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衛所制,世襲制要不得。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第220章:衛所制,世襲制要不得。

第220章:衛所制,世襲制要不得。

大朝會,還在乾清宮進行。

“如今除了北面的清賊爲患,華夏帝國已無戰事,天下太平。”

大明王王宇注視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說道:“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數千年曆史告訴世人,一國不可無強兵,否則只能委曲求全,被動挨打,甚至被滅亡。”

頓了頓,繼續道:

“何爲強兵?”

“而今不再是個人神勇拼兵刃的時代,個人之勇猛,不再強兵的標榜。”

“在本王看來,華夏帝國需要的強兵,不僅要身富力強,更要能靈活的掌握多種兵器的使用,尤其是火器的使用,甚至在未來,強兵更需要學識!”

“如此,擁有身富力強的身體,能掌握多種兵器,有學識的兵,纔是華夏帝國未來需要的強兵!”

現在的戰場勝利不會由某個人的勇猛(武力)過人而決定,尤其是在火器出現後。

衆人都能理解。

當然,幸好項羽和李存孝沒來,不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至於王宇說的華夏帝國的強兵標準。

身富力強!

好理解,就是精壯的士兵!

自古以來,精兵基本都是出自精壯之士。

這算是任何時代,強兵的基本要求吧?

要求能熟練掌握多種兵器的使用,以及懂學識……

不少人認爲,這就“過份了”。達到這兩種標準的,在古代那是什麼強兵,分明可以做將領了!

強兵可是對普遍的將士而言,因此許多人認爲後兩個要求太高了,尤其是學識。

如今天下,讀書人相對於總人口來說,少得可憐!

一般的士兵,都是普通老百姓,大部分都不識字,更別提學識了。

嗯,大明王有雄心壯志是好的!

文武百官看得明白,沒人當衆給大明王潑冷水,當然這些要求,他們也只是聽聽罷了,沒怎麼在意。

沒人站出來說話,王宇就繼續講他的,反正他提出強兵要求,只是順口一提,不是今日他要講的主題。

“華夏帝國要建立強兵,就需要施行新的軍制。”

王宇當即拋出主題,立刻引起了文武百官的注意。

恍然間明白大明王這是要軍改啊。

在之前,有些人就有耳聞,說大明王有大力整軍的想法。

如今,終於來了。

“兵部尚書溫鍾瑞。”

王宇看向溫鍾瑞喊道。

溫鍾瑞出班應道:“臣,在。”

“溫尚書,你是兵部尚書,應該知道華夏帝國有多少兵馬吧?”大明王王宇問道。

衆人目光看向溫鍾瑞。

溫鍾瑞想了想,答道:“大明王,華夏帝國的所有兵馬,兵部都有記錄在冊。所有步兵,騎兵,加上水師,華夏帝國如今有一百六十萬餘兵馬,主要駐紮在……”

待溫鍾瑞說完,大明王王宇說道:

“一百六十餘萬兵馬,聽起來十分壯觀,雄偉。但必須承認,這其中的精兵,不會超過五成。”

“兵在精不在多,恆古不變之理!”

“更何況,要養這樣一直龐大的兵馬,每年消耗的錢糧就是天文數字。”

說到這裡,大明王王宇停了下來,給文武百官消化的時間。

旁聽的嬴政,楊堅,劉邦,朱元璋等人互相議論起來。

有官員站出來,說道:“大明王,我華夏帝國天下兵馬一百六十餘萬,其實與前明相比,並不算多。況且,採用效仿前明之法,兵馬可在各地駐守屯田,只要無戰事,便能做到自給自足……”

這傢伙滔滔不絕,一聽就是紙上談兵。

“大明衛所屯守之法?”

戚繼光暗中搖頭,同時看了一眼明太祖朱元璋。

他很想告訴明太祖朱元璋衛所兵制不是長久之法,弊端太多……不然他戚繼光就不會無兵可用,只能自己招募兵馬抗擊倭寇了。

只是,朱元璋畢竟是明太祖,戚繼光心中猶豫,擔心自己是否唐突,自大了。

而且,衛所兵制就是朱元璋定下來的。

說衛所兵制不行,無疑是打朱元璋的臉啊!

當然,在場的明太祖朱元璋因爲看過“華夏曆史書”,已經知道衛所兵制的利害。

只是,根據朱元璋所在大明的情況,天下初定,大明建立,無大戰事,國家貧窮,沒錢糧,只能讓兵馬駐守屯田,自給自足。

也就是說,衛所兵制是適合大明初期的。

戚繼光沒有找羣主王宇兌換“華夏曆史書”,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已經知道衛所兵制的利害。

……

“你是說大明的衛所兵制?”

大明王王宇搖頭,阻止那官吏繼續說下去,說道:

“本王知道,目前華夏帝國的軍制,依然沿用大明的軍制,也就是衛所兵制和軍戶制。”

“但,無論是衛所兵制,還是軍戶制,有太多的弊端,想必許多人都能看得清楚。”

大明的衛所兵制和軍戶制是配套的。

衛所兵制的核心在於:駐守屯田,無戰事時自給自足。

軍戶制的核心在於世襲,成爲軍戶後,沒有意外的話,世世代代的都是軍戶。

駐守地的田地會分給各個軍戶,讓各軍戶自行耕種,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無論軍戶的後代是否適合當兵,都是兵,無法改變。

如此一來,時間越久,軍中濫竽充數者就越多,嚴重影響戰力。

在大明後期,各衛所中出現大量侵吞田地的,使得許多軍戶無田可種,矛盾不斷……

總之,衛所兵制和軍戶制,在明末已經腐爛不堪。

華夏帝國,大明王王宇怎會在沿用這種軍制?

“本王已決定,華夏帝國的軍制不再效仿大明軍制!”

大明王王宇目光堅定道:“華夏帝國的軍制將採用募兵制和現役軍籍制,不再屯田,也不再世襲……”

戶部的一個五六十歲的官吏站出來,道:“大明王英明,前明軍制弊端的確存在,但臣認爲其中也有可取之處,例如屯田,能讓兵馬無戰事時,做到自給自足。不然,華夏帝國可養不起一百六十餘萬的兵馬啊!”

是啊,不屯田,就得發放大量的錢糧!

那有那麼多錢糧來養一百六十餘萬兵馬?

一時間,不少官吏站出來勸大明王保留屯田制。

“停!”

“先聽本王說完。”

大明王王宇大聲喝止衆人,道:

“既然本王提出新的軍制,必然能解決問題之法。”

“此法,便是精兵強軍之策!”

精兵強軍?

不是就要裁軍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文武百官反應激烈,尤其是武官們。

裁軍,那牽扯的就多了,各種利益存在。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