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連遭小絆子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307章 連遭小絆子

第307章 連遭小絆子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吉哲除了吉頊這個兒子外,還有兩個如花似有的女兒。

吉哲被判了斬監侯之後,吉頊花光積蓄掏空了家底,都沒有救他爹出囹圄。眼瞅着開刀問斬的日子越來越近,無奈之下他只得奔回老家去見他爹最後一面,以盡孝道。誰知這小子回到家後,看着兩個妹妹跟他哭哭啼啼,突然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救他爹的辦法。

他很沒節操地說動了他兩個妹妹,然後將兩個妹妹嫁給了以好女色出名的武承嗣爲妾,最終搭通了武承嗣這根天地線。

武承嗣呢?自然對這兩個小美人兒甚爲滿意,果然去求了武則天,將吉哲給放了。

這個故事被後世的說書人編成段子,在茶樓酒肆中廣爲流傳。

眼下吉頊正要往老家去見他爹最後一面,崔耕算算這日子,這事兒應該是吉頊回到後就會發生的事兒。

呃,他琢磨,要不要提前提醒他這個法子,做個順水人情呢?

但他也有顧慮,獻親妹妹討好當朝權貴,可不是什麼好聽的事情,萬一吉頊嘴巴一大,以後對外說是自己給她出的主意。以後傳揚出去,對他崔二郎的名聲可不大好聽啊。

想到這裡,他含糊其詞道:“上官舍人也就是看着風光,令尊這麼大的案子,她恐怕無能爲力啊。不過…有個人的路子,你倒是可以試着走一走。”

“誰?”

“樑王武三思,或者魏王武承嗣。”

吉頊微微皺眉道:“如果能打通這兩位王爺的路子,那當然是挺好。不過……下官是完全不得其門而入啊。”

崔耕道:“這沒關係,本官認識一個叫武用明的人,甚得魏王信任。要不,我修書一封信,讓他幫你引薦一番?”

吉頊求崔耕幫忙,本來就是有棗沒棗打三竿子,打着碰碰運氣的心思罷了。現在聞聽此言,當真是大喜過望,激動道:“那就多謝崔大人了。”

這樣一來,順水人情做了,然後鍋也甩給別人背了,正合他崔某人的小心思。

倆人又說了一會兒閒話,眼瞅着就五更天了,吉頊夫婦就要起身告辭。

他們起身之際,門外傳來了“篤篤篤”地敲門聲,

有人高聲道:“崔縣令歇息了沒?在下何明遠求見。”

何明遠?

就是那個包攬了冀州和定州兩地境內所有館驛的大土豪?

崔耕答了一聲請字,封常清將門打開,一個看似粗獷的中年男子入得房內。

崔耕輕咳一聲,問道:“何掌櫃深夜來訪,可是有事相尋本官啊?”

“呃……這個,實不相瞞,在下是有一事相求。”

說着話,他斜瞥了吉頊夫婦一眼。

吉氏夫婦並非沒眼力之人,立馬會意,趕緊起身告辭,封常清也知情識趣地退到門外,繼續值夜。

待得屋內只剩下了崔耕與何明遠之後,崔耕才擺擺手,道:“現在房中就剩你我,已無外人,何東主大可直說來意了!”

“誒,好,在下今日有一事相求崔長史!”

何明遠才壓低了聲音,緩緩將自己的來意道來……

原來是何明遠承攬了冀州、定州兩地境內的館驛買賣之後,掙銀子那是嘩嘩的,但也開始樹大招風了。結果被定州刺史孫彥高的侄子孫勇盯上了,對方要賤價購買他手中在定州境內的驛。

