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

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

崔耕的一番釋疑和解說,令整個房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田文昆聽罷雙目圓睜,大口大口呼哧着粗氣,感覺渾身體內燥熱難當,彷彿有一股無窮無盡的力氣在身體裡滋生蔓延。

彷彿間,他感覺自己年輕了十歲,雄心勃勃之志如長江之水滾滾而沸!

加盟代理,以木蘭春酒的超絕品質作爲保證,以讓利作爲突破口,讓大唐三百餘州千餘縣的酒家都來參與經銷木蘭春酒,而南北貨棧作爲木蘭春酒的大唐帝國的總經銷。

天下商人無一不趨利,木蘭春酒的真正價值擺在那兒,哪個酒家不願意賣?崔二郎崔兄弟這主意簡直神了!

田文昆由衷地在心裡佩服道,這加盟代理的主意看似簡單,卻把人心給摸得透透了。說得一點都沒錯啊,獨家經營木蘭春酒又怎比得上遍地開花,搶佔全國各地的市場來錢快而多?

有了這加盟代理的法子,田文昆偷偷估算過,以他南北貨棧的實力和人手,不出三年,他相信都將木蘭春酒賣到大唐帝國的每一個角落裡!

三年再三年,就算是賣到西域、賣到大食國、賣到波斯、賣到新羅和日本,都有可能變成現實!

這法子絕了,真絕了!

“聽君一席生意經,勝做十年大買賣啊!”

田文昆斂起神色,正了正衣襟,挺身而立之後,衝崔耕躬身拜服道:“感謝崔兄弟的不吝賜教,田文昆今日真真受教了!”

這拜服之下,躬下的不止是腰,更是田文昆那顆精明生意人的心!

到了此時此刻,崔耕纔算真正感受到田文昆真的和自己綁在了一起,綁在了一架滾滾前行,永不倒退的商業戰車之上。

儘管這輛商業戰車還很小,但他相信他們這輛軲轆小車,假以時日未必不能成爲大唐有數的,與李唐之下名門望族有着一戰之力的商業帝國!

隨即,他笑着伸出雙手扶住田文昆的雙肩,道:“田兄無需做這小兒女之態,從今往後,你我便是秤不離砣,砣不離秤,打斷骨頭還連着筋的兄弟夥。木蘭春酒還要靠你在外頭多多奔波勞累纔是哩。”

“那是應當應分的!”

田文昆這時發現,崔耕居然稱呼他田兄了,而不再是以東家掌櫃之稱來叫他,心情激動之下再次說道:“還是那句話,你送我這麼一場天大的富貴,我豈能負了你?”

言罷也不再矯情,以必須儘快回貨棧佈置木蘭春酒對外推廣事宜爲由,向崔耕提出了告辭之後,便火急火燎的離開了大雜院。

崔耕將他送出院子,返身尋來茂伯,問道:“茂伯,我跟你打聽個事兒。上次在茶肆飲湯的時候聽人私底下議論,咱們清源縣的前任清源縣丞姓張名柬之,永昌元年的時候朝廷以賢良科目召試,遷升至長安,擢升監察御史一職?”

“永昌元年?”

茂伯微微眯着眼睛砸吧了一下嘴,道:“這不就是去年的事兒嘛,我想想……”

略微想了一下,茂伯突然嗯了一聲,連連點頭說道:“沒錯沒錯,我想起來,是有這麼回事兒。要說這前任縣丞張柬之啊,也是個奇人。二郎你當時就知道風花…呃…沒把心思放在清源縣裡,所以你不熟悉這個人。這張柬之啊,中了進士之後就一直呆在咱們這兒做縣丞,縣令老爺是換了一茬又一茬兒,可他硬是不挪窩不動彈。一個七十來歲的老縣丞,卻比年輕人的精力還旺盛。大家都覺得咱們這位老縣丞估摸着再過兩年幹不動了,就應該老死在咱們這兒了。可你猜怎麼着?”

