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

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

清源城,聚豐隆銀號。

“嬋兒,你這是幹什麼?放下!趕緊給我放下!”

曹天焦回到聚豐隆銀號,剛一上樓,就見曹月嬋俏生生地站在窗邊,正拿着一把剪刀,衝着自己的滿頭青絲比劃着。

老曹頭直接嚇尿了,趕緊厲聲阻止。

曹月嬋眼中的戲謔之色一閃而逝,伸出白玉似地小手捂着眼睛,抽泣道:“幹什麼?今天女兒都被作踐死了,好像非他崔二郎不嫁似的。女兒今後沒臉見人了,這就出家做姑子去!”

曹天焦心裡苦啊,氣急敗壞地道:“你這丫頭怎麼就這麼不讓人省心呢?我那是作踐你嗎?那是爲你鋪路。”

曹月嬋堅定道:“鋪路?不需要!我不要出嫁!”

“唉,我說你這丫頭怎麼就不明白呢?”

曹天焦拉了一把胡凳坐下,苦口婆心勸道:“你要想明白,這樁婚事,不是崔二郎求着咱們家,是咱們家求人家。現在不把婚事定下來,再過兩年,崔二郎再高升一步,你就算想嫁,崔二郎也願娶你,但朝廷律法卻不允許了。”

大唐的律法,一方面規定了官員的特權,另一方面,爲了避免他們殘害百姓,給出了很多限制。

其中一條就是,官員不能和自己管轄範圍內的部署以及百姓通婚,這個婚,既包括娶妻也包括納妾。

當然了,如果當上一地官員之前,雙方就已經訂婚了,就不在限制之列。

有這條法律在,就有效的防止了官員們仗着特權,在轄區被欺男霸女。

崔耕現在可以和曹月嬋訂婚,是因爲他的嶺南道肅政使是個臨時差遣,從本質上講,他屬於京官。

至於當初賀旭想納蘇繡繡爲妾的事兒,自然又另當別論,因爲這個官指的是縣令及以上品秩的官員,他一個縣尉還不夠格。

要不然,低級官員大都是本鄉本土的,限制太多,人家也沒法成親了。

大唐律法實際上是考慮的既周到又頗爲人性化。

曹月嬋可不是一般女子,他師從本地宿儒佟本善,既熟讀詩書,也粗通大唐律,當然明白曹天焦這話的意思。

“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怎得聽風便是雨?”

曹月嬋將手中剪刀緩緩放下,糾正道:“大唐律的確是有此一說。但主政官員不得任本籍州縣官,這條您總該曉得吧?崔二郎他若是再升遷,是不可能繼續留泉州任職的。當初的清源縣令胡澤義是本籍人氏嗎?還有現任的武榮縣令劉幽求,泉州刺史馮樸老大人,他們都是本籍人氏嗎?所以說吶,您這是替崔二郎杞人憂天了。”

“對啊!”

曹天焦撓了撓腦袋,經曹月嬋這麼一點醒,當場醒悟過來,喜道:“沒錯沒錯,將來崔二郎升遷必然外調,就不會再留在本地爲官,到時你倆就不算本轄通婚啦,哈哈,還是嬋兒你看得遠想得周全。咦?不對!”

老曹同志瞬間雙眼鋥亮,滿臉褶笑道:“你這丫頭,自己個兒都想到這兒,還敢說對崔二郎沒意思?我說丫頭,你都老大不小的了,還拿什麼喬啊。哪天崔二郎來了,跟人家好好說說,早點把這事兒……”

“我纔不要!”

曹月嬋急的跺腳,又將剪刀重新拿了起來,羞憤道:“爹,您要是再說這事兒,女兒可就真剪下去了。總而言之,總而言之……這兩年,女兒要好好地經營聚豐隆,不考慮別的!”

見女兒如此態度堅決,老曹真是沒轍兒了,只得幽幽一嘆,道:“我的傻閨女,兩年?恐怕過不了一年,想嫁給崔二郎的女子都能繞清源城排兩圈,還能輪的上你?唉,我這當爹的算是盡力了,兒孫自有兒孫服,管不了那麼多嘍!”

……

另一邊,醉仙居內,劉幽求也在爲崔耕的婚事盡心盡力着。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劉縣令把酒杯放下,笑意吟吟道:“怎麼樣?崔御史考慮清楚沒有?若是沒什麼合適的,不如就把這事兒交給本官去辦?”

曹月嬋不樂意,強扭的瓜不甜。至於公孫幼娘,人家遠在長安不說,還是個歌姬,這身份上就更加不靠譜了。

崔耕見着劉幽求這麼熱心,貌似他倆的交情還沒到這麼上杆子幫忙張羅婚事的份兒上啊,他不免問道:“劉縣令這麼費心地幫我張羅這事兒,真不怕引火燒身,遭了武三忠的報復?”

“怕甚?本縣幫你張羅的這戶人家,他可不是一般人,那是……”

篤篤篤~~

正在這時,忽然傳來了陣陣敲門聲。

縣尉嚴武搶先一步開門,打開門一看,是個相熟的衙役,問道:“孫七郎,有事兒嗎?”

