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

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

大周神都洛陽,通天宮。

武則天面南背北居中而坐,張氏兄弟隨侍左右。

樑王武三思、河內王武懿宗、建安王武攸宜,太平公主李令月,內舍人上官婉兒、清邊道大總管狄仁傑盡皆在座。另外,還有當朝五位宰相:婁師德、蘇味道、李嶠、魏元忠、崔元綜。

崔耕是最後一個進來的,見這麼多大佬同時在座,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與衆人見過禮之後,他就眼觀鼻,鼻觀口,如同老僧入定了。

但武則天卻不肯放過他,道:“崔愛卿,關於論功行的案子,你怎麼看?”

“我?”崔耕道:“這裡有陛下、有朝廷宰相,大周秦王和公主,以及狄總管,哪輪得着微臣說話,我聽着也就是了。”

“嘿嘿,崔著作這麼說,就太謙虛了。”張昌宗陰陽怪氣地道:“控鶴監雖然主要是給陛下提供供奉,但監察百官的職責可沒去掉。你崔耕爲右控鶴監監正,洛陽出了這麼大的案子,難道就沒什麼想法?”

崔耕對張氏兄弟可不客氣,看向張易之,反問道:“張少卿還是左控鶴監監正呢,照你這麼說,他對這個案子也很有想法?那不如說出來,讓大夥聽聽。”

張易之道道:“我當然……”

“嗯?”

武則天輕哼了一聲,張易之不敢言語了。

然後,女皇陛下才語重心長地道:“崔愛卿,不管怎麼說,論功仁是你的弟子。說句不好聽的,這個案子能不能查清真相併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讓論功仁滿意。所以,這次論功行的案子,你還真的當仁不讓。”

婁師德也道:“我大周擅查刑名的達官,總共是四人:狄總管、崔著作、徐少卿(徐有功)、張御史(張)。現在徐少卿已然過世,張御史稱病不出,朝廷也只能拜託狄總管和你查辦此案了。”

得了!

看來是這些大佬都商量好了,只是把自己叫來,告訴結果罷了。

崔耕道:“那這個案子,就交給下官就和狄大人查辦了?”

武三思道:“誰不知你崔著作和狄總管交情甚篤?你們若是串通一氣,私放人犯怎麼辦?所以……陛下有旨,還要加上本王監督,咱們三人共同查辦此案。”

……

……

從皇宮出來,三人先簡單的碰了個頭,瞭解了一下此案的大概經過。

論功行的屍體是在洛水河邊的一個小樹中找到的,致命傷是中了一劍。那把劍小巧玲瓏,鑲金嵌玉,一看就不是凡品。

崔耕道:“看來,這把劍的主人就是兇手了。”

狄仁傑道:“不錯,老夫也是這麼判斷的。”

“那這把劍,狄大人準備怎麼查呢?”

“崔著作以爲呢?”

“對於這種案子,當然是守株待兔了。”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老夫也是這麼想的。”狄仁傑看向武三思,道:“河內王,你以爲呢?”

武三思漫不經心地道:“二位莫打什麼啞謎了,需要本王做什麼,本王一定盡力配合。”

“好,要的就是樑王千歲這句話。”

……

……

論功行的案子,交給狄仁傑、崔耕和武三思查辦,這件事只有當朝的幾個朝廷大佬知道,對外卻還是宣稱交給刑部處置。

當即,武三思傳下命令,在洛陽各處張貼告示,懸賞能工巧匠,爲自己的愛女武雲秀鑄一把劍。這把寶劍的大概式樣,自己已經想出來了,就畫在了告示上。誰有把握把這把劍鑄好了,自己必然不吝重賞。

這把劍雖然精美異常,鑄造難度相當不小,但洛陽的能工巧匠更多,總共有二三十號前來應募。

樑王府,正堂屋。

武三思、崔耕、狄仁傑,盡皆在座,將那些能工巧匠,一個個找來詢問。

“家鄉哪裡?姓字名誰?學藝幾載?爲何敢說自己有把握鑄造這把劍?”

