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峰迴路且轉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73章 峰迴路且轉

第173章 峰迴路且轉

這個包袱並沒有包緊,露出了一件玉佩和幾件珠寶首飾,都頗爲精美,一看就價值不菲。

如今放在那對身着囚衣的男女跟前,八成就是贓物!

樑波聽着王瑞月詢問,不由面色一緊,喝罵道:“你這瘋婆娘,沒見過好東西啊?這都是兩個賊人從武安撫使的府邸偷出來的,關你什麼事?”

“從武安撫使的府邸偷出來的?”這回王瑞月終於肯正眼瞧樑波一眼了,正色道:“樑都尉,你確定?”

樑波微微一掃,滿不在乎地道:“當然確定了。”

“好!”

王瑞月說罷,看了一眼身旁的崔耕、和端坐衙臺之上的陳子昂,道:“崔御史、陳縣令,妾身有話想問這對犯囚,不知可否?”

畢竟她只是個婦道人家,一沒勳爵二沒誥命,自然不能越俎代庖,在公堂之上私問犯囚。她必須要徵得崔耕和陳子昂的同意,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至於在旁監審的樑波,就被她徹底無視了。

氣得樑波那叫一個咬牙切齒啊!

崔耕和陳子昂對視一笑,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同意了她的請求。

王瑞月道了聲謝,又看向那一對男女囚徒,問道:“樑波所言都是真的?這包袱是你們從武安撫使府邸偷盜來的?”

那對男女雖然不知道王瑞月是幹什麼的,但見她見官不跪,鎮定如常,就知道她不是一般人。

人贓並獲,他們也不抵賴,點頭承認了。

王瑞月這纔對崔耕道:“崔御史,還請您發下文書,讓樑波和這對罪囚畫供。”

“畫供?我畫個蛋的供啊?”樑波一聽要自己跟犯囚畫供,頓受羞辱,氣道:“這是武安撫使家裡的案子,關姓崔的毛事?他有何資格干預此案?”

“哼,本官乃嶺南道肅政使,有監察地方百官之責,就連你樑波都受本御史的監察,你說我有沒有資格?”

崔耕白了一眼樑波,冷笑道:“樑波啊,你若張口閉口直呼本御史名諱,信不信我先讓人撕爛你的狗嘴?”

崔耕還真有這個權力,畢竟是嶺南道肅政使嘛,位卑而權重,樑波有些慫了。

隨後,陳子昂與崔耕又對視一眼,皆感到王瑞月的表現很不簡單,彼此微微點了點頭。

這時,封常清非常有眼力勁兒地走上前,將剛纔那份小吏所作的筆錄拿了過來,呈在崔耕面前。

崔大御史刷刷點點,筆走龍蛇,抄了三遍,蓋上了嶺南道肅政使的大印。

兩份給那對男女,一份給樑波。

這就是公事公辦了,那對罪囚固然老老實實地按了手印,樑波也不敢挑釁朝廷賦予一道肅政使的權威,老老實實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王瑞月眼見三份口供都畫押好了之後,長鬆了一口氣,道:“陳縣令,妾身想更改一下剛纔呈給您的那份狀紙。”

“改成什麼?”陳子昂問。

只見王瑞月神色漸漸肅然,倏地跪地,高呼:“妾身要改成……狀告嶺南道安撫使武三忠,謀殺妾身的夫君張子瑞!”

陳子昂猶豫道:“雖然武安撫使頗有嫌隙,但這狀紙上多是你的揣測。你要直接控告武安撫使謀殺尊夫,證據恐是不足吧?”

王瑞月指向那三張口供,道:“原來的確是證據不足,但現在已經有了物證了。”

“啥?這份畫押的口供是物證?”陳子昂瞬間明白過來她剛纔要讓樑波畫押的緣由了,驚問:“王氏,你是說這地上的包袱是……”

“準確地說,應該是包裹裡的玉佩。”

說着話,王瑞月從袖兜中拿出了一塊玉佩,雙手高舉,道:“陳縣令請看,妾身這件玉佩與地上包袱中的那件玉佩本爲一體,紋理完全可以對得上。我這件玉佩上面寫了一個月字,那件玉佩上寫了一個子字。”

陳子昂已然秒懂了,趕緊令人將包袱中的那件玉佩拿起奉上,道:“賊贓裡面的玉佩,是張子瑞大人的……遺物?”

