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鳥槍換炮”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十二章 “鳥槍換炮”

第十二章 “鳥槍換炮”

於樑自信而坦然的看着何慕白,哪怕對方位居刺史的高位也一樣……前世中,他見過的省部級可不少,早就學會了如何不卑不亢的與這些人打交道。

更何況,他實在沒有心虛的理由,因爲他此時給出的身份是絕對真實的,哪怕何慕白立刻派人去邊界調查都一樣。

短短十天時間,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民”到突厥部落的族長,這個跨度委實大了點……甚至連珊珊和袁五郎都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偏偏林克就做到了,當然,靠的不是他自己的力量,說得確切點,他僅僅是動了動嘴皮子而已。

真正完成整個事件的主角,是袁五郎……和他麾下的三千精銳邊軍。

事實上,這也是於樑第一次正式領教大唐軍士的實力,當他看到這些虎狼之士像是割草機似的在草原上碾過,將一個千人左右的突厥部落在短短一個時辰內就擊得粉碎時,說不震撼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一邊倒的屠殺,當先鋒力士將雕繪着“大唐”“鐵衛”的戰旗插在突厥人的中軍營帳時,哪怕再對這個世界沒有好感的於樑都不得不承認,他的骨子裡真有些熱血沸騰的感覺。

這就是**裸的威風!哪怕就是跑偏了的歷史,在同爲炎黃子孫這個大前提下,他絕對不吝嗇將最好的讚美之詞送給這些將士們。

兵者,國之利器!

當然,若考慮到這些將士爲什麼會突然襲擊這個毫無防範的部落時,原因就有些猥瑣了……事實上,當時邊軍還有其他幾個可以選擇的攻擊對象,在舉棋不定的情況下,於樑閉着眼睛撒了一泡尿,剛好澆在這個倒黴部落的名字上。

至於這個部落叫什麼,那並不重要……因爲它現在只有一個名字,瓦勒,而且也只有一個族長,於樑!

當“首長”對於於樑而言,並不是什麼難事,哪怕這部落裡的人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話也一樣,而且於樑其實只說了一句話,便讓這部落服帖了下來。

“要想活命的人,站在我左邊,想死的人,站在右邊去。”

爲了增強說服力,於樑很樂意的將俘虜中的幾個硬骨頭砍了腦袋,他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看到這血腥的場面……幾天前,南岱鄉的鄉民也是被這麼殘酷的殺死,人家突厥人還能笑得出聲來不是?

有了鐵一般的事實,其他的俘虜很快的知道該怎麼做了……其實在生死選擇時,敢於漠視屠刀的人真不多,只要有一條活路,大部分人還是寧願苟活的。

所以他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將這個部落收攏了起來,帶着兩百多號俘虜,和邊軍將士們一起浩浩蕩蕩的回到了駐地……只不過,在回來的時候,這些俘虜的身份已經“變”了。

那面“朝拜天可汗”的大旗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隊伍中,而這些人的來歷也從被“俘虜”變成了主動“投誠”……被大唐皇帝的威德感化,不惜放棄故土前來投靠,聽着很帶感不是?

於樑相信這是一份不錯的禮物,足以讓那高高在上的皇帝有“面子”……官場第一要義就是拍領導馬屁,這領導一高興,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當然,珊珊和袁五郎到現在爲止他還沒有想明白他的計劃……儘管他們已經完全聽於樑說清楚了。

“要救尉遲將軍,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求皇上放人,而是要凸顯出尉遲將軍的價值。”

這便是於樑的原話,也是袁五郎不惜冒着惹怒整個突厥人的風險,也要幫他準備“道具”的原因之一……他可以不懂於樑的意思,只要這小子能說到做到就行!

事實上,救人如救火,他們並沒有多少時間準備,所以這使節隊伍纔會這麼寒磣……不過在於樑看來,細節什麼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意”,或者說,是“新意”。

所以他現在大大方方的站在何慕白麪前,任由對方懷疑的眼神在自己臉上掃來掃去,面帶笑意,拿出一個使節最大度的一面。

“……各位,驛站請。”,最終,何慕白放棄了再質詢他的想法,他相信眼前這個看上去非常聰明的年輕人不會不知道冒充使節的後果,應該沒人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吧。

“謝謝,我的大唐朋友們。”,於樑莞爾一笑,隨意揮了揮手,讓身後一堆面無表情的正宗突厥人隨後跟上。

使節隊伍在州府的驛站待了兩天時間,或許是何慕白實在覺得這隻隊伍寒磣了點,與其說是使節,看上去卻像是流民一般,似乎從他地盤上過去,很有損州府的形象。

恰好這個時候於樑又提出了讓州府“接濟”一下的要求,何慕白立刻答應了下來,給隊伍中每個人都換了套乾淨的衣服,人馬車輛洗刷乾淨。

恍然一新後,這纔看起來多了幾分進京“朝拜”的模樣。

於是何慕白直接休書一封,以官場奏摺的形式將此事報告被了上頭……畢竟使節是從他幷州出發的,怎麼也算是他本人的功績不是?