那些工匠跪倒在地,老老實實地做答。

不過,可惜了,他們的答案,都不能讓崔耕等人滿意,眼睜睜地看着就只剩下八個人了。

武三思一招手,道:“你們都進來,現在本王只給每個人說一句話的機會,說,爲什麼有把握製成此劍。如果能把本王說服了,立賞黃金千兩!”

這可是千兩黃金,一萬貫錢!多了不說,娶上七八房美貌的小妾,那是毫無問題!

財帛動人心,幾個工匠的眼珠子都紅了。

馬上就有人高聲道:“俺來說!俺來說!樑王千歲,這把劍俺當然拿手,因爲俺之前鑄過一把一模一樣的。再鑄一把,又有什麼難的?”

“哦?你說你曾經鑄過一把一模一樣的?看清楚了,可是這把?”

自有衛士接過兇器,遞到了那人的面前。

那人一搭眼,就奇道:“沒錯,就是這把,樑王千歲,您既然有這把寶劍,爲什麼還要再鑄一把呢?”

“爲什麼?”武三思冷笑道:“本王要是不鑄劍,又怎麼能捉到殺人兇手呢?來人,給本王把他拿下!”

“喏!”

早有準備好的衛士衝上前來,抹肩頭攏二臂把那工匠給捆了個結結實實。

大功告成,讓其餘的工匠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武三思猛地一拍驚堂木,道:“堂下的人犯,你到底家住哪裡,姓字名誰?因何殺了論功行公子,還不速速招來!”

“冤枉啊,真是天大的冤枉啊!”那人連連磕頭道:“小的叫趙三寶,就住在福善坊騰達巷。這把劍雖然是小的我鑄的,但我已經賣給別人了啊。至於那人拿着這把寶劍犯了什麼案子,乃至於是否殺了什麼論功行公子,小的是一概不知啊!”

“哦?是嗎?那你把這把寶劍賣給誰了?想得出來還則罷了。要是想不出來……嘿嘿,這場官司,你就替他打了吧!”

“想得出來,想得出來!”那工匠往四下裡亂尋麼,低聲道:“樑王千歲,還請借一步說話!”

“借什麼借?難不成你還想賄賂本王不成?”

“不是……小的是想說,那人的身份,實在太過尊貴,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武三思義正詞嚴地道:“哼,身份尊貴?有道是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那人的身份再尊貴,只要犯了朝廷的王法,就得被依律治罪!快說,那人到底是誰?答得慢了……來人!”

“有!”

“給我把他拉下去,打二十板子!”

“別打,別打啊!小的說,小的說還不成嗎?”趙三寶嚥了口吐沫,小心翼翼地道:“這可是樑王千歲您說的,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我說出來,您可不能怪我啊……他就是您府上的二公子高陽郡王武崇訓!”

“我……”

敢情逼了半天,這人攀咬到自己兒子頭上了,武三思當時就變了臉色,道:“啊?你說什麼?”

趙三寶苦着臉道:“小的要偷偷告訴您,是您自個兒非要小的在大庭廣衆之下說出來的啊。他就是您府上的二公子,武崇訓!您要是不信啊,小的願與他當面對質!”

“你這刁民,爲了脫罪,竟敢污衊本王愛子,我豈能容你?”說着話,武三思抽出寶劍來,就要起身結果了那趙三寶的性命!

但武三思防着地狄仁傑和崔耕徇私舞弊,崔耕又豈能不防着他在其中弄鬼?

當~~

崔耕身後的莫小星墊步擰腰,一閃身擋在了趙三寶的面前,狠狠地和武三思硬拼了一記!

崔耕微微一笑,道:“樑王千歲、,還請稍安勿躁,有什麼話,咱們問清楚了再說!”