當然,這裡面也不排除可能就是定州刺史孫彥高的意思。

一般來講,一州之中,吏、倉、戶、兵、法、士這六曹,歸刺史直轄,長史雖然也算他們的上官,但長史是佐官,主要是輔助刺史管理,自己並沒有專斷之權。

但像是妓樂司、館驛這些不太重要的部門,就是長史直接管轄了。

所以何明遠聽到手底下的夥計來報,說是新任定州長史崔耕入駐土門驛。自然將崔耕視爲了救命稻草,連夜趕緊前來拜見。

崔耕一聽他來意之後,心裡第一時間就想拒絕。首先,他跟何明遠非親非故的,憑什麼要幫他這麼大一個忙?其次,孫彥高是定州刺史,他是定州長史,他是孫彥高的佐官,他吃飽了撐的新上任就跑去跟自己的上司硬懟?他初來乍到更應該跟自己上司搞好關係纔是,一來就得罪上司,實爲不智啊。

何明遠見崔耕在搖頭,頓時明白,趕緊解釋道:“不不不,長史大人會錯意了,在下哪裡敢破壞您與孫刺史的同僚之誼?我就想讓崔長史做箇中人,幫忙搭個線,小人願意出個不菲的價錢,好讓孫長史的侄兒不再打在下手中這些館驛的主意。僅此而已,還望崔長史搭把手救一下小人苦心經營這麼多年的家業啊!”

崔耕聽完後雖面色稍好了些許,但還是略微皺眉,說道:“何東主啊,本官倒不是不想做這個和事佬,但即便你出手的價錢再不菲,也不如孫勇自個兒將這些館驛都吞下來賺得多吧?呵呵,他是孫刺史的侄兒,這個事兒,不好幫忙吶!”

何明遠咬咬牙,又道:“除了這筆錢財,在下還願意向官府捐獻五萬石糧食賑災。畢竟真應了災年的景兒,拿錢也買不到糧食不是?”

“啥?賑災?定州又鬧災了?”

崔耕心裡突然那拔涼,孃的,我去揚州上任的時候,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災。這次來定州,莫非又遇到災情了?

“不不不!”

何明遠趕緊解釋道:“崔大人莫急,小人所說的大災,並非是發生在今年,而是在明年。”

“發生在明年?你還能未卜先知是怎麼的?”崔耕不解。

何明遠道:“有句話叫做久旱必有蝗,不知長史大人聽說過沒有?”

“這個倒是知道,你具體說說這明年爲何會鬧災!”崔耕道。

何明遠嗯了一聲,繼續說了起來……

定、魏、冀、易、滄這五州,三年來雖稱不上什麼大旱,但雨水一直不多,以至於收成只有往年的七成左右。

幾乎所有有識之士都認爲,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話,必然會發生一場大蝗災。

何明遠是商人,天生逐利。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果真有蝗災,我若是提前囤積一批糧食,那不就大賺特賺了嗎?

所以,他花重金延攬高人和有經驗的農夫,讓他們推斷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蝗災。最後大家的結論是,明年發生蝗災的可能性達到八成。

於是乎,他囤積了五萬石糧食,準備發一筆國難財。

不過算不如天算,這還沒等發財呢,孫勇已經步步緊逼了。爲了保住定州的館驛,何明遠也只能用這五萬石糧食破財消災。

……

崔耕聽完後,說道:“這場蝗災到底會不會發生,那得明年才能驗證,現在不過是你一家之推斷。現在本官跟孫刺史說蝗災的事兒,他能信嗎?”

“當然不能。”何明遠嘴角泛起一死苦笑,“嘖”了一聲道:“別說明年才能驗證了,就是今年能驗證,孫刺史也不會將吃在嘴裡的肥肉吐出來。”

“那你還跟本官說些?嗤……”

崔耕氣笑道:“你這個五萬石糧食的籌碼也沒什麼用啊。”

何明遠點頭,正色道:“所以,這個籌碼不是用來說服孫刺史的,而是用來說服崔大人您的。”

“說服本官?什麼意思?”崔耕道。

何明遠道:“據小人所知,兩年前您爲解淮南道的災情,不惜身犯禁屠令。如今爲了定州的蝗災,幫……”

“等等等會兒,那些恭維話咱就不說了。”

崔耕搖頭打斷道:“你何明遠能買糧食囤積,本官身爲一週長史自然也能買。反正離着蝗災還有一年多呢。我又何必爲了這五萬石糧食得罪孫刺史?”