“縣尉大人還請借一步說話。”

二人出去,咬了一會兒耳朵,嚴武又回來了,向大家宣佈了一個消息。

清源山上有個蓮花寺,原來香火非常一般。

後來寺裡出了個小神童,小小年紀不僅熟讀經書,還擅長唱曲兒,人們都以爲是佛祖顯靈,廟裡的香火才漸漸旺盛。

這個小和尚叫慧明,今年十二了,聽說崔御史大駕光臨醉仙居,就想來給崔御史獻上一曲,表達敬意。

這什麼跟什麼啊?神通小和尚要給我獻小曲兒?立時把崔耕搞懵了。

倒是劉幽求雞賊,當即明白過來對方的意圖,嗤笑道:“恐怕表達敬意是假,藉着崔御史揚名是真吧?那小和尚莫不是想要得崔御史一讚,藉此揚名嶺南?”

ωwш⊙ttκд n⊙¢Ο

說到這兒,劉幽求頓了頓,見崔耕並無反感之色,又道:“不過蓮花寺畢竟是我們武榮地界兒的名剎,若是真揚了名,對咱們武榮縣也是一件好事,要不,崔長史就給本縣個面子,見他一見?”

崔耕對此是無可無不可,點頭允了。

不消一會兒,慧明被帶了上來,小傢伙粉琢玉砌,眼睛明亮,齒薄脣紅,跟廟裡的金童似的,令人一見就心生歡喜。

他先是恭恭敬敬地給在場之人見了禮,然後連唱了三首小曲。

慧明說是十二歲,其實論週歲才十歲,嗓音清亮,曲調悠揚,以這個年紀來說,得算相當不錯了。

衆人齊聲喝彩,劉幽求賞了他十兩銀子,崔耕也賞了十兩。

按說,這時候小傢伙就該告辭了。

不過,慧明還是賴着不走,崔耕微微一愣神,旋即會意道:“你是等着本官的評語吧?好,本官就送你兩句話,此曲只應……”

本來還想賣弄文縐裝個小逼,誰知還沒賣弄完,便聽着一聲

噗通~~

慧明忽然跪在地上,連磕了幾個響頭,高聲道:“崔御史,小僧今天一來是給您唱曲兒,二來,是要告狀!”

“你要告誰?”

“武榮縣令劉幽求!”

“我……”

劉幽求一哆嗦,我尼瑪,剛迎了御史進城,就來告本官狀的?

他險些沒把手裡的酒杯摔在地上,怒瞪着嚴武,低聲痛喝道:“你乾的好事!”

嚴武也傻眼了,這特麼的叫什麼事兒啊?我好心好意地給你這小和尚幫忙,你怎麼害我啊!

但是,現在後悔也晚了,既然人家小和尚話已出口,崔御史也當場聽着了,總不能馬上就將小和尚驅趕出去吧?

那不顯着做賊心虛嗎?

嚴武只得強打笑臉,小心翼翼問道:“慧明小師傅,你想告劉縣尊什麼?你小小年紀,終日在蓮花寺修行,能有什麼冤屈?這其中莫不是有什麼誤會啊?”

“哼,貓哭耗子假慈悲,你也不是什麼好人!”

小傢伙鼓着腮幫子,氣鼓鼓地道:“崔御史,我還要告他,武榮縣尉嚴武。”

噗~~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樂了。

崔耕也被這呆萌的小和尚給逗樂,問道:“你想告劉縣令和嚴縣尉什麼?”

“我要告他們冤枉我師父…事情這樣的…”

原來,蓮花寺以前因爲香火不旺,就想出了不少別出心裁的法子。

其中之一,就是賬目公開。

香客們誰捐了多少錢,這些銀子都是怎麼用的,和尚們專門記了一個賬本。

全寺所有香客以及和尚,都可以查看。

這還不算什麼,關鍵是,寺廟裡的財物和這個賬本由全寺所有成年的和尚輪流保管。

輪值的和尚,被稱爲管事。

去年,和尚們的管事是慧明小和尚的師父,叫智剛。此人爲人正直無私,把賬目和財物,打理的井井有條。

可就在交接的時候,出了幺蛾子了。

財物和賬目對不上,足足差了一百兩黃金的香油錢。一百兩黃金啊,這可是一千貫錢,着實不是個小數目了。

和尚們不幹,自然就報了官。

由嚴武領着衙役們,把智剛捉去了縣衙,進行審問。

智剛師傅辯解說,賬目和財物不符的狀況一直存在,爲的就是讓香客們看見有人佈施了大筆的金子。

存了比較之心,香客們出手就不會小氣了。

實際上,這一百兩金子是和尚們自己寫的,根本就從來沒收到過。

劉幽求又把其他和尚們抓來審問,大家衆口一詞,那錠金子是確實存在的,自己以前管理賬目的時候,完全和財物相符。智剛完全是爲了脫罪,才故意撒謊。

這還有啥說的?人證(和尚們)、物證(賬目)俱在啊,劉幽求當即就命人把智剛好一頓打,可他就是抵死不招。

沒辦法,劉幽求也不是個酷吏,就暫時把他關了起來,打算過兩天再說。

如果智剛真被定了罪,貪污了一千貫錢,就是個死罪。小和尚慧明爲替師父申冤,纔想辦法在崔耕面前獻曲,陳述冤情。

劉幽求聽完了,頓時放下心來。

首先,這個案子他秉公執法,完全心中無愧。

其次,案子他還沒判,只是打了智剛一頓,就算是打錯了,這種事本來就是難免的,官員百姓乃至智剛本人,都不會計較。

劉幽求既非酷吏,亦非昏官,但這樁官司的確搞得他甚是棘手惱火,不由看向崔耕道:“說實話,關於這個案子,本官也覺得頗有蹊蹺。崔御史年紀輕輕便得狄相賞識看重,以嶺南道肅政使一職授之,不如崔御史也幫着來斷斷此案?”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