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爲何要得罪人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六百三十八章 爲何要得罪人

第六百三十八章 爲何要得罪人

?“……所以說,這就看你的本事發揮了。”,於樑揮揮手,打斷他的話頭道,“就算他不派人來,你也得想辦法將他的人引出來。”

於樑詭異的笑着道,“你收集的那些罪證,是可以用來給武亮定罪,但那需要大理寺驗證,這個過程要大量時間,而述職的日子已經近在咫尺。”

頓了頓,於樑的臉色陰沉下來,“而且你也應該聽說了,現在是寧王監國,他必定會利用這權利極力阻攔武亮這事,說不定還要反咬一口。”

“所以,咱們必須拿出一錘定音的東西來,讓寧王根本沒有應對的機會!”

於樑殘酷的笑着,摸着鼻子意味深長道,“與死板的物證比起來,毫無疑問,若有人證,定罪的過程便會快很多……咱們找不到人證不要緊,只要他武亮給咱們‘送’來就行。”

王瑾愣住,半響後才歎服的重重點頭道,“好,下官一定照辦!”

於樑曬然笑笑,盤算片刻後道,“你有大概五天的時間來搞定這事,我在代州的地盤上,武亮的注意力便會放在我身上,所以你得利用好機會……五天後,無論事情成敗,我都會帶着商隊離開邊境去突厥。”

“……這次述職,你能不能往上一步,決定權,在你自己。”,撂下這話後,於樑才揮揮手,帶着隊伍揚長而去。

這世上本來就有很多善於抓住機會的人,那王瑾苦等了這麼多年,於樑相信此人會懂得如何更上一步……

所以在離開棗林縣城後,他便將隊伍的行進速度恢復到正常水平上,差不多五天時間便能出塞……與王瑾約定的截止日期相仿。

當然,與於樑的淡定比起來,胡東山等商賈們帶着濃烈的不安,以至於趕路時魂不守舍,若不是被尉遲子弟提醒着,怕是走丟了都不知道。

於樑能理解這些商賈的顧慮,人家外出買賣是求財,決計沒想到還沒到突厥便碰到了自己這檔子事……武亮那官兒,在於樑看起來不過爾爾,但是在一般商賈眼中,那絕對是大人物的存在。

一州刺史的能量,可不是鬧着玩的,得罪了此人,以後別想在代州正常的做生意。

隊伍中瀰漫的古怪情緒,於樑收在眼裡,他不準備主動解釋什麼……有時,事實勝於雄辯,無論他說得再巧舌如簧都不濟事,最好的辦法便是武亮倒臺,這些商賈們的心結自然迎刃而解。

那一天,並不遠……只要裴度那哥們給力些,同時,宮中那位主兒不那麼坑爹。

“大哥,該紮營了。”,尉遲子弟突然稟告道,於樑擡眼看天,已經是日落時分,他們行走了整整一天了。

“不用,去前面縣鎮中住,風餐露宿什麼的,咱們不需要。”

於樑卻笑了笑,搖頭拒絕了,他分明記得十里不到就有一個小鎮,雖然沒有足夠的客房,但生活條件要比露營好多了……起碼有熱食和酒。

尉遲子弟大爲意動,卻有些擔憂道,“這,能行麼?”

頓了頓,他們壓低聲音道,“那武亮不會善罷甘休的,這裡可是他的地盤,要刁難咱們,可以有很多種法子。”

強龍不壓地頭蛇,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白天那廝吃了大意的虧,此時一定萬分謹慎,專門挑陰險的法子整人。

更何況,那廝任人唯親是出了名的,除了王瑾這種能力強,暫時不宜動彈的人才留在位置上,其他的大小職位,怕都被武亮換上了自己人,可以預見,這一路上商隊肯定會碰到很多不愉快的事,總不能事事都訴諸武力吧。

“行,怎麼不行,別忘了,咱們可是皇商……”,於樑詭異的笑笑,無所謂的聳肩道,“萬一那些人給咱們使絆子,咱們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將場子找回來。

大唐律法說的清楚,皇商帶着貨物路過時,州府要提供必要的幫助……畢竟是幫着內府賺銀子,多少有些特權不是?

而於樑不介意將這點權利無限擴大化,反正扯皮什麼的他纔不怕,甚至更希望事情鬧大……武亮拿自己不下,便會將目標鎖定在王瑾那邊,從那兒尋找突破口。

自己可以弄出什麼莫須有的“活口”,他武亮依葫蘆畫瓢,完全可以找到一些“證人”……“證明”於樑等人爲非作歹,哄搶官府的物資,連馬匹都不放過,還帶着贓物招搖過市。

尉遲子弟見他如此淡定,知趣的沒有勸說,去隊伍中傳遞消息,只是片刻後,胡東山和候青萊便聯袂而來。

“怎麼,你們那些同僚終於受不了了?”,於樑瞧見他二人臉色爲難的樣子,已經猜出緣由,笑着打趣問道。

“……於大人明鑑。”,胡東山了苦笑一下,將聲音壓低道,“我和老候自然是以大人你馬首是瞻,大人做的事,我們都是支持的。”

頓了頓,他又低聲道,“只是我胡東山身爲商賈,自然還得代表同行們說些話……大人,咱們得罪了武亮,這出塞的路上,真的不要緊麼?” ,

他和尉遲子弟的問題一般無二,不過於樑卻不可能用同一種方式回答……畢竟那些商賈們需要的不是解釋,而是吃一顆定心丸。

“……事實上,要扳倒此人,是我這次跟誰商隊前來的目標之一。”

於樑終於收斂起了玩笑心思,淡淡道,“你們也該聽過,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

“這條商道的建立,風險會一直伴隨着,並且隨着眼饞的人越來越多,威脅也就越來越大……簡單點說,樹大招風,有人會打你們這些商隊的主意。

於樑低聲解釋着,“所以我纔會讓尉遲威和阿史那婁龍二人負責清理這條商道上那些流民和不安分份子,就是排除隱患。”

“當然,這只是措施的一種,更重要的是,這條商道,路程最好並非固定不變……只要出關口在我南岱鄉,在大唐境內怎麼走,全憑商賈們自己拿主意,這有何好處,你比我清楚。”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