“哼,這等滿口胡言的小人,有什麼再問的必要?”

崔耕笑吟吟地道:“到底是不是滿口胡言,河內王你說了不算,本官說了也不算,事實勝於雄辯,就請把高陽郡王請來對質吧。如果趙三寶真是誣告,就讓他的反坐。否則……說不得、,就得對高陽郡王依律治罪了!”

狄仁傑也沉聲道:“樑王千歲急於殺人滅口,該不會是怕令郎果真是兇手,影響了你登臨太子之位吧?”

這就是誅心之言了,武三思面色陰沉不定,最終長嘆一聲,道:“唉,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來人,給我把那逆子找來!”

“是!”

有府中侍衛應了一聲,領命而去。功夫不大,就帶着一個美少年走進了屋內。

其人看起來大概十六七歲,穿一身黑色勁裝,劍眉星目,英氣勃勃,人樣子是長得相當不賴。

那少年微微一躬身,道:“不知父王找孩兒來,有何吩咐?”

武三思指了指在一旁跪着的趙三寶,道:“崇訓,你可認得此人?”

武崇訓先是面色微微一變,就連連搖頭道:“不認識!不認識!”

“高陽郡王,你可不能睜眼說瞎話啊。”這回趙三寶可着急了,道:“小的那還有你立的文書呢!白紙黑字,那還做得了假?”

有證據就好辦了,狄仁傑命人去趙三寶的鐵匠鋪子去取。

功夫不大,就有人拿着一份文契前來複命,上面寫的明白:武崇訓總共拿三百貫錢,請趙三寶打造一把青鳳劍,三日後取劍,不得有誤。

狄仁傑沉聲道:“高陽郡王,狄某人不才,自認爲在辨認筆跡上,還有些心得的!您不妨當場把自己的名字下,讓老夫辨認一番!”

“這……”

武崇訓面色慘淡,長嘆一聲,道:“不用了,好吧,我承認,那把劍確實是我的!”

既然武崇訓自己都承認了,那這個案子就算是破了。狄仁傑和崔耕都非常高興。

崔耕更是道:“高陽郡王鑄成如此大錯,樑王千歲你一個教子不嚴的罪過,總是免不了的。《禮記》有云,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樑王千歲,您連齊家都辦不到,又有何臉面爭那太子之位?”

“我……我……”武三思嘴脣囁喏,不能發一言。

可正在這時,武崇訓忽然開口了,道:“姓崔的,有什麼手段,你儘管衝着我來,別難爲我爹!”

“衝着你來?不必了!”崔耕漫不經心地道:“只要本官把你的事報知陛下,你自然是難逃活命。”

“什麼?你說本王會死?那怎麼可能?難道陛下會因爲一個蕃人,殺了他的親侄孫?”

“怎麼不可能?在吐蕃,論氏家族已經掌權幾十年。論功行的身份,幾乎就相當於當朝太子。咱們要不把這個案子早點查個水落石出,兩國一場大戰總是免不了的。你覺得陛下如果不想和吐蕃交兵的話,爲什麼不殺你以平息兩國爭端呢?”

“果真有這麼嚴重?”

武崇訓面色陰沉不定,最終長嘆一聲道:“好吧,千古艱難唯一死。本王實話實說,這劍確實是我的,但論功行卻不是本王殺的!”

崔耕不屑道:“高陽郡王,你不覺得現在說出這番謊言,也太晚了一點嗎?既然人不是你殺的,你爲何之前不說?本官要是把這份口供呈給陛下,她老人家想必也不會信你這番狡辯之詞的。”

“本王之所以先前不說,那當然是有原因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

“因爲這個這把劍雖然是本公子買的,卻被我送給了一個人。很可能,就是她殺了論功行!我本來想着替她頂罪,不過,這殺頭之罪,我真的定不起,也只能讓她自求多福了。”

崔耕聽武崇訓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得將信將疑,道:“此人到底是誰?”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