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讓步又何妨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四百九十章 讓步又何妨

第四百九十章 讓步又何妨

?蓋元禮怔了怔,隨即試探道,“戰馬?”

“沒錯,就是戰馬。”,於樑莞爾一笑,摸着鼻子道,“有了戰馬,咱們就能武裝出一隻強大的騎兵來,即便做不到分庭抗禮,不過配合城牆,防禦他們還是不在話下的。”

蓋元禮聽得連連點頭,對於樑的評價再次高了幾分,當然,更讓他驚訝的還在後頭。

“況且,你認爲,種糧食和鍊鐵容易,還是養馬容易?”

於樑狠辣的笑着,帶着幾分嘲諷的表情,摸着下巴道,“怕是他們一年養出來的馬,還不夠給咱們塞牙縫的。”

兩國人口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生產水平更甚,做起貿易來,哪怕並不算精通的於樑,都能找出無數種法子坑死對方,更不用說,大唐的商賈那專業的不像話的程度。

“很好,很好……”,蓋元禮少有的笑了,看來這老狐狸腦子裡也不光是勾心鬥角,還是有幾分辦正事的念頭的,起碼並沒有嫉妒於樑的樣子。

“總之,咱們相互合作吧,你也不想將這事拖很久不是?”

於樑見他理解,滿意的笑了笑,終於結束了這個話題,蓋元禮微微點頭,深深的看了他幾眼後,一言不發轉身而去,看來是去忙活草案的事。

“大哥,你幹嘛對這人態度突然變客氣了。”,等蓋元禮走後,只是在旁邊守衛的尉遲子弟突然好奇的問道,哪怕神經大條如他們,也感覺到今日於樑的舉止與往日不同。

“我突然覺得,人謙遜一點沒壞處。”,而於樑自然不會跟他們交底,隨口打了個哈哈,整理好衣衫道,“走吧,去吃飯,咱們今日的事情還多着呢。”

說罷便先行一步,尉遲子弟面面相覷幾眼後,只能快步跟上……吃飯什麼的,也是很重要的事吧。

和談照常舉行着,而且越來越沒有新鮮感,雙方的使節人員情緒都不高……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頭兩天的興奮期已過,兩邊人經過初步接觸後,都察覺到彼此之間其實沒有什麼根本不同。

同樣的討價還價,同樣的虛張聲勢……恨不得將對方的心挖出來看個究竟。

當然,雙方來的都是有經驗的人,哪能一擊崩潰來着,就像所有耗時漫長的談判一樣,先耗着唄。

於樑到達鴻臚寺正殿時,阿史那婁龍已經恭候多時了,雙方一對視,他便看到於樑一臉的倦容,不由得微微吃了一驚。

兩人對面而坐,阿史那婁龍投來關切的眼神,這是朋友之間的默契,於樑莞爾笑笑,開口道,“昨晚有些失眠,讓你見笑了。”

“彼此彼此,我帶着隊伍進入大唐地界以來,也沒睡過幾個安穩覺。”,阿史那婁龍還以爲他在轉移話題,隨即配合的說道,於樑輕笑一聲,也不深談,兩人很快的進入和談正題。

昨日雙方已經達成了一個大前提,有了這底線,很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再加上於樑刻意加快了和談的速度,很多細節方面並沒有斤斤計較,甚至還暗中給阿史那婁龍開了不少方便。

當然,他賣的,是大唐的利益,只不過都在本方的底線範圍之內,阿史那婁龍也是個聰明人,雖然不知道於樑突然爲何如此大度,但本着有便宜不佔的原則,趕緊答應下來。

兩人今日勁頭十足,足足幾個時辰沒有歇息,可把書記的使節人員累壞了,換了好幾撥人,記載的紙張寫了厚厚一疊,一直到太陽下山時,兩人才算結束了談話。

和談進展,那是相當的大,甚至可以說,連和談草案都可以敲定了……他們交涉了不下數十條條款,基本上囊括了各方面的內容。

“那今天就這樣吧,希望咱們明天還能合作愉快。

”,阿史那婁龍已經疲憊到了極點,他到底沒有於樑那般神速的反應,被這麼多款項轟炸着,腦袋裡早就亂成了一鍋粥,只想好好睡一覺。

“如你所願……不過,爲了慶祝咱們今日達成的協議,不應該在一起喝一杯麼?”

於樑卻沒有放他離開,甚至衝着身邊的使節官吏們眨眨眼睛,示意他們去準備酒菜。

兩國談判,大唐盡地主之誼也是慣例,況且今日和談進展的確很大,使節團的人也是滿面喜色,當即遵從命令照辦。

“……你故意的?”,趁着散場的時候,阿史那婁龍瞅着四下沒人注意,突然出聲問道,他一直在想於樑今日爲何這麼好說話,看來果然有些內幕。

“算是吧……”,於樑詭異的笑笑,同樣壓低聲音道,“你是不是覺得,我今日鬆口得太厲害,直接將很多底線賣給了你?”

阿史那婁龍只能點頭,隨即便聽見於樑長嘆一聲道,“那是因爲,你必須得快點給我成長起來……”

這答案簡直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當場將阿史那婁龍雷翻,而於樑卻沒有過多的解釋什麼,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後,轉身就走。

看來,今晚上的酒宴,不是那麼好吃的……阿史那婁龍怔了片刻後,終於回過神來,深吸一口氣,也退出了正殿。 ,o

華燈初上時分,來自大唐的設宴,已經佈置完畢了……不知道是不是和談取得進展的結果,今日雙方的人員都比較輕鬆,氣氛比前兩日要歡快得多。

儘管大唐和突厥是世仇,但也是可以坐下來談的……這幾乎成了鴻臚寺中每個人的共識。

大唐子民的心胸無疑很龐大,也足夠的好客,在感受到對方也沒有那麼可怕後,表現出的並不是敵對,而是善意。

或許這就是漢文化能夠綿延千年的原因……博愛與包容,有了這兩點,便有了歷久彌新的可能。

當然,作爲兩世爲人的於樑,卻不是這麼看的,站在他的角度,無疑目光會更加深遠。

比如,他知道別看現在大唐和突厥人和談的順利,但雙方的和平能夠維持多少年,他並不樂觀。

這倒不是說雙方好戰,而是一些根本性衝突隨着時間的推移終究無法避免。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