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

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

兩全其美之策?兩全齊美你麻痹啊!

崔耕聽了武三思這話,好懸沒罵出聲來。

道理很簡單,這種軍國大事,可不是抖個機靈就能解決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解決不了,千古名相狄仁傑解決不了,憑什麼自己就解決得了?開玩笑呢吧?

不用問,武則天之所以叫自己來,只是想聽下自己的看法,可不是求什麼兩全其美之策。

他冷笑道:“樑王千歲,要問兩全其美之策,您不應該問我啊!”

“那問誰?”

“當然是您樑王武三思!今天您唆使衆貢士闖端門,敲登聞鼓,若是成功了的話,一來令下官死無葬身之地,二來令張常侍聲名掃地,豈不是兩全其美?”

“什麼?”武三思當即臉色鉅變。他原本還以爲自己來早了,貢士們還沒來得及鬧事兒呢,卻沒想到,崔耕已然知悉了一切。

武崇訓怕父王出醜,趕緊提醒道:“杜暹因爲和崔考功有過沖突,就挑撥貢士們鬧事兒。但是,崔考功大公無私,還真把他取上了。他爲了脫罪,就攀誣您,說一切都是您指使的。”

“嗯?”

武則天一聽就知道武崇訓在胡說八道啊,一個小小的貢士敢攀誣樑王?那不是找死嗎?

她沉聲道:“到底怎麼回事,崔英,你講!”

“是!”

崔耕微微一躬身,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介紹了一遍,並且宣稱可以找杜暹對質。

武則天稍微一考量,就明白崔耕所言是真的。但是,這事兒該怎麼處理呢?光是一個崔英欺負也就欺負了,但是張昌宗的面子她可不能不給。

武則天想了一下,道:“不必對質了,朕自有決斷。國家選士,首重德行。杜暹有才無德,誣陷樑王,着令黜落其功名,終生不得科舉。另外……武三思!”

“微臣在!”

“剛纔朕是讓你向崔考功問策,可沒說是什麼兩全齊美之策。歪曲聖意,你該當何罪?”

武三思不敢犟嘴,道:“微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着令前往嵩山,督造三陽宮。三陽宮不成,不得回朝。”

“是!”

雖然武三思被勒令閉門思過三個月,但萬沒有把他當場趕出去的道理,現在還議着事呢。

武三思衝着武崇訓一使眼色,武崇訓就發難道:“崔英,現在陛下的旨意已明,就是問你對論功仁一案的看法。若是能對陛下有所啓發還可,若是說一些陳詞濫調,可對不住陛下對你的信任。”

武崇訓這話,歸根到底,還是給崔耕挖了個坑。二選一,你現在答得不好,就是對不住陛下的信任。若是現在答得天花亂墜,但是事實證明答錯了,還是對不住陛下的信任。若是答對了呢?笑話,除非是大周大獲全勝,傷敵一千自損不到一百,否則怎麼都能找着黑點。到時侯,不牽扯到張昌宗,武三思還不是想怎麼拿捏你就怎麼拿捏你?

崔耕當然明白此事的兇險之處,但是他不在乎!

別忘了,他回答的目的,是勸李顯莫衝動,可不是打算扮一輩子崔英。答得好了,當然是很好,藉機受張昌宗重視,探聽點消息。但答得不好呢?無非是辭官不做,徹底把這個身份洗白,也還算不錯。

所以,崔耕毫無顧忌地慷慨陳詞,道:“微臣以爲,不僅要收留論功仁,還要大張旗鼓的歡迎!”

“哦?從言怎講?”

“微臣請爲陛下言收留論功仁之利:其一,雖然論功仁是不得已才投我大周。但是,論欽陵正是有此退路,可以抱拳血脈,纔敢興兵造反。若我大周將論弓仁還給吐蕃,試問以後吐蕃以後誰還敢興兵造反?”

頓了頓,又道:“其二,我大周乃天朝上國……”

“行了!行了!”武崇訓不耐煩地打算道:“都是一些陳詞濫調,剛纔父王已經說過了,你就不能說點新鮮的?”