何明遠道:“崔大人當然能買糧食。不過,這五州可是有近百萬百姓呢,少了在下這五萬石,不知有多少百姓會淪爲餓殍,崔大人又於心何忍?”

媽的,玩道德綁架啊!

崔耕算是聽明白了這哥們的意思,樂道:“所以……何東家是以爲憑着這五萬石糧食就吃定本官了?”

“在下不敢!”

何明遠忽然起身,跪下磕了一個響頭,道:“何某人自從承攬館驛以來,並無大錯,官民兩便。孫刺史若是有意,在下也願意破財消災。做到如此程度,還不能保全自己的產業,這還有天理嗎?請崔長史爲在下主持公道。”

“主持公道?”

崔耕沉吟一會兒,思慮許久,最後說道:“何掌櫃這是要把寶全押在本官的身上了?好!你要公道,本官就給你公道!”

……

……

何明遠三言兩語,就忽悠得崔耕給他當槍使了?哪有那麼簡單。事實上,有些事情雙方心照不宣。

孫彥高這個定州土皇帝豈是那麼好得罪的?

對於崔耕來講,也遠不是救災這點事兒。他之所以願意接何明遠這個燙手的山芋,倒是有他自己的一番思量。

他既爲定州長史,那麼他和孫彥高之間今後的關係,就等同揚州長史高儀和老色鬼張潛的關係。雙方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如果能得到博陵崔氏的全力支持,崔耕倒是可以抹平這個差距,但問題是博陵崔氏完全靠不住啊。

一隻兔子怎麼可能給兩隻老虎做和事佬?給人家當早餐還差不多。

所以,崔耕爲了完成武則天當日聖旨中交代的任務,就必須想辦法增強自己的實力。何明遠能包攬定州、冀州兩州的館驛,算得上地頭蛇中數得着的人物了。有他投效,他今後在定州長史的位置上開展工作,很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至於會因此得罪孫彥高?說句不好聽的話,他要是不收下何明遠,恐怕連得罪人家孫彥高的資格都沒有呢。

……

……

崔耕等人從土門驛出發,第二天就進了定州境內,當天晚上在唐橋驛安歇。不用問,這也是何明遠的產業,招待得極爲周到。

再往前就定州的治所安喜縣。

何明遠早就按照程序,將崔耕到來的消息,向定州府衙做了通報。按例,應由定州錄事參軍帶領六曹官吏,出城三十里相迎,以示尊崇。

但離城三十里,崔耕等人入目所及,唯有南來北往的衆多百姓。壓根兒就看不到定州府衙的官員。

顯然,城中那位孫刺史大人並不怎麼歡迎崔耕這個新任長史啊!

又走了十里,距城二十里,還是沒見任何官員的蹤影

距城僅剩十里,情況照舊。

繼續走着,一直到遠遠望見定州城西門了,還是沒見任何迎接的隊伍。

好吧,這已經不是孫彥高這個定州刺史要給他下馬威那麼簡單了,而是完全是壞了官場規矩!

籲~~

四人翻身下馬,各頂個的面色有些難看。

崔耕一使眼色,封常清快步上前,高聲對門口的衛兵道:“我家大人乃是新任定州長史崔耕,幾位,可要看看他的告身麼?”

這就是準備鬧事兒的節奏。

不管這幾個衛兵如何回答,封常清都能借機挑理,把城門口給堵了,且看孫彥高如何應對。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就在他話音剛落之際,從城門洞中突然傳出來一個聲音:“啥?定州長史崔大人?”

