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樑輕輕咳嗽一聲,並不作答,房內的人悉悉索索一陣後,才嘟囔着開門,於樑與他四目相對,淡淡一笑道,“呵,小胖子,還記得我麼?”
“你,你是於樑大人!”,這士子先是錯愕了一秒鐘,隨即結結巴巴的狂喜起來,差點就要跪拜倒地。
這頗爲矮胖的士子,便是以前見過幾面的祿道,這人和衛曦梧是死黨之交,看來那哥們也在左近。
“你們幾個西北來的弟兄都在吧,和衛曦梧一道,在樓下來見我。”,於樑微微一笑,瞧見這二樓過道和廂房都比較狹窄,並不是說話的地方,便指了指一樓的大廳,淡淡吩咐道。
“好,好的,於大人請稍等,我馬上去叫他們。”,祿道胖子連聲答應着,像是卯足了勁兒的發條一般,旋風般的衝向了其他廂房,破大鑼似的嗓子片刻後便扯了起來。
“……原來你是來找他們的,那剛纔你和我說得什麼神秘客棧,都是假的?!”,兩人下樓後,辰七突然神色不善的低聲問道。
這丫頭不傻,細細思索之後便發現了於樑的說辭漏洞百出。
“呃,調結一下氣氛嘛,別當真。”,於樑不以爲意的笑笑,差點讓辰七一口鮮血噴出來,突然生出捅他個千百刀的衝動。
衛曦梧等人來得飛快,幾乎半柱香不到便魚貫下樓,只是一個個都穿戴整齊,看來不想在於樑面前留下一絲壞印象。
“去,給這客棧的掌櫃說,下午我包場了,讓他關門吧。”,於樑扔了一錠銀子給辰七,這小姑娘無語的癟癟嘴,依言而行。
這一羣西北士子頓時露出欣喜的神色,於樑這突然駕臨本來已經讓他們喜出望外,而這神秘的舉動更加彰顯了他不簡單的來歷。
衛曦梧等人紛紛收斂氣息,規矩的圍坐在於樑周圍,恭敬有加的樣子,於樑曬然一笑,瞧着手指道,“我以前說過,有機會的話可以給你們上一課,今兒天氣不錯,我難得有點空閒時間,所以就過來了。
”
“於大人肯在百忙之中給我等點撥一二,吾等感激不盡!”,衛曦梧等人立刻大喜,連忙拱手行禮。
這些士子的消息渠道雖然不如官僚們那麼廣泛,但彼此之間經常分享情報,所以得到的小道消息可不少,而這衛曦梧又是個聰明人,他想到今日一早纔是春闈試題定下的時間,而於樑短短几個時辰後就來找他們,這兩者也太巧合了點。
再加上前些日子流傳出的蓋元禮府上設宴中毒和崇文館失火、以及張賢之府上被查封,這幾個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居然接二連三的發生了,天底下哪兒有這麼巧合的事……背後肯定有什麼人在運作!
衛曦梧心思急轉,目光很快的凝在了帶着淡笑的於樑臉上,而湊巧的是,於樑也正意味深長的看着他。
四目相對,衛曦梧不禁心頭一熱,連忙說道,“於大人……”
“咳咳,你叫我什麼?”,於樑突然出聲打斷了他的話頭,神色嚴肅了不少。
衛曦梧錯愕了一秒鐘,如福臨心智般,躬身道,“在下愚鈍,還請師傅責罰。”
一日爲師,終生爲師,這纔是大唐人固有的傳承觀念,於樑雖然不屑這一套,但是爲了給對方打上自己的印記,該有的架子,那也得端着。
其他士子倒也不笨,見衛曦梧叫了師傅,便紛紛跟着躬身行師徒之禮。
“呵呵,嚴格來說,我並沒有教導你們什麼,這聲師傅叫的有些勉強,不過嘛,今日下午咱們倒是可以就什麼學術啦,文章啦,甚至春闈什麼的交談一番……”,於樑刻意在春闈二字上下了重音,頓時讓一干士子眼睛裡冒出了狂熱而驚喜的火花。
“師傅放心,我等必定謹遵教誨,絕對不會辜負師傅一番好意。”,衛曦梧等人趕緊賭咒發誓,於樑擺擺手,搖頭道,“你們也不用指望一下下午時間能學到什麼本事,我要說的,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而已……當然,這雖然不算是什麼秘密,但也是我個人的言辭,若傳出去可就不好了。”
衛曦梧等人聞弦而知雅意,趕緊又是一陣賭咒發誓,於樑這才滿意的笑笑,頓了頓便說道,“春闈的題目已經定下來了。”
他沒有廢話,直接切入主題,頓時讓這些士子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聽落了一個字。
“……不過這一次的考題,經過考覈官們的商議,與往年有些不同,並不以詩詞文章比高下,而是要考驗應試士子們的綜合能力。”
很顯然,“綜合能力”這個名詞超乎了衛曦梧等人的理解概念,所以於樑隨即看到了一片茫然的目光,他輕笑一聲,搖頭解釋道,“你們可以將之理解爲幾種能力的綜合,包括學問水平,社會經驗,以及個人的性格習慣等等。” △≧△≧
他這話還是太過現代書面語言,好在這些士子底子都不差,已經明白了五六分,衛曦梧冥思片刻後,輕聲問道,“敢問師傅,這個綜合能力考察,是不是意味着不會單憑試卷的成績定高下?”
孺子可教!於梁贊許的看了他一眼,咧嘴笑道,“也不盡然,分數嘛,自然還是很重要的,當然,前提是你們能答得上那些試題……可以說,若你們都只是紙上談兵的書呆子,那些試題,你們是肯定做不出來的。”
他這話已經說得足夠明白,衛曦梧等人面面相視幾眼,紛紛似有所悟的點頭。
“要想中舉,是你們每個士子的願望,這份心情可以理解,所以我給你們的建議是,從現在開始,放下什麼詩詞文章之類的,趕緊以增加自己見聞閱歷和處事手段爲先。”
於樑見他們理解,這才笑着往下說道,衛曦梧靈機一動,大膽頷首問道,“敢問師傅,這些本事我們從何而學?”
“當然還是書本,書中自有黃金屋嘛。
”,於樑曬然笑笑,對這漢子的乖覺程度異常滿意,“可以從涉獵四書五經之外的雜書開始,先豐富理論知識,然後再遊歷大唐的各個州縣加強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