一聽遺物二字,王瑞月的眼圈又有些泛紅,柔柔弱弱道:“正是。如今人證物證俱在,還請陳縣令爲奴家做主啊!”

樑波此時已經是欲哭無淚,什麼叫人證物證俱在?物證是那件玉佩,人證不就是指的他樑波和那對罪犯嗎?

這該死的婆娘,她竟讓自己當場與那對盜囚畫押,原因竟是爲了坐實這張子瑞的遺物出自安撫使衙門。

完了,完了,上了這賤婢的誆騙!

死定了,武三忠絕對不會饒了我啊!

他趕緊慌忙解釋道:“一派胡言!剛纔那份口供不算,本官沒看清楚。呃……那包袱裡原來根本就沒那塊玉佩!”

“去你媽的,還要不要臉?”

崔耕冷笑道:“這裡有本御史,有陳縣令,還有衆多衙役,甚至還有兩個囚犯,親耳所聽你說過這玉佩出自安撫使衙門。而且也親眼所見,你在這口供上畫了押,承認此事!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妄想抵賴?”

“放屁,統統都是放屁!”

樑波也是真急了,瘋喊道:“整個嶺南道,誰不知道你和武安撫使有仇?陳縣令和衙役們都是受了你的威逼!這一男一女的罪囚…唔…對了!”

樑波索性道:“他們也和武安撫使有仇,所以要誣陷武安撫使。你且問問陳縣令,這對罪囚是不是跟武安撫使有仇隙?看本都尉有沒有冤枉她們!”

他孃的,這謊話還編出花兒來了~

隨即,崔耕問向陳子昂,道:“陳縣令,他說得可是真的?剛纔我在堂上聽着,好像他倆不就是從武安撫使偷盜了東西嗎?”

“唔,是的,他倆的確是從武安撫使家中偷盜了這個包袱。”

陳子昂點點頭,苦笑了一聲,道:“不過樑都尉說得也是真的,他們二人的確和武安撫使有仇隙!這堂下的女囚複姓歐陽,單名一個燕字,而這男囚姓莊,名忠順!事情是這樣的……”

原來,堂下這個叫歐陽燕的女子,是武三忠才納不久的小妾。那個叫莊忠順的男子呢?則是武三忠的馬伕。

因爲武三忠家中妻妾衆多,加上年紀也略大了,男人嘛,那種事情肯定是年紀越大,越力不從心。

所以,這位歐陽小娘子難耐春閨寂寞,紅杏出牆了。

非但如此,她還想和莊忠順長相廝守。

於是乎,她就偷偷捲了武三忠一些珍貴財物,包袱款款,和莊忠順私奔了。

武三忠知道後自然是震怒無比,但又不想抓捕這對狗男女鬧出大動靜來,畢竟綠毛龜的名號不好聽,而且小妾偷~腥還他媽的跟窮馬伕私奔,一旦被人傳揚自己力不從心了,他還要不要臉在廣州城裡呆着了?

所以,也沒有派人追查他們,對外就宣稱歐陽燕暴病而亡,就當吃了個啞巴虧。

然而好死不死的是,陳子昂手下的衙役太厲害了,發覺這對男女形跡可疑,暗暗盯梢,竟然把這樁案子給破了!

陳子昂當然是不明白怎麼回事,就給武三忠送了一份公文到府,說你家裡暴斃的那個到底是誰啊?我這抓了一對形跡可疑的男女,這女的自稱是您的小妾,你派人過來查證一下,不然下官不敢亂判吶。

武三忠一看這封公文,一口老血沒噴出來,趕緊吩咐樑波主抓這件事,務必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這個案子給息了,千萬不能傳給外人知曉。

都是男人嘛,陳子昂知道來龍去脈後也表示理解,這纔有了今天縣衙閉門審案之事。

結果崔耕陰差陽錯地跑了進來,形成了一樁案中案!

