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獻計還送錢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252章 獻計還送錢

第1252章 獻計還送錢

李持盈從懷中掏出一塊玉佩,道:“我把此物留下,再修書一封,勸誡皇兄不要再讓道州進獻矮奴。皇兄最疼我了,定然允准。”

“你……”梅三發如同關愛智障一般看着李持盈,道:“是你傻,還是你覺得我傻?”

“當然都不是。怎……怎麼了?”

“還怎麼了?被官府發現了你的蹤跡,我這次不就白忙活了嗎?”

“啊?那……那怎麼辦?”

李持盈不是傻,而是久居深宮,被保護得太好了,做事根本就不考慮那麼多。

現在被梅三發一提醒,頓時羞得滿面通紅。

梅三發嘆了口氣,看向崔耕道:“向王千歲,你有什麼法子沒?”

崔耕反問道:“若本王沒什麼好辦法,三護法,你準備怎麼辦?”

“我……我也只能是帶着這一家三口,遠走高飛了。”

崔耕搖頭道:“那不成。三護法請想,道州是要準備三名矮奴,卻不是一定要王小寶。你把他救走了,官府就讓旁人相代。你的所爲,不過是以鄰爲壑罷了。”

“以鄰爲壑?難道我救人還成了“不是”不成?”梅三發麪色不悅,但理智告訴他,崔耕所言是正確的。

崔耕趁機勸解道:“那倒不是,只是這個法子實在不是什麼好辦法。世間之事大抵如此,看似一時痛快了,其實後患無窮。比如你們黑水教反唐吧,戰端一起,不知多少百姓要喪了性命,還不如起事之前呢?”

“廢話少說!”

梅三發當然明白,崔耕所言有理。但是,越是如此,他越感到憋悶異常。

梅三發大怒道:“難不成,只准曲覽橫徵暴斂,還不准我們反抗不成?這是哪家的道理!”

崔耕道:“不是不準反抗,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你們可以找朝中的忠臣主持公道,姚崇、宋,魏知古,哪個是是非不分的人?再不濟,你們可以自己去敲登聞鼓嘛……皇帝總不能對安南都護府的百姓見死不救吧?”

“哼,官官相護,我們纔不信他們能幫我們對付曲覽呢。至於那皇帝,更是無道昏君。”

“你怎麼這麼死心眼兒呢?”崔耕眼珠一轉,道“這樣吧,咱們打個賭。”

“賭什麼?”

“咱們不用暴露身份,本王略施小計,就能讓朝廷收回道州獻上矮民之命。”

“這……這怎麼可能?”

不但梅三發,就是李持盈都忍不住驚呼出聲。

沒辦法,崔耕吹的這個牛逼也太玄乎了。

事到如今,他們已經把事情考慮清楚了,朝廷絕對不會承認道州矮民是人造的。道理很簡單,這矮民都進獻了一百多年了,李隆基承認這個,不就等於是罵自己祖上都是無道昏君麼?

既然如此,走官員上奏章的路子,根本就行不通。而且,也沒有官員願意冒險上這道奏章。

崔耕卻是微微一笑,道:“別說可能不可能,就看三護法敢不敢賭了。”

“賭就賭,但不知這賭注爲何?”

“若是梅護法輸了,就向本王爲剛纔的言語認錯。若本王輸了,就承認黑水教造反有理。”

只是意氣之爭就好辦了,梅三發慨然道:“成,這把我賭了!”

然後,崔耕又笑吟吟地道:’對了,玉真公主要不要也算一份兒?”

李持盈道:“算,定贏的賭局,我爲什麼不參加?不過……咱們倆的賭注是什麼?”

“本王若輸了,就……就把龍山君送給你。”

“就是之前你懷裡那隻小虎?簡直太可愛了。”李持盈眼中頓時冒出了一陣小星星。

崔耕道:“公主莫高興的太早了。你怎麼就不想想,自己若是輸了怎麼辦?”

“我輸了要輸什麼?”

“就請公主讓本王親一下,哈哈!”

“死鬼!大色~狼!就知道你垂涎本公主的美色,還不想承認。”

……

在李持盈的嗔怒聲中,這場賭約已經定下。其實,崔耕也不是對李持盈有多大的興趣。只是男人嘛,見到美女就忍不住口花花。再者,他之前實際是在暗中策反梅三發,政治意味太濃。搞點小插曲,容易沖淡這種氣氛。

當然了,要想達到根本目的,必須能動真格的在讓李隆基同意,道州不再進獻矮民。

稍後,他將那個道州的捕快班頭鄧則山叫了過來。

“鄧班頭。”

“在。”

面對梅三發,鄧則山還能稱一句“在下”,儘管言語間頗爲恭敬,但要說他對梅三發有多少敬意,那就純屬扯淡了。

但是,面對書生模樣的崔耕,鄧則山恍惚間感覺遇到比衙門中那些大人物還尊貴的存在,連大氣兒都不敢出。

崔耕道:“你爲道州刺史衙門的捕快班頭,想必深得刺史的信任吧?”

“呃,也可以這麼說。但說實話,俺無品無級的,您要我幹什麼事兒的話……”

“放心,我的確是有件事想要你做。但是,做不做由你,聽不聽,也只在於道州刺史。對了,道州刺史姓字名誰啊?”