崔耕微微一笑,道:“新鮮的?當然也有。比如論弓仁乃劍南道查訪使崔耕的學生。”

“這算什麼理由?”

“當然算了。我聽說崔耕曾經預言過契丹之敗,李盡滅(李進忠)之死,不知可有此事?”

“呃……倒是的確有那麼回事兒。”

“我還聽說,崔耕曾經收論弓仁爲徒,並且對他說過,主弱臣強,恐怕吐蕃國內會有不忍言之事。若是論弓仁走投無路,可以來投奔大周。”

崔耕和論弓仁單獨相處,說了什麼話,當然得向朝廷稟報,知道這事兒的也不少。

武崇訓道:“也有此事,但這種軍國大事,總不能崔耕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那是自然。不過我猜,崔耕既然幾年前就預測到吐蕃之亂,總比諸位高屋建瓴得多了吧?他既然提出了論弓仁走投無路,可以來投奔大周,難道陛下不應該慎重考慮?”

“我……”

當即,武崇訓被駁了個啞口無言。

其實他明白,除了這個理由外,人家崔英還有個理由沒說出來崔耕既然能預言大周和契丹的勝負,難道就不能預言大周和吐蕃的勝負?

既然崔耕要論弓仁回來,那肯定是對大周和吐蕃這一戰有信心。

武崇訓都能明白這個道理,在場的其他人當然更能想明白這個道理了,瞬間就傾想崔耕這一邊。

尤其是張昌宗,他手下的擁躉很多,但是人才?說實話,除了已經被罷官的吉頊之外,是一個也沒有。

聽了崔英如此另闢蹊徑,而又有道理的話,立即就把他列爲頭號培養對象。

張昌宗道:“陛下,微臣以爲,崔考功所言甚有道理。我大周朝廷不但要收留論功仁,還要大張旗鼓地收留。讓那吐蕃那小贊普看看,什麼叫天朝上國的威嚴不可輕辱。他若不服,儘管提兵來戰。”

“好!”

張昌宗這最後一句,算是徹底打動武則天了。要知道,自從武則天上位以來,對外戰爭一直勝少敗多。平定契丹之亂,甚至要靠突厥出兵。

眼見着自己時日無多,這身後名的問題,一直困擾着女皇陛下。如果能狠狠地打敗吐蕃一次,她當然是樂見其成,點頭道:“就依崔愛卿所言,派……”

她往四下裡看了一眼,道:“遷張昌宗爲左千牛衛中郎將,代朕郊迎論弓仁。”

“微臣遵旨!”

君臣計議已定,羣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張昌宗卻不能閒着,趕緊準備郊迎事宜。爲了培養崔耕,他甚至安排崔耕做了郊迎副使。

第二天上午,客客氣氣將論弓仁迎入洛陽城。直到這時候,人們才知道,原來隊伍中的貴人不見論功仁一個,還有他的親叔叔論贊婆。

當天中午,武則天親自接見了這二人,並在武威殿賜宴,以及賜給他們丹書鐵券,除謀逆外,可抵三次死罪。

最後,又任命論贊婆爲輔國大將軍、代理右衛大將軍,歸德郡王;論弓仁爲左羽林大將軍,安國公,食邑二千戶。至於他們帶的部署,仍歸這二人統領,安置在涼州興源谷。

緊跟在論功仁後面而來的吐蕃使者,受到的待遇就非常一般了。他被安排在迎賓館內,由禮部的官員陪着,幾次三番求見武則天而不得。

等論功仁受封的消息傳出來之後,這使者自知弄砸了差事,也不拜見武則天了,怒氣衝衝,直接回轉吐蕃。

然後,大周朝廷就開始了憂心的等待,到底都鬆芒佈會不會因爲論功仁一事起兵伐周呢?若是真的起兵,戰鬥的結果,會如崔耕所料的一樣,大周大獲全勝嗎?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