見着茂伯賣關子,崔耕也不催促,只是嗯了一聲努努嘴,示意他繼續。

茂伯繼續道:“誰知朝廷開了賢良科目召試,朝中有人舉薦了他去參加。你猜怎麼着,一千多人蔘加召試,對答策問他竟然當場拔了頭籌。據說當時正是聖後臨朝時,見着是一個七十來歲的老人奪了第一,當即便問張柬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可誰知張柬之居然回答,臣還年輕,才七十來歲,還能爲大唐,爲陛下,爲聖後再分憂三十年!”

說到這兒,茂伯情不自禁地雙手一擊,樂道:“這張柬之可是真會說話啊,當今聖後聽着七十多歲的老人都自詡年輕,那換而言之,六十來歲的她自然是更加年輕了。這天底下哪個女人受得了這般誇?武后當場鳳顏大悅,欽點了張柬之擢升監察御史一職。二郎你可別小覷了正八品的監察御史,品秩不高卻是權限極大。掌分察朝中百官之外,還有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等職呢。非武后心腹之臣屬,絕對不會授予此官職。還有,二郎你可能很少打聽朝廷的事,所以你不知道。現如今的朝廷啊,別看還是李氏子弟坐着龍椅,其實吧,說到底還是武后說了算。不過這話咱們自己說說就好了,可千萬別在外面說,不然可是要惹來禍患的。”

最後那兩句話,茂伯是壓低着嗓子,悄聲說得。

崔耕微微一笑,心中暗道,當今皇帝只是個點頭搖頭的老木偶,最後說了算的還是他親孃武后,這種事情哪裡又是什麼秘辛?在那場夢中,自己見到的又豈止這一點點的冰山一角?

不過他卻沒把心思放在這兒,而是放在了茂伯剛纔講得那個人張柬之的身上。

他腦中過了一遍茂伯口中這個張柬之的資料:大器晚成…前任清源縣丞…七十來歲…擢升監察御史,且深得武后信任…

這會不會是夢中那個當了監察御史後歷經狄仁傑、姚崇等人的推薦,屢屢步步高昇,最後官至宰相的張柬之?會不???是那個十年後,趁武則天生病發動政變,復辟李唐,先封漢陽郡公,後升漢陽王的張柬之?

是同名同姓的巧合嗎?

但是如果推敲一下這些資料和履歷,還真不像是巧合。

如果是同一個人,那這個張柬之還真是一條金大腿啊!

要驗證是否同一個人,崔耕知道也很簡單,隨即問道:“茂伯,現任的清源縣丞是不是叫董彥,龍溪縣人。”

“咦?”

茂伯愣了一下,頗有些詫異地問道:“二郎你久不在清源縣,咋知道的哩?”

咚咚咚~

崔耕的心臟沒來由一陣猛跳,頗有幾分激動地脫口而出:“果真是同一個人!”

“啥同一個人?”茂伯有些摸不着頭腦了。

崔耕尷尬地笑了笑,佯稱道:“沒什麼,我也是上次在茶肆喝茶湯的時候,聽人說得。”

茂伯哦了一聲不再起疑。也對,像市井茶肆和酒肆這種地方,是最容易打聽八卦和流言蜚語的地方。在那裡聽到這些小道消息,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倒是崔耕心裡仍是久久沒有平靜,因爲他在那場荒唐大夢中依稀記得,歷史上的那個張柬之有個得意門生就叫董彥,就是龍溪縣人,正是張柬之離任清源縣丞後,推薦他來出任這個位置的。

這個董彥雖然在歷史上不出名,但崔耕卻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十年後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因功封王,董彥這個得意門生第一個跳腳出來罵他的恩師張柬之忘恩負義,罵他因武后賞識而累遷宰相,卻在武后生病時發動政變,罔顧當年武后賞識重用之恩。最後,董彥與張柬之割袍斷了師生之義,掛冠而去,到了鄉間耕讀終生,不再出仕。所以,他對這個頗有些意思,卻在史籍上跑龍套的董彥有了印象。

站在崔耕的角度,無論是張柬之,還是董彥,他們都有自己的立場,他無權去評判誰對誰錯。而且以他現在小屁民,充其量一個唐朝商人的社會地位,他更是沒有資格去評判誰。

相反,他認爲至少十年之內,現任清源縣丞董彥和即將官運亨通步步高昇的張柬之,都是屬於蜜月階段。那麼,在清源縣只要結好董彥,那麼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就能有機會坐上了張柬之這艘順風大船。

董彥啊董縣丞,哥現在可就指着你傍上張柬之這個頭戴逆天光環的幸運老頭了!

