。

此外,對南明朝廷的戰事相信很快就會結束。需要做好準備,隨時恢復那些因爲戰亂而荒蕪下來的耕地……”

在這個時代,許多人還不能接受大量種植玉米,紅薯,土豆。讓百姓放棄或者大面積減少粟慄,水稻的種植,會遇到困難。

但是,爲了長遠,爲了應對小冰河時期帶來的災害,一些必要的強行手段不可避免。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