鄧則山這才放下心來,道:“他叫龍有璋。”

“此人性格怎麼樣?照實了說。”

“那……那我可就說啦。”鄧則山道:“其實這位跟一般地官兒差不多,就是對升官比其他官兒還要熱切。對了,此人還甚是好名,簡直是僞君子一個。”

“比其他官兒還熱切?僞君子?”崔耕心中暗喜,道:“那就妥了,你去告訴他,上一道奏章,以後道州就不向朝廷進獻矮民了。”

“嗯……啊,啥?”鄧則山當時就急了,道:“那怎麼成?龍大人絕對不會同意。”

“彆着急啊,聽我把話說完。”崔耕道:“你就讓龍有璋在奏章上說:州民盡短,不知以何爲貢?”

“什……什麼意思?”

崔耕道:“你想啊,朝廷讓道州獻貢品,龍刺史肯定得找好的獻。但道州的人全是矮人,他實在選不出來最矮的,所以就沒辦法上貢矮奴。”

鄧則山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識到了點兒什麼,道:“恐怕……不完全是這麼解釋吧?”

“當然這話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說,道州之民皆矮,那麼……陛下是要以民爲奴麼?”

“這麼上表,陛下能不生氣?”

“陛下德行深厚,當會允准。不過,龍刺史擔心風險也沒關係,我還有後招……”

然後,崔耕將自己的暗地裡的計劃,簡要的介紹了一遍。

事實上,對於崔耕來說,這次是一次故技重施。按照歷史的記載,二十年後,有一個叫陽城的人,繼任爲道州刺史。

他發現了道州這條陋規以後,堅決反對。並且上書李隆基,要求撤銷道州進獻矮奴的義務。

理由主要有兩條:第一條,在唐朝之前,道州從未有進獻矮奴的記載。第二條,就是這個似軟實硬的理由了。

李隆基愛惜羽毛,最終同意了這個建議。

當然了,龍有彰可沒陽城骨頭硬,未必就敢這麼幹。所以,崔耕又原創了一個法子。

在歷史上,陽城做成此事後,道州百姓奔走相告,興奮異常。爲了不忘陽城的恩德,他們把新生之男兒,多取名爲“陽”。

此事更是轟傳天下,白居易聽說此事之後,專門寫了一首詩記述: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爲道州任土貢。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翁哭孫母哭兒。一自……吾君感悟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仍恐兒孫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爲字。

此詩全名《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現在,崔耕把此詩略作修改,交給了龍有璋。

李隆基爲什麼樂意看到人們獻祥瑞?還不是皇位不穩,想證明自己天命所歸嗎?

但是,再好的祥瑞,哪有萬民稱頌來得實在?

龍有璋按照他設想的,向朝中某位大臣行賄,讓人偷偷將這首詩給李隆基看,說是自己準備事成之後,贊明主功德的。

李隆基看了之後,龍顏大悅,這事兒就相當於加了一道雙保險。作爲當世人的龍有璋自然也就簡在帝心了。

至於說向誰行賄?姜皎啊,這廝跟王皇后走得甚近,又非常貪財。見了這等毫無風險,又大爲露臉的事兒,焉有不欣然領受之理?

待崔耕掰開了碾碎了,把這番道理跟鄧則山一說,他也心動了,道:“如果此計能成,您真是功德無量了。我道州百姓,必定生生世世不忘您的恩德。敢問……您能否賜下名號?”

咳咳~~

梅三發趕緊出聲音阻止。

崔耕嘆了口氣,道:“某身份尷尬,卻是不必留名了。非但如此……”

說着話,崔耕從袖兜中掏出來一疊聚豐隆銀號的錢票,道:“這裡總共是十萬貫錢,就用來給龍刺史行賄吧。”

“您幫我們出主意,還幫我們出錢,這……這也太……太……”鄧則天簡直目瞪口呆。

崔耕微微一笑,道:“讓你拿着你就拿着,莫不好意,我這是在爲自己和兒子積陰德。”

鄧則山將那疊錢票接過,連磕了幾個響頭,道:“那……那小的謝謝您了。好人啊,小的祝您公侯萬代,長命百歲。”

這回妥了!

崔耕見狀,大鬆了一口氣,嘴裡卻道:“借你吉言!”

此事已有轉折,鄧則山也就不再爲難那對老夫妻,帶領衆手下匆匆退下,趕緊回去覆命。

“恩人,謝謝你們的幫忙,今天要不是有你們在,小兒恐怕就會變成矮奴了。”

待衙役們走後,王老好夫妻拉着王小寶跪下激動的說道。

“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快快請起!”崔耕連忙扶起王老好夫婦道。

“是啊,是啊,換成一個有良知的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都會幫忙的,所以你們也不必同他客氣。”李持盈扶起王老好妻子,同時也勸慰道。

“你們也別謙虛了,雖然我大字不識,但我知道要勸慰朝廷廢除這個制度是有多麼的難,但剛剛這位兄弟的一席話,竟然能讓衙役心動,說明真的有可能成功,如果成功,你們不止是我一個人的恩人,而是全道州百姓的恩人。”

說着話,王老好又準備再次往下跪,崔耕見狀連忙阻止。

“此事成與不成還未知,以您也別急着道謝,現在天色已晚,經過剛剛的折騰,小寶估計也困得不行,我們明天也要趕路,大家還是早點去休息吧,有什麼我們明天再說。”

“那……小老兒就不打擾衆位休息了。”王老好不再繼續話題,準備明天再來感謝各位恩人。

不過第二天等他起牀的時候,崔耕等人已經再次上路了,他只好在心理默默的祝福崔耕等人。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