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在其他方面給予補償。”,阿史那婁龍絲毫沒有耽擱,繼續說道,看似不近人情,於樑卻笑得更加開心了。
這是發自肺腑的笑容,因爲他已經得到了阿史那婁龍的回答,這哥們的潛臺詞是……可以讓出土地,但得給出足夠的好處。
對於於樑而言,得到那塊地盤已經是最大的好處,至於給予突厥人的甜頭……嗯,反正是慷大唐的慨,他纔不心疼呢。
“哦?那倒不如反過來說,你們把土地讓出來,我們給予其他方面的補償,如何?”,於樑順勢將話題反轉給了對方,他知道這便是阿史那婁龍想要的話。
“……既然咱們都對這片土地誌在必得,那麼,不如雙方各退讓一步,都不在其中駐兵,如何?”
果然,下一秒鐘,阿史那婁龍便提出了新的條件,而且還和於樑昨天的幾乎一樣。
這峰迴路轉的言論讓大唐方面爲之一頓,所有人都立刻思考起得失來……似乎,這還可以接受,不過爲什麼突厥人會突然做出這種略帶讓步的條件呢?
要知道,雖然這是名副其實的爭議區,但是離雙方的中心地帶距離可不一樣,從長安出發,趕到幽州以北沿線,最快也需要五六天的時間,若是行軍,時間只會更長,而對於突厥人而言,他們全員騎馬,從草原內部深入到這裡,頂多三天就足以。
換句話說,一旦起了爭端,雙方在這片土地上集結兵力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語,否則大唐又怎麼會放任這塊戰略重地不管呢?擺明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然,你們得給予我們足夠多的補償,畢竟,論起對這片土地的控制力,我們比你們強得多。”
阿史那婁龍緊接着又提出了條件,這話倒是完全對着於樑而來,看來,這便是他昨晚思考了一晚上的答案。
於樑有些哭笑,他知道這條件看似簡單,但較真起來,卻是異常難辦,什麼叫做“足夠多”的補償?突厥人的胃口,豈是那麼好滿足的?
不過他沒得選擇,既然要爲自己撈好處,那麼其他的方面,該捨棄的便只能捨棄了……想通這一點後,於樑便在一干人等期盼的目光下,緩緩點頭道,“這條件,不是沒得商量的。
”
他話音一落,無論是大唐還是突厥人,都輕輕鬆了一口氣,可以說,這纔算是和談取得了第一步的進展,而從昨天到前一刻,雙方都在不斷的試探着……有了好的開始,以後的進程無疑會快得多。
“提出你們的條件來。”,於樑深吸一口氣,開始接着往下說,他知道阿史那婁龍會獅子大開口,已經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
當然,大唐官吏們可沒有他這麼好的心態,隨着對方口中那一連串的數字出口,一個個脖子上都分泌出了汗珠。
突厥人的胃口很大,幾乎提出了大唐能夠提供的各種物資作爲條件,還必須得要最上等的……這特麼相當於舉國之力在養外人。
“你認爲我可能答應麼?”,於樑淡定的答道,他知道阿史那婁龍的底線絕對不是紙面上這麼多,這份物資清單,不過是拿來施壓用的。
“你們必須得提供,畢竟,領土是無價的。”,顯然阿史那婁龍對大唐人的心態有過研究,知道在帝王和百姓心中,衡量國家強盛的統一標準,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地盤夠大!
況且,燕趙之地,幽州以北,這片大好河山是大唐抵禦北方遊牧民的天然屏障,若能在此時收回來,那最好不過。
抱着這種心態,大唐的官吏們紛紛屏住呼吸,等着於樑回話,在他們心中,只要領土收回來,一切都好說,至於物資……嗯,反正又不用他們出,不夠了就徵稅嘛。
於樑冷眼看了己方的人一眼,有些無奈的笑了笑,儘管他心中也傾向於先答應阿史那婁龍的條件再說,不過並不是像眼前這些官吏一眼,無底線的全盤接受。
“你列舉的清單上,所有物資數目減少到三分之一,否則我寧可不要土地。”,於樑操着手,斬釘截鐵的說道,“而且也不是給白你們,你們得拿出牛羊來換。”
他根本沒有給阿史那婁龍還嘴的機會,沉聲道,“如果你們真希望和談的成果能保持的話,那麼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於樑順手在面前的杯子中盛滿水,指了指水面道,“你能用一根指頭將它端平麼?”
阿史那婁龍當然不能,估計天底下還沒人會這門功夫……所以於樑徑直伸出了兩根手指頭,將杯子夾起來道,“一邊用力沒用,得掌握平衡!”
平衡?阿史那婁龍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大唐和突厥雙方相鬥這麼久,一直僵持不下,不存在誰佔據絕對的優勢,在這種大前提下,提出任何攻擊性的條件都是無用的……和談本來也是拿實力說話,若真有這麼強勢,那還談個屁,直接打過來就行了。
“如果你同意我的話,那我們還可以接着往下談……若不同意的話,那就先休息吧,明日再說。”
於樑一本正經的說着,絲毫不管此時距離和談不過開始了不到小半個時辰,還沒有日上三竿呢。
阿史那婁龍觀察着他的神色,很快的確定了於樑不會讓步,當下沉吟着,將他的話盤算了半響,認爲三分之一的程度也並非不可接受。
更重要的是,於樑只提出了減少份額,可沒說限制賣給突厥貨物的種類……那麼一些戰略物資,如鐵器等,都可以貿易!
這對突厥來說可是大大的利好,以往要這些資源,得進攻大唐的本土來搶。
想通這一點後,阿史那婁龍也不再端着咄咄逼人的態度,非常務實的點頭道,“那就依你的話,就三分之一,白紙黑字,雙方都不得抵賴。”
“那是當然,我一向說話算話。”,於樑微微一笑,打了個響指,吩咐身後的書記官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