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自願……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第137章:自願……

第137章:自願……

華夏帝國,南京(應天府),應天城。

應天府,是明朝的前帝都,這裡也有宮殿。

今日,就在應天府皇帝上朝宮殿內,聚集了一百多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南明朝廷,不,是前南明朝廷的文臣。

他們呢,有的是自願前來的有的是被迫而來。

來這裡,接受他們未來的命運:生或者死。

雖然南明朝廷投降後,吳三桂派人看管他們,待遇還不錯。

但是在華夏帝國大明王王宇還沒有明確做出決定之前,人人自危。

大殿正上當的龍椅上,前不久還是南明朝廷的皇帝坐在上面,現在確實空空如也。

龍椅的正下方,站着的是:戶部尚書諸葛亮,禮部尚書陳確,兵部左侍郎任斌,刑部左侍郎劉升,吏部左侍郎唐進倫,工部尚書曾輝,都察院右都御史申毅。

六部一院的來了七個大臣,其中三個尚書也就是三個內閣大臣,足見對今日事情的重要性,以及十分的重視。

但,光是重視還不夠。

這不,無論是殿內還是殿外,都是魏東帶來的一百禁衛軍,個個孔武有力,身上攜帶的是最新制作而成的後堂槍!

目前也只有一百多支後堂槍,先武裝了一百人,這次給帶了出來。

除了這一百後堂槍軍隊外,此次前來的是一個營,三千多人的隊伍。

魏東帶來的軍隊,站在這裡就是示威,代表華夏帝國和大明王的威嚴。

諸葛亮,陳確,任斌,劉升,唐進倫,曾輝,申毅等七人,並排站在一百多人的前面。

七人中,有幾個人是眼前一百多人或多或少認識的,比如:禮部尚書陳確,工部尚書曾輝……

戶部尚書諸葛亮,左右看了看身邊的六人,然後上前一步,冷靜而有氣勢的注視着眼前一百多人。

諸葛亮這一站出來,就成了焦點。也讓衆人意識到,眼前這個年輕人,肯定不一般。

或許是個重要的傳話人。

但是他們萬萬想不到,諸葛亮的身份地位以及名字都令人難以置信!

只見,諸葛亮聲音鏗鏘有力道:

“諸位,我是華夏帝國戶部尚書諸葛亮,同時也是內閣大臣兼軍機處參謀……”

諸葛亮?

衆人目光無不詫異。

還是戶部尚書,內閣大臣?……如此年輕,怎麼可能!

衆人詫異的眼光依舊,不過又多了不少質疑之色。

面對衆人異樣的目光,諸葛亮習以爲常,繼續說着:

“我身邊的分別是:禮部尚書陳確,兵部左侍郎任斌,刑部左侍郎劉升,吏部左侍郎唐進倫,工部尚書曾輝,都察院右都御史申毅……我們前來此地,是代表華夏帝國,代表大明王而來……來表明對你等的態度和處置。”

說到這裡,諸葛亮停了下來。

場面氣氛,突然變得異常死靜!

因爲,決定衆人命運的一刻馬上到了。

或許大明王不敢殺他們所有人,但是殺十幾個來,殺雞給猴看,完全是有可能的。

不到最後時刻,誰都有可能成爲死亡名單上的人。

所以啊,衆人心裡恐懼。

一時間完全沒心思在意諸葛亮等人的身份。

終於,諸葛亮又開口說話了,同時拿出一份詔書,念道:

“華夏帝國,大明王詔令:對於南明朝廷舊臣,一律既往不咎,願意爲華夏帝國效力者,可自薦,經考覈後,視情況,委以職務!”

大明王王宇的詔令,出奇的簡單明瞭,但仔細想想,就覺得其中富有深意。

開玩笑,這可不是大明王王宇隨便說說的,而是經過張良和諸葛亮斟酌後才如此定下來的。

就是這聽起來簡單明瞭的詔令,卻讓眼前一百多人給聽懵了?

如此簡單?

這就沒事了?

是不是太兒戲了?

許多人心裡落差很大,而且矛盾的覺得有些莫名的失望。

“華夏帝國,大明王……什麼意思,不管我們了,讓我們自生自滅?”

許多人一時間都有類似的想法。

不處置,也不任用,讓許多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時,諸葛亮的話,打斷了衆人的錯愕和思緒:“諸位,都是有一定才能之人,華夏帝國現在很缺人才,但絕不會強人所難,是否願意爲華夏帝國,爲大明王,爲天下百姓做事,全由你們決定。

對於願意爲華夏帝國效力者,吏部和都察院會對其進行考覈,但只是考覈其過去的品德和才華,不會對其過去的過錯進行追究。

也就是說,華夏帝國,大明王,都不會追究任何人過去的過錯。只要將來,成爲了華夏帝國的國民後,嚴守華夏帝國律法便可。”

意思就是:過往不再追究,華夏帝國新國民,一切從新開始!

同時,諸葛亮也說明,華夏帝國需求人才,重視人才,不過是否願意出仕,自由決定,不強迫。

這種說法,思想,有些奇特,不符合時代主流,衆人有些懵,心裡疑惑更多了。

諸葛亮又說道:“從此刻開始,諸位就自由了。不過,有些人在離開前,需要把一些職務上的事情與我們交接一下。

對了,若是沒人主動辭官,就是默認要爲華夏帝國效力。我們會安排人對其進行考覈,合格者依然可以繼續留任。”

最後這句話,是給那些要面子的人一個臺階下。

說完,諸葛亮示意魏東,把軍隊撤離。

殿內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

在離開前,諸葛亮補充道:“諸位,華夏帝國六部和都察院暫時都會安排人就在這裡,有要自薦或者辭官,或者其他什麼事,都可前來找我們。”

接下來,纔是諸葛亮等人的重要工作:維護治安,穩定民心,恢復農耕,推廣玉米,紅薯,土豆的種植等等。

一百多人,有些失魂落魄的慢悠悠的出了宮殿,出了皇宮。

除了皇宮後,發現沒有人跟隨,才真的意識到:他們自己似乎真的沒事了!

“沒事了,真的沒事了,難以置信!”

漸漸的,有的人開始歡呼。

許多三五人一堆議論着。

他們剛出宮門,就發現宮門外以往張貼告示的地方圍着許多人。

“華夏帝國第二次科舉,將在秋季舉行,凡滿十八歲,無論出身如何,不分男女,只要遵從華夏帝國者,皆可報名參考。

此次科舉,將分爲南北兩場同時進行,就在順天府和應天府。”

告示旁邊站着的官吏,過一段時間,就會念一次其中的內容。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