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

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

一個小木桶,外面不知用桐油清漆塗了幾遍,琥珀般透明光亮。外面又用三道精鐵箍得結結實實。桶裡鬱鬱蔥蔥長着肥厚嬌嫩的茂葉,綠得好似要向桶外滾淌出來。

單看樣子,也還是挺欣欣向榮的,令人賞心悅目的。但問題是,再順眼,這桶也只是普通的木桶啊。至於木桶裡的草,更是皇宮內院的普通青草,平平無奇。

尼瑪廬陵王是什麼意思?請皇帝吃草嗎?那不是等於,罵皇帝是畜生嗎?

所有人都不明白,廬陵王爲何敢冒如此之天下之大不韙!

武則天沒理武三思,面色鐵青地道:“顯兒,你到底爲何要給朕獻上此物,今天可要解釋清楚!說得清講得明,你就還是朕的好兒子。否則的話……哼,你自己掂量!”

“是!”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李顯也是豁出去了,朗聲道:“不敢欺瞞聖人,其實兒臣原來給您準備的禮物,已經被人劫去了。”

武三思冷哼一聲,打斷道:“劫去了?誰知道是真被劫了,還是你的託詞?恐怕……你根本孝心全無,忘記給陛下準備任何壽誕禮物了吧?!”

李顯當初之所以不敢把真相說出來,怕的就是這個指控。另外,即便武則天毫不疑心自己的說辭,恐怕也會以爲自己甚是無能,還是大大的不妥。

當然了,事到如今,他已經完全不怕了!

李顯微微一笑,道:“樑王還請稍安勿躁,聽我把話說完。本來,小王的賀禮被人搶走之後,我還能再拿出另外一件異寶,給聖人做壽誕之禮。不過,我轉念一想,又改變了主意。”

狄仁傑眼中精光一閃,搭茬道:“哦?但不知廬陵王因何改變了主意?”

“因爲小王覺得,聖人富有四海,奇珍異寶再所多有。無論我送什麼異寶給聖人,對她老人家也不算什麼。”

武三思冷笑道:“陛下缺不缺異寶,跟你送不送異寶,可完全是兩回事!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道理你懂不懂?”

“千里送鵝毛,固然是禮輕情意重。但是,千里送黃金,是不是顯得情義更重呢?”

說着話,李顯忽然跪倒在地,對武則天道:“兒臣以爲,眼前這件禮物,纔是聖人最需要的。”

武則天道:“哦?這話怎麼說?”

“正因爲兒臣的賀禮被劫,我才心有所感,準備這樣禮物。不瞞您說,這三樣東西,都是皇宮之物,兒臣只是借花獻佛而已。聖人請看!”

李顯復又站起來,指着那木桶,道:“這木桶裡面的草,在民間有個俗名兒,叫“萬年青”。另外,這桶裡的土可代表江山社稷。兒臣以爲,這兩樣東西加一塊,可表“社稷萬年”之意。”

這話倒是沒毛病,“裂土分茅”,就是封建社會最明顯的標誌。在“裂土分茅”的儀式裡,就是把白茅草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

武三思雞蛋裡挑骨頭,哼了一聲道:“土壤和青草根本就不值錢,別以爲取個好聽的名兒,就想矇混過關!”

“當然不僅僅是好聽的名頭。”李顯振振有詞道:“土壤和青草固然不值錢,這不是還有木桶和鐵箍嗎?”

木桶和鐵箍值錢不值錢?當然不值錢了。但是,它們比起土壤來,似乎還是值那麼一點錢的。

這可讓武三思一時之間,怎麼反駁?

撲哧~

終於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就連武則天都一陣莞爾。

武三思先是一陣語塞,隨即勃然大怒,道:“你這完全是強詞奪理!”

李顯不慌不忙地道:“這話當然是強詞奪理。樑王彆着急,小王只是想和你開個玩笑而已。不管怎麼說,咱們也是親表兄弟啊,難道連個玩笑都開不得?”

然後,他纔開始了正題,道:“聖人再看,這木桶,兒臣取得是其“一統江山”之意。”

武則天不置可否道:“也沒什麼稀奇。”

李顯毫不氣餒,繼續道:“還有這三道鐵箍。鐵箍環繞木桶一圈兒,不就是“周匝木桶”嗎?這和木桶乃至土壤青草結合起來,就是大週一統江山……萬萬年!”

最後這一句,李顯是竭盡全力地喊出來,說到“萬萬年”,已經是聲音變形,略帶沙啞!

“好!”不待羣臣反應,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喊了一聲。

人們循聲望去,其人正是武則天!

說實在的,李顯這句話,可真是說到女皇陛下的心坎兒裡去了。

她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創建了大周朝。若是傳位給武三思,倒是可以保住“大周”的名號,但是侄兒哪有在太廟裡祭祀姑母的道理?

若是傳位給李顯呢,李顯倒是能祭祀她,但是這大周朝麼……嘿嘿,恐怕隨着自己的死,就被大唐取代了。這又讓她如何甘心?

所以,在到底讓誰繼承自己皇位的問題上,武則天一直猶豫不決,最後兩權相害取其輕,暫時選擇了李顯。

現在李顯當衆喊出要讓“大周江山萬萬年”,可是着實去了她一塊心病,竟然情不自禁地喊出聲來。

至於羣臣?那還有啥說的?跟着女皇陛下的指揮棒走唄。

人們齊齊跪倒在地,道:“廬陵王之禮既見孝心,又見公義,微臣爲陛下賀!”