緊接着,兩個青袍小官慌里慌張地衝了出來,大禮參拜道:“參見崔長史,卑職奉孫刺史之命,特來迎接大人!”

擦!

早不出來,晚不出來,偏偏現在你們出來了,這是誠心給本官添堵呢吧?

崔耕的臉都氣綠了,“你們定州府,就是在城門口迎接新任官員的?這迎新的風俗還真是奇怪啊!”

這倆官員就知道今天的差事不好乾,滿臉賠笑道:“我們定州當然沒這個風俗,不過今天是情況特殊。”

“怎麼特殊了?”

“刺史孫大人病了,公務積壓甚多。他剛想起來崔長史的事兒,趕緊讓我們哥倆前來迎接。”

崔耕滿腹狐疑,道:“孫刺史病了,那不是還有錄事參軍嗎?”

那小官道:“您是說範光烈範大人?他也病了。”

“司士參軍呢?”

“李鎮李大人的病就更重了,連地都下不了。”

到了現在,傻子都能聽出來有問題啊。崔耕索性道:“那你們倆是什麼官職?”

這兩個小官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高胖的回道:“啓稟大人,卑職是妓樂司司正,叫劉啓前。”

矮瘦的道:“卑職叫張萬成,是妓樂司的副司正。現在整個定州府衙裡邊,就我們哥倆沒病了。”

“孃的!”

崔耕氣得罵出聲來。

妓樂司的正副司正雖然也是九品官兒,但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官妓。說句不好聽的,孫彥高相當於派了倆大茶壺來迎接自己啊,這也太埋汰人了吧?

更氣人的是,自己還沒辦法發作。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雖然這次同時生病的官員多了些,但也沒證據說人家撒謊不是?

“你們倆頭前帶路!”

同這兩個小人物也沒啥好計較的,崔耕等人憋屈無比地進了定州城,暫時在迎賓館安歇。準備走馬上任後,再買處房子入住。

然而,孫彥高這孫子還有後招,他裝病的目的,可不僅僅是想在城門口擺崔耕一道。

第二天,當崔耕拿着拜帖求見時,就被刺史府的門人給擋了,理由是,孫刺史病重,無法理事。

雙方見不着面兒,崔耕就沒辦法拿朝廷的公文給孫彥高看,自然也就無法走馬上任了。

好麼,女皇陛下火急火燎地把我從揚州調來,還說什麼三日內啓程,不得有誤。你孫彥高倒好,把我晾起來了。

崔耕想了一番之後,既然如此,那索性不再主動求見了。

非但如此,他還讓何明遠這個地頭蛇放出風聲去,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以後除非孫彥高帶領定州府全府文武官員相請,不然別想他這個新任長史正式履職!

這回崔耕很是輕狂,倒有幾分京官下放的作風。

……

……

定州刺史府,內宅花廳。

檀香的爐子吐出縷縷輕煙,讓人如臨仙境;美妓撥動琴絃,發出陣陣美妙樂聲。

一桌上好的酒宴擺下,孫彥高居中而坐,兩個心腹一左一右,側坐相陪。

左邊那個是定州司馬李夏,性情豪爽,善於籠絡軍心。

右邊那個是定州錄事參軍範光烈,負責六曹文案和監察地方官員。與他的名字正好相反,此人心思陰毒,壞事做絕,幫着孫彥高剷除了不少政敵,一直以孫彥高的軍師自居。這次羞辱崔耕,以及不讓崔耕履職,都是他的主意。

至於孫彥高本身,除了文章寫的好,基本上就一無是處了。要不是有範光烈幫襯着,恐怕連這個“內鬥內行”的評價都沒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吧嗒~~

孫彥高忽然將手裡的筷子放下了,不無擔憂地說道:“範參軍,你前幾天出的那個主意挺好,讓崔耕丟盡顏面,殺一殺他的威風。但他畢竟是陛下親自任命的定州長史,一直不讓他履職,也不大妥當吧?”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