當然,他在奏摺上可沒有寫什麼朝拜之類的,而是用了非常有內涵的語言。

“今聖上威加海內,有蠻荒異族叩首歸附。”,簡單的一句話,直接將於樑等人的身份提高了幾個檔次……如果說區區百來人的隊伍都算一個種族的話,那突厥人的“品種”也未免太多了些。

不過還是那句話,細節什麼的不重要……起碼當於樑帶着這隊人馬舉着“朝拜天可汗”的旗幟,在大唐境內招搖過市時,幾乎每一級的官吏都選擇了相信他們,甚至還和何慕白一樣,提供了一些行頭上的便利給他們。

這絕對不是說官吏們眼睛都是瞎的,看不出這使節隊伍的古怪,而是說,他們都不想去揭穿這一點……這可是敬獻祥瑞的隊伍,大大的吉兆!

據說連某地耕種時挖了一塊石頭都能作爲祥瑞敬獻上去,這活生生的人總比死物有說服力不是?

所以從幷州到長安,這將近二十多天的時間裡,於樑的隊伍非但沒有一絲風塵僕僕的感覺,反而是“鳥槍換炮”……那衣服,那馬車,那旗幟,全部被各地各級官府給一點一點“贊助”了出來。

於樑早就將那身羊皮襖子給扔到了路邊的臭水溝裡,他現在穿的可是上好的綾羅長衫,頭上戴着白玉冠,腰上纏着碧蟒帶,騎着高頭大青馬,看上去比大唐本地人還像本地人……相信若不是身後那跟着的突厥人隊伍,說他是某個富家公子哥出來郊遊都沒有任何違和感。

當站在長安城南門下時,於樑勒住馬頭,覺得自己的這次行程完美極了……當然,至於回去的時候能不能還有這麼愜意,就看在進城後的表現了。

“……皇帝,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於樑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隨即打馬揚鞭,一溜煙的進了城門。

長安城無疑是大唐最大的城市,據說人口有數十萬之巨……或許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數字,但是在經歷了後世“人潮”的於樑看來,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而且他也不是來遊山玩水的,所以他僅僅是在城門守衛官的帶領下,拿着自己的朝拜文書,一路眼睛都沒有東張西望的來到了鴻臚寺暫住……這裡是大唐專門接待外賓的地方,這些官吏將他安排在這裡,便相當於肯定了他的身份。

大唐很大,所以這鴻臚寺也修得足夠的大……否則怎麼能顯示出大唐的威儀不是?

據說這鴻臚寺佔地十餘畝,所有建築都是用上好的槐楊木作爲支撐,以大理石堆砌而成,風格簡單而大氣上檔次,當然,這種宏大的工程到也不完全是面子工程。

起碼這地方並不“冷清”,甚至可以說,人來人往……以外交使節求見皇帝的,自然不止於樑這隊小小人馬,據說有些使節足足在這裡等了半年都見不到皇帝一面。

開什麼玩笑,真等半年的話,他可以直接幫尉遲威收屍了……於樑自然不願意坐等“被翻牌子”,在他看來,機會,那是自己爭取而來的。 ⑧☆⑧☆.$.

“或許可以表現得再刺激一點點的……嗯,就這樣吧。”

於樑看着鴻臚寺裡那些等得頭髮都白了的使節,靜靜的站在門邊上,嘴角閃過了一絲狡猾的笑意。

第二天一早,長安城南門的明德門……被一羣人堵上了。

光天化日之下,居然還有人敢在京城內堵城門?活膩了麼!

收到這消息的衛府禁衛軍們,第一反應都是錯愕,然後才如大夢初醒一般,匆匆點齊人馬,殺氣騰騰的直衝明德門而來……有人不開眼,他們不介意讓這些人長長記性。

只不過,讓數百禁衛騎兵們縱馬喧囂的趕到城門時,看到的景象卻又讓他們呆住了。

這,是在唱哪一齣?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