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棉襖與火炕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006章 棉襖與火炕

第1006章 棉襖與火炕

在場的都是達官貴人,自重身份,自然沒人肯試。

但他們都有僕從在外等候,功夫不大,就找了幾個青衣小廝登臺,換上了棉襖。

其時正是四月份,在魏州,楊柳不過剛剛發芽而已,氣溫相當低。

那些僕從換上棉襖之後,簡直不捨得脫下來了。

在這個時代,人們是如何禦寒的?對於富貴人家來講,無非是多穿幾件衣服。或者穿上“裘”,也就是羊皮、狐狸皮、貂皮等製成的衣物。

但是不那麼富裕的人,就只能穿“袍”了。

沒錯,就是那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中的袍。這種袍,外面是麻布等各種布帛,裡面裝的……不好意思,主要還是麻。

在保暖性方面,棉花甩開麻十條街都不止。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小廝們脫了麻袍,換上棉襖,當然很快就瞭解到了棉袍的好處。

“這玩意兒好,真暖和啊!”

“不僅暖和,它還輕省呢!”

“就是不知這棉襖貴不貴,真想買一套啊!”

……

聽了這幾個青衣小廝的話,臺下之人更是激動,眼睛簡直能放出光來。

一個原因是,這幾個小廝的主人,是被大家推舉出來的,絕不可能作假。看來,棉襖禦寒,真的非常可行。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家對崔耕簡直太佩服了。棉花大家都知道啊,怎麼就沒人想出來,用它填充禦寒呢?這崔二郎簡直有着化腐朽爲神奇的能力。

人羣中馬上就有人問到:“敢問崔相,這棉花到底好不好種?畝產多少?”

崔耕道:“棉花種植起來不難,比麥子對土地的要求還低,大該……一畝地能產一百多斤吧。”

“一百多斤?造二十套棉襖棉褲都沒問題?”

“確實如此。”

還有句話,崔耕沒說出來,這才哪到哪啊。現在棉種不好,才只能產一百多斤。到了後世,棉花的畝產可是在五百斤以上。

但是,僅僅畝產一百多斤,就足夠這幫子唐朝土鱉振奮不已了。這意味着,至少在穿着上,漢人有了在安東都護府紮根的條件。

稍頃,崔耕又給大家介紹了,如何在“住”的方面禦寒。

這個法子也談不上多麼新穎,當初上古先民用“火窩子”禦寒,就是火炕的原形。

現在崔耕依照後世的記載,將火炕的成熟模樣拿了出來。

也別看這點小小的改進,現在生活最北邊的民族,就是粟末人(女真人的祖先)。

粟末人的禦寒措施,就是打洞。他們不蓋房子,而是像挖菜窖一樣,挖一個洞住進去,冬暖夏涼。

當然,住在洞穴裡,舒適是遠遠談不上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粟末人中“穴深爲貴”,就是說,洞穴越深越大的人越尊貴。因爲洞穴大了,燃起火來,可少煙醺之苦。

直到宋朝,火炕的技術傳入女真,他們纔開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屋。

“穩作被爐如臥炕,厚裁棉旋勝披氈”,正是有了火炕和棉襖,女真人才算真正在東北地區立足,以至於席捲天下建立金朝。

現在漢人有了這兩樣法寶,在東北地區立足當無沒問題。

同樣地,這也意味着安東都護府的無主之地能夠開墾,開始變得值錢了。

尤其是現在,天下人口滋生,土地兼併越來越烈,價格原來越高。這些達官貴戚,對於這些土地,簡直是太渴望了。

崔耕的話音剛落,馬上就有人道:“魏州遭了旱災,自當減免賦稅。某不敢因一己之私,讓百姓受苦。現在我宣佈,某的一百封戶之稅,今年就全免了。”

“我也要免稅,不但今年的也免了,明年的也免!崔相,您就賣給我一千股吧!”

“我免三年賦稅,要三千股!”

……

原來大家覺得十萬股太多,現在卻覺得,十萬股太少!

關鍵是,安東都護府的無主之地太多了,比山東道以及河北道全部土地加起來,也不遑多讓。

這十萬股,代表着多大的利益?每股五十貫錢,簡直跟白給一樣!

現在不搶,那不是腦子有毛病嗎?

最後,還是崔耕一錘定音,就按照封戶的比例,瓜分這十萬股的股份。

至於那些沒有封戶的人也彆着急,可以向這些勳貴購買。只要肯溢價,總能買得到的。

這就相當於,衆勳貴有了拿股份套現的機會,其他人有了入股的機會,大家皆有所得,一陣歡聲雷動。

李用良此時真是後悔得場子都青了,高聲道:“我收回剛纔的話!崔相您大人有大量,千萬莫跟我一般見識啊!”

崔耕道:“哦?莫非你也想買安東都護墾殖公司的份子?”

“是,是,是。”李用良把頭點得如同雞碎米。

“沒問題,你收了魏州封戶的賦稅,向諸位勳貴買股份也就是了,本官絕不干涉。”

馬上就有人落井下石,道:“對,五百貫一股,我賣給你六股,整好是你今年能到收到的供養總數,三千貫錢。”

好麼,崔耕的賣價是五十貫錢,這位直接翻了十倍!

李用良氣的臉色鐵青,道:“崔相,你玩兒我呢?”

崔耕聳了聳肩,道:“是又如何?莫非……你還能報復本官不成?”

李用良今天說過類似的話,六月債還得快,現在被崔耕如數奉還了。

李用良寒聲道:“報復倒是不敢,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倒要請教崔相。”

“哦?你想知道什麼?”

“下官聽說,就在前些日子,有兩個小女子代百姓鳴冤,要您阻止魏州三大家土地兼併,不知可有此事?”

“確實有。”

“那好,在下觀崔相的所做所爲,認爲您是反對土地兼併的。如今創建墾殖公司,更是希望大家把目光轉向中原以外。不知我這番猜測,對也不對?”

有道理!”

聞聽此言,臺下衆人開始緊張起來。

說到底,安東都護府的土地遠離中原,大家只想賺錢,卻沒有當成家族之基的意思。

若是崔耕再提出附加條件,阻止大家兼併土地,那可就麻煩大了。

然而,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外,崔耕搖頭道:“毋庸諱言,本官不希望大家兼併土地。因爲土地不斷兼併的下場,就是富者阡陌交通,貧者無立錐之地。進而百姓揭竿而起,不知多少世家大族有滅族之憂。當然了,話說回來,此乃大勢所趨,本官也不會螳臂當車。”

“哼,說得好聽。那你答應的兩個小娘子的事兒怎麼辦?她們現在就在你的身後。以崔相的身份,總不會吃幹抹淨不認賬吧?”

“本官當然不會不認賬,我會給三家足夠的土地來換。”

魏理道:“可是,某要的是魏州的土地,而不是安東都護府的土地。”

“那也不難,本官介紹一個人,大家就明白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