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195

195

對於他的計劃而言,真正考驗和充滿不確定的關鍵時刻,恰恰是在砍了呂伯仟腦袋之後的那個時間點上。

這也是於樑最擔心的問題,他必須得引導這件事的輿論向着自己預計的方向發展,普通的百姓一般不會去思考深層次的東西,都會接受先入爲主的概念。

所以於樑一定得搶在這事發酵之前,將一些對裴度有利的言論散佈出去,搶佔輿論的制高點。

他動作得足夠的快,因爲他相信,經過裴度那瘋狂的舉動,哪怕寧王麾下的智囊們反應再慢,也得回過神來組織力量進行反撲了……

那可是大唐數一數二的政治集團,若真跟對方硬碰硬對上,於樑知道他沒有絲毫勝算。

“那麼,剩下的事,就看小吉祥給不給力了……”,望着昏暗下來的天色,於樑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也打了出去。

長安城有宵禁的慣例,但慣例也僅僅是紙面上的條文,一般來說,那些勾欄瓦肆都是通宵營業的,管轄治安的官差們收了各個老闆孝敬的好處之後,多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換句話說,夜晚纔是長安人民狂歡的開始……而今夜似乎特別熱鬧。

哪怕是在最講風月的青樓中,今晚的話題也註定不是花魁被哪個有錢公子哥拔了頭籌,所有人都在興奮的討論一件事……裴度砍了呂伯仟的腦袋。

這種三品大員強行抗命斬殺四品大員的戲碼可不多見……不,是根本沒見過!

那裴度到底是何等人物,或者吃了熊心豹子膽了?還是嫌自己的命長……連皇上都說了要從輕發落,他居然後腳就將人家的腦袋砍下來。

這完全是傻缺的性子不是?!

當然,這些人對於裴度的評價,是一個很有趣的變化過程。

最開始,當他砍了呂伯仟的腦袋時,一致的聲音便是做得好……盛讚他捍衛國法,不畏強權,寧可武逆皇上的意思也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典型的“強項令”形象,很是博得了不明就裡的羣衆同情。

這種思想在普通羣衆中傳播得很快,當然,越到後來,其他的聲音便越發冒了出來。

其中,最賣力的就是城中的士子階層,他們在各處奔走着,說那裴度是濫用私刑,不講事實便胡亂殺人!

各種觀點碰撞得很激烈,甚至讓各處“悠閒娛樂場所”的看客都打了起來。

而這所有的信息,都被彌勒教的探子收集了起來,源源不斷的送到了於樑面前。

寧王的反撲來得比他想象中的快,而且手段也比較高明,高明得讓人懷疑根本不是出自那傲嬌王爺的手筆。

於樑控制輿論的辦法是煽動不明就裡的羣衆,而這位王爺自然不用迎合泥腿子的胃口,他用的棋子是……士子!

這無疑是很合適的人選,士子們沒有功名在身,但是被賦予了議政的權利,可以明目張膽的抨擊裴度,而且實事求是來說,儘管這些趨炎附勢的士子在於樑心中跟狗沒什麼區別,但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裡,人家可是文曲星下凡不是?

換句話說,士子們發話,絕對比普通百姓之間的閒談有分量。

所以現在於樑在慶幸,幸好自己下手得早,否則這輿論效果怕是要一邊倒的給裴度潑髒水來着……千萬別小看這些閒言碎語,有時甚至比聖旨還要管用。

眼下已經是深夜時分,關於裴度的話題已經炒了將近兩三個時辰,基本上已經形成定局,各種褒貶意見都有,暫時還不至於威脅到這位大理寺卿的官帽子。

當然,於樑相信寧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裴度貿然殺了他的手下,這在寧王的派系中絕對是個軒然大波,他這一派之主若不能以牙還牙,以後跟着他混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了……

況且,就算從私人角度來說,寧王和呂伯仟的交情也不算差,幫他報仇那是理所當然。

所以明天才是寧王真正發難的時候……經過一夜的研究,那些智囊們肯定有了完整的方案,若讓他們施展開來,局勢會非常不利。

於樑靜靜坐在油燈之下,苦苦思索着對策,他並不怕困難,但這種資源完全不對等的較量的確讓人頭疼。

“媽的,堂堂大理寺卿,連個心腹支持者都找不到……”,無奈的暗罵幾句,於樑對裴度的人緣真是相當無語。

早在兩人談妥之前,裴度便明說了自己沒有任何助力,其實仔細想想也不奇怪,他可是刑部的主事官,本來就該一副“生人莫近”的脾氣,若是隨便跟什麼官吏都是哥倆好,那皇帝肯定早就將他從這位置上踢下去了。

難道只有用最後一招了? ,

於樑的眉頭又鎖緊了幾分,話說他的確還有法子應對寧王的報復,但那無疑是兵行險招,他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隨着彌勒教探子不斷的將長安城各地的消息反饋回來,局勢對裴度越來越不利……與士子的狂熱比起來,普通百姓不過將這事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一旦雙方較真了,這些百姓纔不會硬要爭個高下呢。

到了五更天時分,長安城的夜貓子們終於消停了下來,那些士子們也基本上都各自散去,這當然不是說他們累了,只不過任務已經完成了而已。

現在的輿論形式,對裴度非常不利,於樑完全可以猜測到,今日早朝上,寧王肯定會藉助此事發難,還會利用城中的“民意”逼迫裴度下臺。

“算了,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要是真的弄巧成拙,只能算哥們你倒黴了……”,於樑自嘲似的笑笑,終於將那張攤在桌子上,早就寫好了的小紙條塞在竹筒裡,深吸一口氣,吩咐門外的尉遲子弟進來。

幾分鐘後,尉遲子弟便騎着汗血種,在天色還沒有亮起之前,風馳電掣一般的朝着大理寺而去。

佛曉之前,當長安城的百姓還處在香甜的睡夢中時,通往皇宮正殿的路上已經有了人的蹤跡……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