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對噴袁恕己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664章 對噴袁恕己

第664章 對噴袁恕己

“陛下此言差矣!”

崔耕還沒開口呢,袁恕己已經搶先發言,道:“崔奉宸乃是正四品的朝廷高~官,理應不得經營任何工商之務,怎麼能說聚豐隆是他的呢?”

說話間,又看向崔耕道:“崔奉宸,你說,本相所言,有沒有道理?”

崔耕一聽這話,就知道這袁老頭沒憋着什麼好屁,冷笑道:“聚豐隆當然不是本官的。不過,聚豐隆的東主曹天焦,乃是先父的至交,本官稱他一聲“伯父”毫不過分。”

“哦,敢情崔奉宸得稱曹天焦一身伯父啊,那你就更不應該過問此事了!”

“爲什麼?”

袁術己理直氣壯地道:“崔奉宸既有崔青天之稱,難道不知我大周律例中有所規定,“凡鞠獄官與被鞠獄之人有親屬、仇嫌者,皆聽更之。”

我~日!竟然引用律法條文,讓我回避?

好你個袁術己啊,你殺了徐元慶,我還沒找你的麻煩呢,你倒是先對我動手了。

崔耕深吸了一口氣,道:“袁相你也明白,是“鞠獄官”皆聽更之啊!本官又不是要主審此案,只是願意曹天焦他說話而已。允與不允,全待陛下裁決,有何不妥?”

袁術己振振有詞道:“你崔奉宸不是人稱崔青天嗎?理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一嚴,可就沾到我大周律這一條的邊兒了。你若是爲私利要陛下開恩,豈不有損你崔青天的名望?不妥,實在是大大不妥啊!”

說着話,袁老頭連連搖頭,做痛心疾首狀,那臉上就差寫上:“我都是爲了你好,你咋就不領情呢”?

崔耕直氣得肝兒顫,道:“你哪眼睛看到,本官爲私利要陛下開恩了?我只是要陛下依法斷案而已。”

“哼哼,依法斷案?”袁術己不以爲然地道:“若是律法可以包羅萬象,還要陛下做什麼?還要我們這些宰相做什麼?還要朝廷百官幹什麼?直接讓懂律法的小吏管理天下不就行了?”

“你這不是強詞奪理嗎?”

“並非強詞奪理,而是依理而斷。”袁恕己緩和了一下語氣,道:“崔奉宸,你可知道,我大周國庫內,有多少兩金子?”

“這我哪知道啊?”

“告訴你,是十萬兩。我再問你,陛下的內庫,再加上皇宮內的器皿,總共能籌集多少兩黃金啊?”

崔耕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識到了點什麼,道:“本官不知。”

“本相再告訴你,是五萬兩左右。你摸着良心說說,若是假以時日,比如三個月,聚豐隆能不能湊出十六萬兩黃金來?”

“應該……可以吧。”

“着啊,朝廷辦不到的事,聚豐隆能辦到,這難道是什麼好事?所以,拆分聚豐隆,不僅是朝廷之幸事,天下之幸事,更是聚豐隆之幸事,曹天焦之幸事!另外,既然你崔奉宸得稱曹天焦一聲老伯,這事兒對你來說,也是一大幸事!”

言畢,袁術己再次擺出了那副“我是爲了你好”的表情。

崔耕直氣的肝兒顫,道:“聚豐隆就是有錢而已,無兵無勇,難不成還能造反嗎?袁相所言,太過無稽。”

袁恕己眉毛一挑,道:“不錯,聚豐隆是是不可能造反。可誰叫你崔奉宸得稱曹天焦一聲伯父呢?”

“關我啥事兒?”

袁恕己不緊不慢,胸有成竹地道:“崔奉宸這麼說,可就是明知故問了。你和太子交好人盡皆知,聚豐隆的財再加上太子的勢,能做的事兒,可就太多了。難不成,朝廷不該防患於未燃?”

武三思插話道:“前不久,陛下準備任命天官(吏部)侍郎姚元崇爲秋官(兵部)尚書。姚元崇認爲自己曾任過相王屬官,掌了兵權,恐對相王不利,堅辭不就。崔奉宸,你可要見賢思齊,莫讓天下人失望啊!”

