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國事託二郎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846章 國事託二郎

第846章 國事託二郎

高力士連連擺手,道:“沒有,絕對沒有!崔尚書對於張柬之等人的事兒着急不假,但張柬之等人落水而亡之事,絕沒什麼蹊蹺。”

“爲什麼這麼說?”

“其一,崔尚書一直命雜家找機會在陛下面前,爲張柬之等人美言,希望他能收回成命。若崔尚書早有準備,又何必在雜家面前演戲呢?其二,朝廷派去押解張柬之等人的,盡皆是刑部的能元幹吏。崔尚書無論是想收買他們,還是殺人滅口,都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辦到。除非……”

“什麼?”

“他在幾個月之前,就提前未雨綢繆了。您想想,崔尚書再厲害,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吧?”

“其實本王也是這麼想的。”李隆基輕哼一聲,道:“可還有些人,不明就裡,還真以爲這事兒跟李重福或者崔耕有關呢,真是笑話!”

高力士接話道:“他們不過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兒罷了。其實,這隆慶池上的王氣聚集,才顯出了真龍天子的所在哩。”

李隆基心中暗想,看來高力士這死太監,是被王氣之說唬住了,今天才“棄暗投明”得這麼快。嘿嘿,這鬼神之說雖然上不了檯面,卻真好使啊!

他心裡面得意,面上卻不以爲然地道:“子不語怪力鬼神,對於什麼王氣之說,本王是不信的。我只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要盡人事安天命而已。”

高力士眼中的戲謔之意一閃而過,趕緊低頭,跪倒在地,正色道:“《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王爺有如此想法,已有明君之相矣,雜家爲王爺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得好!”李隆基將高力士攙起,道:“與這西山白露茶一樣,有朝一日本王得償所願,咱們共享富貴!”

“謝王爺,願爲王爺效死!”

……

……

然而,在扶陽王府內,對張柬之等人的死,又有另一番解讀。

辛承嗣滿臉疲憊之色,精神卻是頗爲亢奮,跪倒在地,道:“啓稟崔相,卑職幸不辱命!”

“哦?三十二名清流罪囚,你全救下來了?”

“怎麼能說全是屬下救的呢。”辛承嗣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您提前數月未雨綢繆,押解的軍士官吏都是咱們的人,我就是幫忙傳幾句話而已。”

別看現在刑部尚書是裴談,但崔耕要是提前準備,控制押解張柬之的人選,還真沒什麼問題。

他甚至無須動用自己在官面兒上的能量,光憑秘堂就能把事兒辦妥了。

刑部的事兒,表面上是刑部尚書總負責,實際上還不是小吏執行?秘堂略施小計,就把關鍵位置都換成了自己人。

至於崔耕派辛承嗣去總攬全局,也不過是爲了取信張柬之罷了。

崔耕道:“怎麼樣?張老爺子沒怪你投到本官這邊來吧?”

“張老爺子胸懷寬廣,當然沒有。不過那個袁恕己,可是一路上對您罵罵咧咧地殊爲不敬。”

這就難免了。

崔耕猜測,袁恕己在幾十年前的章懷太子案中,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偏偏自己成爲了世上除了武則天之外,唯一可能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他能對自己沒成見嗎?

崔耕苦笑道:“算了,本官不和他一般見識。反正這些人到了東瀛之後,本官就和他們就再無相見之日了。”

“呃……”辛承嗣欲言又止。

崔耕奇怪道:“你想說什麼?

“屬下想說的是,張柬之老爺子,沒有坐船去扶桑。”

“啊?那他去哪兒了?”

“哪兒也沒去,張老爺子歲數大了,受不了旅途的奔波,在屬下趕到之時,已經病入膏肓了。他臨終之前,託屬下把這樣東西交給您。”

說着話,辛承嗣從袖兜中掏出一個錦盒,寄了過來。

崔耕接過來一看,卻是一疊書信,這裡邊有給宋的,有給姚元崇的,有給郭元振的……都是清流派的中堅人物,卻唯獨沒有給自己的。

他問道:“張相寫這些信是什麼意思?希望本官轉交?”

“當然不是。”辛承嗣眼圈泛紅,有些哽咽道:“張老爺子說,他這輩子沒幹過什麼虧心事兒,唯一感到對不住的,就是崔大人您了。這些信上的內容,都是他以清流派領袖的身份寫的。在信裡邊,他要求那些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量給您提供幫助。最後,他託我給您帶句話:以後這大唐國事,就全拜託崔大人你了,可千萬莫讓老夫在九泉之下失望啊!”

“張相……”

崔耕當然明白,有這幾十封信在手,自己就算徹底繼承了張柬之的政治遺產,成爲了當世清流派領軍人物,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

他心中暗暗琢磨,清流派諸位大佬,雖然與自己理念不同,以前也多有衝突。但是,平心而論,這些人確確實實稱得上大唐的脊樑。

比如桓彥範的慷慨就義,比如張柬之的臨終託付,再比如王同皎的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如今斯人已去,這大好的江山,要自己來守護了。

李顯和韋后倒是好說,李顯重感情,韋后太蠢,怎麼都不大可能,令江山社稷有傾覆之憂。

關鍵在於臨淄王李隆基。

這廝既開創了開元盛世,又是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者,自己到底是想辦法和他搞好關係,助他趨利避害呢。還是直接就輔佐李重福和李隆基鬥一鬥,開創一個不一樣的大唐?

噔噔噔~~

正在崔耕胡思亂想之際,忽然窗外一陣腳步聲傳來、

緊接着,宋根海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道:“啓稟大人,有份請柬來,您看看怎麼回。”

“誰的請柬?”

“臨淄王李隆基。”

“這可真是想曹操曹操就到呢。”崔耕伸手接過請帖,道:“本官倒要看看,李隆基請本官做什麼……咦?”

忽然,他眼前一亮,道:“這可有意思了,你告訴那送信之人,三日後,本官一定準時到場!”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