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割地來求和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180章 割地來求和

第1180章 割地來求和

崔道:“敢問陛下,吐蕃攻我大唐,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擄我大唐的子女財帛,如果可能的話,更要侵佔我大唐的土地。”

“還是的啊!咱們只要把子女財帛和土地給吐蕃,他們得了好處不就不進攻了嗎?”

“你……”

李隆基一口老血好懸沒噴出來,斜眼瞥向崔,心說這就是朕的宰相?你特麼的缺心眼啊,這種餿主意也能出?

姚崇卻老奸巨猾,道:“還請崔相繼續往下說。”

崔侃侃而談,道:“以我大唐的國力,同時應付突厥和吐蕃的進攻,勢必捉襟見肘。唯一的法子,是暫時穩住一方,再全力對付另外一方。陛下請想,高宗年間,我大唐滅國無數,但面對吐蕃和新羅的同時進攻,是不是暫時放過了新羅?”

李隆基這才神色稍緩,道:“所以……你是想讓朕,暫且放過吐蕃,全力對付突厥?”

“然也。”

“但這割地之事,依舊讓朕顏面無光啊。”

崔微微一笑,道:“微臣有一計,可令陛下的顏面無礙,而崔耕卻大大丟臉。”

“什麼計策?”

“吐蕃早有和我大唐和親之意,只是屢屢爲崔耕所阻。到了後來,竟是李重福娶了吐蕃公主。如今吐蕃興兵犯我大唐,也曾經對我大唐百姓宣稱,此舉是爲了給李重福報仇。所以……陛下何不嫁一個公主去吐蕃,與吐蕃修好呢?”

李隆基沉吟道:“與吐蕃和親倒不是不行。但是,朕沒什麼年齡合適的女兒啊。”

“那有何難?陛下認金城公主爲義女,不就得了?”

“妙!妙啊!”

李隆基心思靈動,瞬間就明白了崔的意思。

李奴奴乃王李守禮之女,章懷太子李賢的親孫女。論輩份,她得叫自己一聲叔叔,自己把她認作義女,完全沒問題。

論年紀的話,李奴奴今年十四歲,大概比吐蕃小贊普尺帶珠丹大十歲,勉強也算合適。

更關鍵的是,武則天當初讓李奴奴拜崔耕爲師,其中隱含託孤之意。現在自己把李奴奴嫁去吐蕃,既改善了自己和吐蕃之間的關係,又狠狠地打了崔耕的臉,堪稱一舉兩得。

唯一的問題在於

李隆基猶豫道:“吐蕃人得到了一個李奴奴,就會暫且休兵?”

“當然不能。不過……既是公主下嫁吐蕃贊普,朝廷豈能不準備陪嫁?要知道,當初太宗皇帝年間,文成公主下嫁,還帶了不少工匠呢。”

“你準備讓金城公主陪嫁什麼?”

崔道:“河西九曲之地!”

“啥?河西九曲之地?”除崔外,所有人等盡皆驚呼出聲。

所謂河西九曲之地,就是隴右道的蓋、位等二十五個羈縻州。雖然這些州府對於大唐來說都是窮地方。但對吐蕃人來說,則是塊水草豐美的佳地,垂涎已久。

更關鍵的是,這些地方乃既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又是吐蕃通往大唐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崔說要把這二十五州割給吐蕃,吐蕃人當然會心滿意足,但大唐不樂意啊!

姚崇皺眉道:“吐蕃人豺狼之性,縱然得了九曲之地後暫時退兵。過些日子,也勢必會捲土重來。到了那時候,吐蕃人如虎添翼,我大唐又如何抵擋?”

崔道:“我剛纔不是說了嗎?這只是緩兵之計。待咱們的大軍平定了突厥,再集中精力對付吐蕃也就是了。我大唐雄兵百萬戰將千員,縱然吐蕃得了九曲之地,又能如何?”

