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何難?”,可是於樑曬然笑笑,居然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你自身壯大起來很慢的話,不妨考慮一下外界的助力,比如,我!”
於樑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詭異的眨眼道,“不要忘了,我爲什麼會站在這裡和你談這些話……甚至,我爲什麼一定要攬下這次和談的任務。”
“因爲我也需要變強,變得不用仰仗人的鼻息。”,於樑沒有等他回答,徑直給出了答案,摸摸鼻子道,“而恰巧,咱們倆人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人又比較投緣,我實在想不到咱們有任何不能聯盟的理由。”
聯盟?阿史那婁龍頓時吃了一驚,這明顯是脫離大唐與突厥雙方之外的交易……雖然兩人的確都有這種意向,但很多事情,一旦擺在了檯面上,那就會變味的。
“你不用着急回答我,離和談結束還有幾天時間,你可以好好考慮。”,於樑眼看時間越拖越長,立刻長話短說道,“我會一直等你的答覆……這種事,必須得雙方自願不是?我不勉強你。”
他知道牛不喝水不能強按頭的道理,況且以阿史那婁龍的身份,也不必對自己委曲求全。
阿史那婁龍緩緩點頭,表示自己已經記住了,於樑這才先行一步離開,他既然裝作宿醉,便也不回宴席,徑直到了自己臥室,整個人坐了足足一刻鐘,默默想着心事。
尉遲子弟在門外邊偷偷打量他的神色,紛紛面帶憂慮,跟於樑相處了這麼久,他們還是頭一次看見這便宜大哥如此凝重的表情……以往無論什麼情況,於樑都能鎮定自若的談笑風生。
要不要進去探探口風?尉遲子弟以眼神商議着,半響後終於下定了決心,正準備行動時,屋子裡的於樑卻先開了口。
“你們別磨磨唧唧的,我都看見了。”,於樑從屋子裡慢慢走出來,拍了拍尉遲子弟的肩膀,露出一個久違的笑容,表示自己沒事,隨即壓低聲音道,“去,幫我聯繫一個人。
”
“……”,尉遲子弟面面相覷,於樑的臉上雖然帶着笑容,但他們卻絲毫沒有感受到對方的笑意,甚至,還有着莫名其妙的嚴肅感。
頓了幾秒鐘,一干人才小雞啄米似的點頭,他們看出了於樑的堅決……那麼,可以想象要聯繫的人,一定相當重要。
事實上,他們的猜測並沒錯,因爲於樑隨即便吐出了一個讓他們都皺眉頭的名字。
“阿史那赫利!”
尉遲子弟倒吸一口冷氣,神色都有些爲難,忍不住開口勸道,“大哥,現在你一舉一動都被人看着,鴻臚寺中人多嘴雜,想要聯繫這人,可不容易啊。”
他們擔心於樑跟阿史那赫利的關係被曝光的話,形式那是大大的不利。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啊,咱們既然埋下了這顆釘子,此時正是用的時候……否則以前咱們幹嘛要下那麼大的本錢。”
於樑無奈的聳聳肩,他何嘗不知道現在跟阿史那赫利接頭,對雙方都很不利,但問題是,現在不用這人,以後就算想用,估計也很難找到機會了……
尉遲子弟這才領命而去,他們身上的軍人作風已經決定了態度……以服從爲天職。
當然,於樑纔沒讓他們正大光明的去請人,那樣簡直是將“我要找內奸”五個字寫在臉上……估計阿史那赫利打死也不敢跟他們過來。
所以於樑採用了一個非常具有藝術性的法子……理由也是現成的。
說起來,還得感謝張碩之等士子闖入狩獵場給他的靈感,既然突厥人可以“仰慕”大唐士子的文采,從而“請”一些人去草原“佈道”,那麼反過來說,大唐這邊是不是可以說佩服突厥武士的馬術,找幾個教頭來學藝呢?
嗯,邏輯上是講得通的,讓人懷疑的可能性很小,並且還非常給對方的面子……於樑相信,不少不明就裡的突厥人會踊躍一試的。
他的邀請去的正是時候,畢竟眼下很多人還在酒宴中不是?喝得興起之後,很多人都會願意來露兩手的……尤其這還是突厥人的看家本事。
而阿史那婁龍的默契程度則令人刮目相看,他非常大度的同意了於樑的請求,將所有帶來的好手都召集起來,任憑於樑挑選。
所以於樑可以光明正大的選人了,當然,他還是做足了掩飾的功夫,除了阿史那赫利之外,還隨便點了十來個有模有樣的突厥好手。
人被帶來之後,於樑便讓尉遲子弟和他們一對一的比試一下,用的理由自然是塞選出最好的教頭來,於是乎非常順利的便將人員隔開,只剩下了阿史那赫利一人。
“……你這麼急着見我,是什麼事?”⑧☆⑧☆.$.
人走完後,阿史那赫利看了看周圍,終於嘆了一口氣,皺着眉頭問道,從內心上講,他絕對不希望這種時候跟於樑單獨見面。
“當然是急事,否則我也不會找你,你這種釘子,埋得越深越好。”,於樑能理解他的不爽,不過眼下不是矯情的時候,他當即長話短說道,“你在突厥混得如何?”
這問題問得很是寬泛,好在阿史那赫利也是個聰明人,沉吟了幾秒鐘便淡淡答道,“我的部落壯大了兩三倍,雖然還算不上強盛,但在突厥內部,也小有名氣了……當然,這些都是託你的福。”
於樑笑笑,知道他的小心思,搖頭道,“那是你自己得力……眼下或許有一個機會,能讓你爬得更快一些。”
阿史那赫利眼睛明顯亮了一下,他這人不怕危險,怕的就是沒有機會……連弒父的事情都幹過,天底下還有他不敢幹的事麼?
這個小細節沒有逃過於樑的眼睛,他笑得更加滿意了,就像是看到嗅到魚香味的貓兒一般。
“和談這事必定會成功,商道也一定會建立起來,帶來的,自然是鉅額的財富,足夠讓任何突厥部落膨脹到不可思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