“這……”

崔耕萬萬沒想到,袁術己和武三思一唱一和間,把拆分聚豐隆和皇位歸屬聯繫起來了。凡是事關皇位之爭,自古以來,就是有殺錯沒放過,這回可是麻煩大了。

崔耕想了一下,轉移話題道:“啓奏陛下,是否拆分聚豐隆,微臣有瓜田李下之嫌,不敢置喙。但,若是聚豐隆內果然在三日內籌集了十六兩黃金獻與朝廷,是否依舊要拆分呢?”

武則天道:“如果聚豐隆果然三天內,換給朝廷十六萬兩黃金,就說明聚豐隆對朝廷忠心耿耿,不拆分也不是不行。但是,朝廷必須在聚豐隆內參上一股,監督聚豐隆內大筆錢財的動向。”

關於這點,崔耕倒是沒什麼意見。畢竟,就算到了後世的現代社會,對於類似聚豐隆的龐然大物,國家也得進行嚴厲的監管,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另外,自己在位的時候,還能保住聚豐隆不必其他勢力染指。但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武則天還經歷了幾次廢后之憂呢。

若自己倒了黴,聚豐隆這麼大買賣,還不得被其他勢力吃幹抹盡?有朝廷的股份在,起碼是個大大的緩衝。畢竟這是公事,朝廷的吃相不會太難看。

崔耕眼珠一轉,道:“關於朝廷參股聚豐隆之事,微臣有幾個淺見,不知陛下想不想聽。”

“崔愛卿請講。”

“其一,未免官員中飽私囊,微臣建議朝廷派往聚豐隆的官員,三年一換。”

“準!”

“其二,所有官員,只有監督之權。不得干涉聚豐隆的內部事務。”

這條就有些過分了,不過,武則天看在崔耕的面子上,還是點頭道:“準!”

崔耕繼續道:“其三,朝廷不必實際往裡面投錢,只需將國庫歲入三分之一的錢財,存於聚豐隆週轉,就可白得聚豐隆的三成股份。”

“這成何體統!”

“萬萬不可!”

“崔奉宸,你實在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

崔耕此言一出,全場可是炸了廟了,除了武則天外,人們盡皆喝斥,包括太平公主、上官婉兒乃至張柬之。

但是,面對這種窘境,崔耕卻是鎮定如常,毫不驚慌。

待人們的聲音漸低,他才微微一笑,道:“怎麼了?諸位以爲,本官的建議不妥?嗯,讓我來猜一猜諸位反對的理由。其一,聚豐隆不過民間一銀號,怎敢打國庫的主意,實在是有辱國體!”

頓了頓,崔耕解釋道:“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現在朝廷入股聚豐隆,又派官員監督,就是官民合辦了。以聚豐隆涉及到的海量錢財,派一個戶部侍郎過去監管,毫不過分吧?既然如此,聚豐隆就相當於關於朝廷一個四品的衙門,有何有損朝廷威嚴?”

袁恕己不以爲然地道:“就算朝廷不答應此事,聚豐隆難道敢拒絕朝廷入股?此事對朝廷來講,並無半分好處,還不是爲了你自己的私利?”

“那卻不然。”崔耕道:“將錢財放入聚豐隆的好處,至少有四條。首先,朝廷百官乃至駐京軍士的俸祿,皆可由聚豐隆發出,可以避免小吏中飽私囊,上下其手。其次,朝廷可以裁撤部分吏員,節約國庫開支。再次,聚豐隆有了國庫收入作保,可以更快鋪遍全國,朝廷也能獲得更高的收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聚豐隆銀號,可以爲朝廷解決錢荒之憂。”

其實,前面那三條好處,武則天還真不在乎。但是,最後這條可太厲害了。

事實上,中國不僅缺金子,就是銅錢也不富裕,很多時候,要不得不用容易損毀的布帛充當一般等價物。

即便如此,還很容易捉襟見肘。比如當初李昭德爲了解決“錢荒”的問題,就下達了“禁止民間蓄錦”的命令,怨聲載道。

如果能一舉解決“錢荒”的問題,武則天毫不懷疑,在後世史書上,這絕對是自己的大功績之一。、

她忍不住拍案而起道:“到底如此解朝廷的錢荒之憂?”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