王瑞月聽完了,不由得痛哭出聲,道:“天下哪有這等巧合之事?恐怕是我把苦命的夫君英靈不散,冥冥中安排這個玉佩給他報仇啊!”

這年頭人們大都信奉鬼神之說,聞聽此言,人人色變。

崔耕往四下裡看了一眼,郎聲道:“如今看來,張別駕的案子就算水落石出了。武安撫使乃是朝廷命官,本官可沒權利拿他怎麼樣?咱們不如把侯罷黜使找來,主持公道。”

陳子昂明白了崔耕的用意,暗罵一聲滑頭,嘴角抿笑地點頭道:“還是崔御史想得周全,理應如此!”

於是乎,先命封常清把樑波看起來,防止這廝通風報信。

然後呢,陳子昂和崔耕聯名寫了一份公文,給侯思止送去。

出了這麼大的案子,侯思止也不敢怠慢,而且初來乍到廣州城,他這個朝廷派下來的嶺南道罷黜使怎麼着,也得刷一下存在感,不是?

所以,他以罷黜使的名義一邊派人去請武三忠,一邊則自己帶着人趕往了南海衙門。

大約一個時辰後,所有人都到齊了。

南海縣衙,二堂內。

侯思止正襟危然,居中而坐。

崔耕和武三忠則坐在他的兩側,這兩人一個嶺南道肅政使,一個嶺南道安撫使,雖然品秩一低一高,但卻同坐兩側,自然是崔耕佔了便宜。

武三忠暗裡瞥了一眼崔耕,目光凌厲狠辣,恨不得把對方置於死地,若不是這該死的崔二郎今日插上一腳,他家中這點上不了檯面的破爛事怎麼會曝光於衆?

侯思止看在眼裡,也是鬱悶在心中,你倆這是何苦?老子這次是下來躲避長安朝廷那股子煞氣的,還想太太平平地在嶺南道忍兩年,怎麼就這麼難呢?

沒辦法,如今案子發展到這個階段,想要暗箱操作是沒戲了,只得去公然面對和解決了。

作爲堂中最牛逼的人物,侯思止只得主持此案,率先發聲道:“衆口一詞,張子瑞的這件玉佩,是在武安撫使的府邸找到的。關於這個問題,不知武安撫使有何解釋?”

“哼,解釋什麼?”

武三忠心中無愧,理直氣壯道:“本官承認,這件玉佩是我的。不過……那可不是我從張子瑞那得來的,而是別人送進我府中,孝敬某家的。”

“誰孝敬的?”

“就是廣州城鑫源質庫的掌櫃。實不相瞞,這鑫源質庫,本安撫使纔是幕後的東家。那掌櫃得了這麼個好物,就獻給了本官。哼,誰知道這玩意兒是張子瑞自己典當的,還是有人偷了他的?但無論如何,張子瑞失蹤的案子,與本安撫使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所謂質庫就是當鋪,在唐朝,還沒有當鋪這個名字,卻有了這個行業。到了宋朝,又改稱爲長生庫。一直到了明朝,才正式命名爲當鋪。

侯思止雖然不學無術,甚至不認字兒,但能把武則天都忽悠瘸了,實際上頭腦是相當聰明的。

他稍微一思考,就明白武三忠的話並非全無道理,很可能他是遭了無妄之災。

當即傳下命令,讓衙役們拘傳鑫源質庫的掌櫃金德利。

大約半個時辰後,金德利到了,他對這件玉佩倒是很有印象,說是一個遊方的和尚當的。

崔耕這下可急眼了,因爲這樣下去,武三忠的嫌疑可就徹底地摘乾淨了。

他出聲問道:“那遊方的和尚現在在哪?法號爲何?”

金德利回道:“此僧法號明非,至於如今身在何處,小人就不知道了。崔御史您想想,他既然是遊方和尚,當然得是居無定所了。”

“你……”

崔耕忽地勃然大怒,隨後竭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暗道,莫非是之前審案之時走漏了消息,好讓武三忠在來之前,便與這個當鋪掌櫃串了供?這麼摘下去,可真讓武三忠將自己摘乾淨了,大爲不妙啊!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