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

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

“嗬嗬~~”

武則天此時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強努餘力,才發出了兩個含義不明的怪聲。

最終,她伸出手來,抓住了崔耕的袖子,死死盯住了崔耕的眼睛。

御醫郝三水着急道:“扶陽王,則天大聖皇后已經不行了,您給句話啊,要不然,她死不瞑目!”

“嗬嗬~~”武則天又是發出了兩下怪聲,艱難地點了一下頭。

給句話?

崔耕瞬間就秒懂了,這是武則天要自己最後保證一次,保全武家的血脈。

在路上,他已經聽高力士交代清楚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按道理說,武則天這樣做,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殊爲不智。不過,到了人生的最後,她的腦子恐怕不怎麼清楚了,對這件事放心不下,一定要自己再承諾一次。

崔耕字斟句酌地道:“微臣對陛下一片忠心,您原來說的那件事,我一定替您辦到。”

“嗬~”

武則天的手終於鬆開,雙眼慢慢合上,腦袋無力地往旁邊歪去。

崔耕到底答應了孃親什麼?這倆人之間到底有什麼朕不知道的協議?

一絲陰霾從李顯的心頭升起。

當然了,現在顯然不是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李顯一使眼色,御醫郝三水上前探了探武則天的鼻息,帶着哭腔道:“則天大聖皇后……大行了!”

“孃親啊!”

“姑母啊!”

……

大殿內頓時哭聲一片,一代女皇武則天就此闔然長逝。

武則天薨逝,李顯作爲孝子,也得“丁憂”。當然了,除了開國皇帝外,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老爸老媽,沒道理死了孃老子就三年不處理政務了。

這裡有個折衷之計,“以日代月”。守孝從籠統上講,是三年,從細緻上講,是二十七個月。

所以,皇帝要守孝二十七日。在這二十七天裡,先停朝三日而後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起日釋服。

需要說明的是,李顯在“停朝三日”裡,是讓魏元忠代替自己處理政務,這就是把他看作宰相之首了。

在宣佈了武則天賜魏元忠“食實邑百戶”的遺旨後,魏老頭跪倒在地,涕淚縱橫,不能自已。

清流派看到之後,紛紛嘆息:“事去矣”!

那暗含的意思,就是魏元忠以後勢必看在武則天的面子上,不觸動諸武的勢力。朝堂上的風向,再次偏向到了武三思這一邊。

一個月後,宣政殿內,又一次朔日大朝拜。

這種大朝拜,一般就是禮儀性的,決定不了什麼政事。不過,有些特別重大的事,還必須在這種大朝拜的時候進行。

比如今日之事。

李顯和韋后面南背北,並排而坐,羣臣文東武西分列兩廂。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敬暉、崔耕,這五位新鮮出爐的王爺,紫袍玉帶,站在隊列的最前面。

朔望日大朝會,是五個人少有的,能對朝政發表意見的時候。

李顯道:“朕今日要與諸愛卿議的,是則天大聖皇后的葬禮。尊皇太后遺命,她的屍骨應與高宗皇帝同葬乾陵,就不用另造陵寢了。”

“啓稟陛下,微臣以爲不妥。”

清流派的中堅人物,給事中嚴善思首先發言,道:“乾陵的門兒是用石頭做成的,而石門的門縫又用熔化的鐵水密封。如果想再次打開石門,就必須使用鑽鑿一類的工具,恐怕對高宗皇帝多有驚動。再說了,夫妻合葬並非古制,漢代皇帝的陵墓,就大多數沒有皇后合葬,直到魏晉時期,合葬之風才漸漸興起。陛下可在乾陵旁邊,另選風水要地,爲皇后修建陵墓。假如則天大聖皇后和高宗皇帝死後有知,當能在陰間相聚;如若無知,合葬又有什麼用呢?”

其實,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武則天在李治死後,玩兒的男人多了,什麼薛懷義啊、張昌宗、張易之啊、薛敖曹啊……等等。你確定,李治被戴了這麼多頂綠帽子,還想跟武則天葬在一塊兒?

嚴善思話音一落,不少人的臉上露出了曖昧難明的笑意。

李顯面色一寒,斥責道:“這是什麼話?民諺有云,孝以順爲先。則天大聖皇后既有遺旨,朕爲人子,理應遵從。莫非,你想讓朕做個不孝之君嗎?”

嚴善思只是想給李顯找點不痛快而已,他明白,今日的重點還在後面呢。

當即也不爭辯,道:“微臣不敢!”

“不敢就退下,則天大聖皇后和高宗皇帝合葬乾陵,就這麼定了。”

李顯穩了穩心神,繼續道:“現在,咱們談下一個問題,則天大聖皇后的墓碑,由哪位愛卿來寫啊。”

“……”全場一片寂然。

寫墓碑,就要對此人的一生進行臧否,這着實不好辦。說武則天的好話吧,不僅僅是要昧着良心,還要與天下的輿論對着幹,真是何苦來哉?

反過來,罵武則天呢?嗯,很好,當着兒子罵他媽,而且這個兒子還是當今天子!騷年,你很有骨氣嘛,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所以,將近半刻終左右,都沒人搭茬。

李顯的臉掛不住了,往四下裡看了一圈兒,寒聲道:“怎麼?我大唐人才濟濟,難道,就沒有一個人能爲朕分憂解難嗎?”

正在這時,忽然有然出班跪倒,道:“啓稟陛下,微臣舉薦兩個人,定能當此重任!”

說話的,正是漢陽王張柬之。

李顯眼前一亮,道:“哦?但不知張愛卿要舉薦何人啊?”

“第一個,就是秘書監監正鄭普思;第二位,就是國子監祭酒業靜能。”

撲哧~~

終於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

鄭普思和葉靜能到底是什麼來歷,他們太清楚了。

鄭普思是一名江湖術士,不知怎麼搭上了韋后的路子,竟然被李顯提拔爲秘書監監正。

他有什麼才幹?除了裝神弄鬼之外,一無所長。他老婆第五氏,更是燒香祭祀跳大神樣樣精通,經常出入後宮,把皇宮弄得烏煙瘴氣。

至於葉靜能,這人爲官之前是個老道,會一些幻術,據說最擅長的是“捉鬼”,著有《天真皇人九仙經》、《北帝靈文》,被李顯封爲了國子監祭酒。

李旦面色有些尷尬,道:“這二人的才學有限,恐怕難堪大任吧?”

“陛下此言差矣。”張柬之振振有詞,道:“陛下曾經有詔,盡復貞觀舊制。請問陛下,貞觀年間,擔任秘書監的是誰?”

“呃……似乎是鄭國公魏徵。”

“微臣再問陛下,貞觀年間的國子監祭酒是誰?”

“飽學鴻儒孔穎達!”

“對啊,試想,若讓魏徵或者孔穎達,爲則天大聖皇后寫碑文,會不會難堪大任?會不會委屈了則天大聖皇后?微臣讓今日的秘書監監正和國子監祭酒爲則天大聖皇后寫碑文,又有何不可?”

李顯的臉當時就沉下來了,冷笑道:“敢情是在這等着朕呢。張愛卿,你是在指責朕用人不當嗎?”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