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充當和事佬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843章 充當和事佬

第843章 充當和事佬

桓彥範跪倒在地,道:“微臣願意承認侮辱皇后名譽之罪,願意承認蓄意殺人之罪,甘願伏法!”

“你……”李顯直氣的額頭上青筋亂跳,道:“你想把所有罪責都扛起來?這是把朕當傻子麼?”

“微臣不敢!”

“不敢?朕看你是膽大包天!來人!”

殿前武士齊聲答應,道:“在!”

“將這三十三個罪人,拖出去,一齊砍了!”

“陛下,不能啊!”大理丞李朝隱趕緊阻攔道:“張柬之等人並未經過有司詳細審訊,依法不能處置。您今日以非刑殺人,日後青史斑斑,恐怕會留下千古罵名啊!”

“這……”李顯再神經病,也得擔心自己在史書上的名譽啊,當即一陣猶豫。

刑部尚書裴談看出了便宜,插話道:“特旨殺人,乃爲人君者應有的權力。即便未經審訊,也無不妥!”

李朝隱冷笑道:“不錯,爲人君者有權特旨殺人。但是……裴怕婆,你飽讀詩書,現在就請告訴我,我大唐立國將近百年,哪位皇帝特旨殺人過?難道這個名頭,要從陛下開始?”

裴談猛地一跺腳,道:“就算從陛下開始,也談不上什麼千古罵名!”

……

二人脣槍舌劍,爭個不停。當然了,黑的白不了,假的真不了,裴談總不能說李旦那樣做就是對的,二人的分歧,大概也就是,在李顯這麼做了之後,被人批評的程度,算是桀紂之君,還是隋煬帝而已。

隋煬帝李顯也不想做啊,但桓彥範今日之舉,也太侮辱自己的智商了,就這麼順了他的意,他還真咽不下這口氣。

該怎麼辦呢?

李顯往四下裡看了一圈兒,目光落到了崔耕的身上,道:“二郎,你以爲呢?”

崔耕慷慨激昂,道:“常言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爲不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是爲不孝!陛下有意特旨殺人,並無不妥!”

“崔耕,你這個奸臣,你這是陷陛下於不義啊!”

“什麼常言道?哪有這句常言,我怎麼沒聽說過?”

“人面獸心,喪心病狂,姓崔的,我看錯了你,從今日開始,咱們割袍斷義!”

……

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崔耕此言一出,頓時迎來了朝臣們一片痛罵之聲。

李顯既非常高興,又有些疑惑。

高興的是,終於有人給自己非刑殺人,找着理論依據了。疑惑的是

李顯問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爲不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是爲不孝。聽起來倒是有鼻子有眼的,但是,果真有這句話?見於何典?”

現在當然沒有這句話了。

事實上,莫說唐朝了,就算程朱理學興起的宋朝,都沒這麼無恥的話,也只有到了明清時期,這句話才被一幫子腐儒發明出來。

崔耕篤定道:“微臣敢以身家性命着想,確實有這句話。不過麼……”

“怎樣?”

“微臣想提醒一下陛下,您就是下制書殺人,也得提一下張柬之等人的罪過吧?”

“那是自然。”

崔耕笑吟吟地道:“現在問題來了,您準備說他們犯了什麼罪呢?”

“當然是意圖謀反以及污衊……呃……”

話說到這,李顯突然打了個磕絆,無它,他想起來了,這兩條罪狀,都不那麼好用。

首先,意圖謀反和誣陷皇后,基本上是互斥的。

道理很簡單,假如張柬之等人真的意圖謀反,爲何要在謀反的前一天晚上,公佈韋后的荒淫之事?這不是故意打草驚蛇嗎?其實,還是袁恕己的說法靠譜一些,大家只想殺武三思而已,之所以貼韋后那些荒淫之事,不過是爲了增加這次動手的正義性。

其次,這些人謀反,是可以砍頭。然而,他們可都是神龍政變中的功臣啊。哦,他們去懟武則天就是有功無過,懟韋后就是罪大惡極,這說得過去嗎?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三十三個名聲甚好的清流官員,都去污衊韋后,人們信不信啊?人們會不會以爲,這是自己的泄憤之舉?會不會做實了自己綠毛龜的名頭?

李顯苦惱道:“那二郎以爲,朕應該如何處置他們呢?”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現在的問題是,張柬之等人,犯案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與此同時,又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他們有罪。微臣想說一種泰西之地有個判案的形式,供陛下參考。”

“泰西之地?你講!”

“這種判案方式,叫做控辯交易。在那裡,一切以律法爲先,若是證據不太充分,官府就會和被告做出交易,讓他們主動承認一些輕罪。最爲條件,官府也就不追究那些重罪了。”

武三思瞬間就秒懂了,道:“扶陽王的意思,是讓這些人承認襲殺本王之罪,至於謀害皇后之罪以及揭帖之事,也一筆揭過?”

崔耕道:“正式如此。”

武三思當初之所以讓冉祖雍攀誣清流派,說清流派意圖殺死韋后,是怕李顯重感情,輕輕放過這個案子。如果真能把清流派謀殺自己的罪名固定下來,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對李顯道:“微臣以爲,崔尚書此言有理。”

李顯又看向韋后道:“皇后,你覺得呢?”

“但憑陛下做主。”

李顯復看向衆位大臣,道:“你們接受不接受,崔愛卿的提議?”

三十三人面面相覷,也跪倒在地,道:“臣無異議。”

“那好,桓彥範污衊皇后,謀殺冉祖雍證據確鑿,斬立決。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敬暉乃是行刺德靜王一案的主謀,也應斬立決。其餘人等流放嶺南。”

呼~~

桓彥範聞聽此言,長鬆了一口氣,跪倒在地,道:“陛下聖明,微臣甘願伏法。”

又扭頭看向崔耕道:“崔尚書,老夫之前真是看錯你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最後再向你陪個不是,咱們之前的恩恩怨怨,全是老夫之過!”

儘管理念不同,崔耕對桓彥範這個硬骨頭,也甚爲佩服,道:“桓相客氣了。”

張柬之等人也紛紛跪倒在地,道:“陛下聖明!”

眼瞅着一場驚天大案,就此平息。

然而,在歷史上,張柬之等人是先被流放,後被虐殺。現在,在有崔耕插手的情況下,剛開始就被砍了腦袋,那不相當於崔耕越幫了倒忙嗎?

崔耕怎能坐視這種情況發生?

他高聲道:“等等,陛下,微臣還有話講。”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