崔耕心裡默唸了一番,卻發現二孃也不知什麼時候來到了自己身邊,正一臉費解地看着自己。

只見二孃頗有些不高興地說道:“二郎你是不是又開始犯不務正業的老毛病了?不是二孃說你,你看咱家的木蘭春酒據說外頭都快賣斷貨了,你不尋思想辦法增產擴量,咋打聽起這種官府人家的事兒來?”

“是啊,這次老奴也贊同二夫人的話。”

茂伯語重心長地說道:“二郎啊,咱們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局面,木蘭春酒在清源縣的名聲算是打出去了,清源縣外頭又有田東家替你分着憂,你該是好好琢磨,如何多釀造些木蘭春酒來。這樣的話,咱們崔家東山再起,指日可待啊!”

崔耕:“……”

真冤!

他無辜地看了看茂伯和便宜二媽,嘆了一口氣,說道:“誰不務正業了?你們不會天真地以爲,接下來我們只要重新建酒坊,接着招更多些人來酒坊幹活,然後釀造更多的木蘭春酒,就會財源滾滾來,就可以每天數着一個又一個的開元通寶玩了吧?”

“難道不是?”便宜二媽撇了一下嘴,哼道,“我剛纔去外頭的幾家酒肆轉悠了一圈,嘿,咱家的木蘭春都快賣瘋了。梅姬那個賤蹄子的木蘭燒,壓根兒就沒人買。這賤蹄子,就等着關張吧!”

“二孃你也很傻很天真嘛!”

崔耕看着一臉得意忘形的二孃,說道:“你真以爲梅姬會躺在那兒任我們逼得她關張?別忘了,宋溫還站在她後面呢。”

二孃略有不服氣,道:“宋溫再能耐,還能不讓咱們釀酒啊?”

“您還真說對了!”

崔耕點了點頭,道:“戶曹吏,管得就是清源縣的商賈。雖然不知道他會怎麼使壞耍陰招,但我相信宋溫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茂伯突然有些明白過來了,問道:“二郎莫不是想未雨綢繆?”

二孃切了一聲,道:“再怎麼未雨綢繆,那張柬之如今可是在幾千裡外的長安城裡做着大官,跟咱家也沒淵源,憑啥替你撐傘遮雨啊?”

“二夫人想遠了,我猜二郎真正想打聽的是現任清源縣丞董大人吧?”茂伯及時糾正道。

崔耕讚許地看了眼老管家,到底還是茂伯看得明白些。

“可拉倒吧,”二孃不屑地偏了偏頭,道,“雖說我是個婦人,可也知道咱們這位縣丞大人雖上任不到一年,卻是個不貪贓不枉法的清官兒,憑啥替咱們家撐腰?而且,據說宋溫跟了胡縣令快十年了,是心腹胥吏。你覺得董縣丞會爲了咱們家,去開罪縣令大人嗎?”

崔耕篤定地笑了笑,道:“誰說結交官員就一定要行賄塞銀子?二孃你太邪惡了啊!”

說到這兒,他自顧走到院中的一處石凳上坐了下來,翹起二郎腿,悠悠說道:“我還真就希望咱們這位董縣丞既不貪贓,也不枉法。還真就希望他有着一顆爲官清廉如水,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他真的是這種好官,我崔二郎不僅要結交他,更要送他一場亨通的官運!”

“切,還送她一場亨通的官運…這話倒是聽着耳熟,”二孃翻了翻白眼,鄙視道,“這話你也就忽悠忽悠田文昆那樣的主兒吧!至於董縣丞,你還是省省口水吧!”

崔耕:“……”

一陣無語,攤上這種便宜二媽,換誰也糟心!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