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有鬼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有鬼

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有鬼

“你們也休息夠了,將他揹着,跟我們去衙門。”,爲首那衙役面上突然帶上了猙獰之色,強行喝令道。

只是這尉遲子弟哪是嚇大的?本來就是桀驁不馴的個性,再加上事先得到了於樑的吩咐,頓時紛紛冷哼着橫眉以對,完全是愛理不理的樣子。

“你們!反了天了!”,爲首這衙役頓時大怒,高聲呼喝道,聽得縮在暗處的於樑疑心大起。

這些衙役難道吃了雄心豹子膽了麼?……以於樑這幾次在衙門的鬧騰程度,相信連縣令都怕他幾分,眼下這幾個衙役怎麼敢如此態度?

“要麼你們都是假的?要麼你們得到了大佬的授意……”,以只有自己能聽得到的聲音喃喃自語着,於樑此時還哪裡猜不到,這便是火災後的另一步殺招?

他心中正在思索着對策時,耳邊又傳來了馬蹄聲,雖然聲勢比剛纔的小了許多,但蹄聲整齊劃一,殺伐的氣勢卻更加濃郁。

難道是軍隊?於樑心中驚了一下,暗道對方若是來硬的那就麻煩了……他不怕陰謀詭計,但面對堂堂正正的硬實力碾壓,還真是沒有什麼好辦法。

一念至此,他也顧不上繼續裝昏迷,悄悄睜開眼睛瞄了一眼蹄聲響起處,瞧清楚那馬上的騎手時,頓時大大鬆了一口氣。

總算運氣不錯……於樑露出了狡猾的笑容,繼續閉上眼睛,高枕無憂起來。

這些衙役耳朵可沒聾,目光也掃向了蹄聲方向,神色頓時一變,這來的,赫然是大理寺的捕快,不僅如此,帶隊的居然是裴度本人!

“裴大人!”,衙役們頓時慌不擇路的行禮,那裴度可是堂堂的正三品大員,絕對不是他們這些魚腩能相提並論的。

裴度面色陰沉,冷眼快速掃視了火勢,這才撇了衙役們一眼,隨即再也不看他們,徑直上前,湊到於樑身邊,剛要附身去推攘他,於樑已經睜開眼睛,壓低聲音笑道,“你總算來了。”

他這動作極爲突兀,裴度差點被嚇得打個哆嗦,眉頭一皺道,“原來你是醒着的?”

“當然!想暗算我的人多了去了,我總得休息一會兒吧……”,於樑理直氣壯的說道,朝着那些衙役望了一眼笑道,“走吧,看來目前跟你去大理寺是最保險的。”

直到此時,他已經基本確定了設計連環套襲擊自己的人,必定是寧王派系,也只有那種強大的政治集團才能弄出如此大的手筆。

“你都在搞些什麼!?”,裴度聽他話裡有話,臉色一變後輕聲問道。

“……這個問題該我問你纔是。”,於樑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道,“難道你們大理寺不知道該怎麼保護證人麼?”

裴度被他哽的語塞,看這周圍不是久留之地,當即使了個眼色,讓他繼續裝暈,自己則回過身來,朗聲清場。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他這大理寺卿發話,按道理這些衙役屁都不敢放一個,只是今日卻撞了鬼,爲首那人居然橫在路當中,不讓一干捕快過去。

“裴大人,這火災該屬於我長安縣衙管理的範圍,縣令大人吩咐我等前來公辦,此人是重要證人,還請大人將其交給我等。”,這衙役垂首說道,雖然言辭頗爲客氣,但語氣卻異常強硬。

裴度眼睛一眯,頓時怒氣來了,以他的身份,不要說這小小衙役,就算是長安縣令來那也不放在眼裡,當下正要將此人喝退,只是背後猛然傳來一陣咳嗽聲。

他回頭一望,卻是於樑“悠悠轉醒”……

裴度立馬吃了一驚,這小子怎麼不按常理出牌呢?

“大人,我要報官!”,於樑醒來後,頓時面帶哭腔,看着裴度像看到救星一樣,踉蹌着站起來跌跌撞撞的撲了過來,“有人要放火燒死我!”

他這話猶如炸雷一般,讓所有人都當場愣住,只是於樑撲到裴度身邊後,立刻以只有兩人才聽得到的聲音說道,“不要用官威壓人,小心中計……順着我的話接下去。”

裴度頓時渾身一激靈,這人也是官場好手,立馬知道此事不簡單,否則一向大之咧咧的於樑也不會如此小心應對。

那背後的黑手到底是誰呢?……裴度猛然一怔,隱隱有了計較。

官場上的規矩,不爲我所用則必殺之,他裴度在朝堂上已經擺明了立場,是堅定的站在皇帝一邊,那麼作爲另一方的寧王派系,不嫉恨他纔怪。

他這大理寺卿雖然不能掌控軍權,但麾下管轄着各州府的捕快,又有處斷刑案的職責,可謂要人有人,要權有權,也是個極爲重要的職位,估計寧王的人早就盯上了這塊肥肉,只是他裴度一向中庸行事,讓人摸不清底細纔沒有貿然下手。

莫非這場大火也有針對自己的意思?裴度心思急轉,越發的小心謹慎,連於樑這種膽大包天的人都低調起來,他做做萬年縮頭烏龜又何妨?

“哦?你細細講來!”,裴度輕咳一聲,果然順着於樑的話頭說下去。

“大人,這火災是有人故意在縱火而爲!”,於樑言之鑿鑿的嚷道,故意提高了音量,讓所有人都聽見。

這兩人一唱一和,將衙役們完全晾在一邊插不上話,正在焦急之時,遠處又是一行人打馬而至。

“呵呵,今天還真是個黃道吉日,該來的都來了。”,於樑瞧見這來者居然是個熟人,頓時冷笑出聲來。

這一行人並不多,爲首那人甚至沒有騎馬,只是坐着一輛牛車,但瞧見他時,連裴度的臉色都不禁變了幾分。

寧王麾下的得力狗腿子,被稱之爲智囊的遊德彪,於樑與他在大理寺見過一面,知道這人也不容易對付。

很顯然,這人一直在暗中觀察着,本來任由一干衙役動手,只是瞧見形式漸漸被於樑控制住才被迫出面。

見到此人現出身形,於樑頓時看穿了今日這一連串針對自己的殺招,估計這始作俑者便是眼前這陰氣沉沉的中年文士。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