武則天高興地站起身來,舉起一杯酒,道:“來,咱們共飲此杯!”

“謝陛下!”

“再飲!”

“遵旨!”

“還有一杯!”

“喏!”

簡短截說,武則天連飲三杯,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武三思一看李顯得了這麼大彩頭,眼珠子都紅了。

他又道:“姑母,侄兒覺得,廬陵王的這個解釋,似乎有些不妥啊。”

武則天的臉微微一沉,道:“嗯?有何不妥?”

“既然廬陵王是想讓大週一統江山,用一道鐵箍箍桶不就完了嗎?爲何是三道呢?這一道鐵箍可以勉強解釋成大周,那三道鐵箍怎麼說?三週麼?”

就特麼的你事兒多,木桶一般都是由三道鐵箍箍住的,人家廬陵王怎麼可能考慮得那麼仔細?

武則天心裡暗罵一句,道:“所謂寓意,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樑王此言,也太過吹毛求疵了。”

“可是……”

“嗯?退下!”

“是!”

武三思見武則天真動怒了,不情不願地退了下來。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爲事情到此結束之際,忽然,廬陵王輕咳一聲,道:“啓稟聖人,其實您剛纔說錯了。”

武則天訝然道:“嗯?朕錯了?”

不但武則天驚訝,羣臣們更驚訝!當面刺君,廬陵王這膽兒也太肥了吧?他怎麼敢這樣做?他到底還想不想繼承皇位了?

幾乎所有人都屏氣凝神,且看李顯如何解釋。

只聽他胸有成竹地道:“不錯,兒臣以爲,人家樑王的話沒錯,所謂三道鐵箍,其實是有寓意的。呃……當然了,不是什麼三週,而是三個人。”

“三個人?”武則天心中一震,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識到了點什麼,用略有些顫抖的聲音,道:“但不知是哪三個人?”

“當然是聖人最親近的三個人:兒臣,太子武旦(李旦),以及樑王武三思!”

“好,好,好!”

這回武則天不是僅僅喊了一聲“好”,而是連喊三聲!

她對身後之事,主要是有兩件事難以放心:一是,大周朝能不能繼續存在。二是,李武兩家,到底能不能在自己死後,和睦相處。

尤其是第二件事,自己在的時候,兩邊已經人腦袋打成豬腦袋了,自己死了之後,形勢恐怕很不樂觀啊!

現在好了,人家李顯主動表示,要和武三思和睦相處,共同保住大周的萬里江山。

仔細想來,剛纔李顯和武三思開玩笑,說什麼“鐵箍和木桶,比土壤和小草值錢得多”,可是大有深意啊!

到了現在,武則天是越看李顯越歡喜,道:“顯兒,你送朕的這份壽誕之禮非常好,朕甚是喜歡。不過麼……這賀禮的寓意如此之多,不知可有個正式名目?”

“當然有。”李顯道:“這賀禮的名目,就叫三箍周萬年!”

武則天輕輕一拍几案,道“好,好一個三箍周萬年!婉兒,擬旨!”

武三思深恐武則天當時就要立李顯爲太子,道:“姑母,還請三思啊!”

“呃……”武則天稍一沉吟,決定還是暫且給侄兒這個面子。再說了,立太子是何等大事,今天這個場合着實不大適合。

她改口道:“穿朕的旨意,封廬陵王嫡子李崇潤爲邵王,嫡女李裹兒爲安樂公主。另外,廬陵王庶子李重福爲唐昌郡王,李重俊爲義興郡王,李重茂爲北海郡王……”

原來李顯爲太子的時候,李重潤就被封爲皇太孫。他做了皇帝之後,李重潤就是皇太子。至於其他子女,當時要麼還沒出生,要麼年紀太小,並未受任何冊封。

後來,李顯被降爲廬陵王,李重潤也被貶爲庶人,和其他兄弟姐妹完全一樣了。

現在可好,武則天也是真大方,不僅僅把李重潤封爲邵王,還把李顯的其他兒子們都封爲郡王。

非只如此,她還把李裹兒之外,李顯的其他女兒們,都封爲郡主。

好麼,宜城郡主,定安郡主,長寧郡主,永壽郡主,永泰郡主,成安郡主,金城郡主……李顯的女兒真不少,武則天干脆來了個郡主大放送。

忠於李顯的羣臣們心中歡喜,李顯的嫡子都是正兒八經的親王了,武三思的嫡子還是郡王呢。誰更得女皇陛下歡心,那還用問嗎?

更是有人想到,武則天日理萬機,還能把李顯的衆多女兒記個清清楚楚,這說明人家李顯確確實實是簡在帝心啊!

不用考慮,李顯的太子之位,從現在開始,算是穩了!大唐復興有望矣!

“恭賀陛下母子和睦,共享天倫。大週一統,江山永固!”羣臣再次道喜!

……

……

本來一場普通的接風宴,竟然基本確立了李顯的太子之位,擁李派的官員,興奮不已。

當然了,人家武則天還活着呢,現在總不好表現的對李顯太過親熱,以免節外生枝。

所以,接下來的酒宴裡,大家都對李顯不冷不熱的,只是對此次的大功臣崔耕非常熱情,頻頻敬酒。

一直到酒宴散後,狄仁傑都拉住崔耕的袖子不讓走,道:“崔製作,莫急着去陪家裡的嬌妻美妾嘛。老夫新得了幾瓶好酒,不如再到我的府中喝幾杯如何”

“固所願者,不敢請爾。”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