“哼,世事豈能盡如意?怕就怕,到了那時候,我大唐即便竭盡全力,照舊拿吐蕃沒轍。”

……

姚崇乃是史上有名的宰相,從直覺上就感到,崔的這個餿主意會讓大唐大大的吃虧。

但與此同時,他雖然反對,語氣卻並不強烈。道理很簡單,若不和吐蕃和解,大唐能拿出足夠的軍費來與之交戰嗎?你光反對沒用,最終得拿出解決問題的法子啊。

最後,姚崇和崔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只有請李隆基決定。

李隆基皺眉道:“現在河西九曲之地,是由鄯州大都督楊矩管轄。不如……咱們問問他的的意思?”

崔搖頭道:“不必了,實不相瞞,這個主意就是楊矩在給微臣的私信裡提及的。”

李隆基這回終於沒辦法了,只得道:“好,那就崔愛卿所見,以楊矩爲使,和吐蕃人商量兩國和親之事,並且答應……以河西九曲之地爲金城公主湯沐邑。”

“遵旨!”

“另外,國庫出三百萬貫,朕再發內庫四百萬貫,送往隴西交與解宛,令他在和議之前,務必守住蘭、渭二州。”

“陛下聖明!”羣臣齊聲答應。

張說嘴裡喊着,心中卻暗暗叫了一聲苦也:現在陛下手裡只剩下三百多萬貫私房錢了。又能拿出多少錢來,繼續支持自己擾亂嶺南道的計劃呢?

……

……

君臣議定,消息迅速傳開。

王府李守禮聽說了此事趕緊趕到女兒的閨房,還沒進門兒,已經聽到李奴奴的哭泣聲:“我不要嫁給吐蕃人,死也不要嫁!”

李守禮推門而入,揮揮手命伺候的丫鬟退去,然後勸道:“唉,我的女兒誒,你這是說得什麼糊塗話?去吐蕃有什麼不好的?當初文成公主入吐蕃,現在的吐蕃百姓都還記着他的好呢。到處都有文成公主廟,年年有祭祀,一般的公主,能有這待遇?”

李奴奴冷笑道:“文成公主爲了兩國和平嫁給一個半大老頭子,守了幾十年寡,還得受大婦的欺負,這是她應得的。您也想女兒這樣?”

“呃……那嫁入吐蕃,還能被陛下認爲乾女兒呢。”

“莫非我這則天大聖皇后封的金城公主就不值錢?”

“可以以河西九曲二十一州爲湯沐邑?”

“怕只怕因爲此事,奴奴被唐人記恨一輩子。”

……

李守禮勸了半天,李奴奴只是不聽。

忽然,他小眼睛一轉,道:“女兒你要是真不想嫁入吐蕃,也不是不行。只是得求一個人的幫忙。”

“誰?”

“你那便宜老師嶺南王崔耕。”

“可是……他遠去泉州,這事兒真能幫的上忙?”

“人家崔二郎遠在長安,都能震懾的突厥和吐蕃不敢輕舉妄動,你這點事兒算個啥?”

“好吧,我這就給恩師修書一封。”

李守禮催促道:“快寫,快寫,等真達成了和議,可就來不及了。”

雖然李守禮說得輕巧,但內心實在沒什麼把握,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他心中暗暗禱告道,上蒼保佑,讓崔耕果然如傳聞中那般神通廣大,力挽狂瀾吧。

……

……

以這個時代的條件,五萬人的遷徙不算什麼難事,但要是保證一個人都不死,安全到達目的地,就足以成爲所有官員的噩夢了。

崔耕這五萬人走得甚慢,等接到李奴奴的信的時候,他纔到了揚州城。

“崔日用罷相?大唐割九曲之地?金城公主被迫和親吐蕃?這可有意思了……”

崔耕稍微一考慮,就刷刷點點筆走龍蛇,寫下密信一封,綁在一隻信鴿的腿上,

“去吧,去吧!”

崔耕手一鬆,那信鴿就沖天而起。

望着信鴿翱翔天際,崔耕的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喃喃道:“崔啊,崔,我要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六月債還得快!”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