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跪着走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十三章 跪着走

第十三章 跪着走

他們看到的,是上百人整齊劃一的跪拜在地上……以“五體投地”的姿勢,這場面着實有些震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某些狂熱的宗教活動。

所以這些騎兵們第一反應是彌勒教的教徒造反了,正準備揮舞兵器抓人時,又赫然發現,這些跪着的人,似乎並不是圓滾滾又透亮的光頭來着……不是野和尚,那又是什麼鬼東西?

很快的,這些騎兵們的眼睛便盯在了隊伍最前面,那唯一一個站得筆挺的人身上……這人實在很能閃瞎人的眼睛。

對,是名副其實的“閃瞎”……穿着雪白的素羅衫,在太陽光的反射下,的確刺的人眼睛都睜不開。

當然,與穿着這雪白色的衣服相比,此人臉上的妝容那就更加奇葩了……若畫工照着他的樣子一絲不差的畫下來,完全不用任何修飾就能拿去貼在門上,嚇鬼都沒有問題。

事實上,哪怕這些騎兵們已經湊到了不過兩三米遠的地方,依舊沒能看清楚這人長什麼樣子。

不過他們還是很快的確定了一件事,這些莫名其妙跪在明德門外面的人,似乎並不是歹人……哪有歹人是什麼兵器都不帶,還跪着匍匐前進的?

“吾等只爲一睹天可汗而來,欲見天顏,必先以身敬天地,束靈歸元,否則就是對天可汗的褻瀆!”,爲首那一臉鬼相的人信誓旦旦的對圍觀衆人說道,絲毫不顧他們驚訝的目光,依舊徐徐邁着步子,一步三停,帶着身後一堆人跪拜着,順着朱雀大街一點一點的向皇宮方向移動着。

他的動作看上去無比虔誠,口中不住的歌頌天可汗的威儀,讓周圍不少百姓都自發的跟在他們後面,想看看他們到底要去幹什麼。

看熱鬧是人的通性,無論是幾百年前還是幾百年後都一樣,當碰到什麼稀奇的事時,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圍觀。

所以說,圍觀也是一種力量!……起碼當這羣奇怪的“爬行者”到了朱雀大街最中央時,身後跟着的長安城看熱鬧的百姓,已經超過了千人之數。

天子腳下,似乎很久沒有出這種新鮮事了……事實上,當這隻古怪的隊伍從明德門出發那一刻起,長安縣令便行使了自己的職權,比禁衛騎兵還要早一步派人調查了這隻隊伍到底是從何而來。

得到的結論卻是讓他困惑了……居然是鴻臚寺的一隻外來使節,那個什麼叫瓦勒族的。

突厥人中有這隻部落麼?長安縣令非常困惑,他第一時間向鴻臚寺打聽情況,得到的回答更是讓他愕然。

“這瓦勒人是昨天下午纔到的,還沒有來得及給他們登記呢……”

讓一隻沒有確認身份的外族隊伍在朱雀大街上行動……長安縣令想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後,腦門上的汗水瞬間便流了下來。

似乎,根據律法,要掉的不止是他頭上的烏紗帽,甚至是肩膀上的腦袋了。

當然,他也沒有衝動到立刻帶着衙役去抓人……畢竟那城門口已經有禁衛騎兵過去了不是?有那些大爺在,估計治安方面應該沒有大礙。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瓦勒族人,在那個叫於樑的首領帶領下,在朱雀大街上到底搞什麼名堂……從他們那一步三叩首的舉動來看,似乎在做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尤其是得知還有上千百姓跟在這隻隊伍後面湊熱鬧時,長安縣令更是意識到了事態的複雜性,長久的官場閱歷讓他察覺到這事絕對不能武斷處理……或者說,以他長安縣令的職權,用不着自己來決斷。

所以他立刻將此事向上頭彙報了一遍,將責任推了出去,這種應對羣體**件,京城中自然有專人來管。

很快的,禮部的人和守衛宮廷的左衛營便同時收到了消息……有一隻看上去像是在“朝聖”的突厥人隊伍,正在慢慢逼近皇宮內門。

這還了得?!這皇宮內門是那些蠻子能來的麼?很快的左衛營便做出了反應,立刻下達了讓駐紮在外城的禁衛騎兵抓人的指令。

然而,這個指令還沒有出宮門,便被禮部的人阻攔了下來。

或許這文臣和武將的思維就像是文科和理科那樣截然分明,禮部的人做出的反應,與左衛營恰恰相反……他們認爲應該在確定安全的前提下,搞清楚這羣人是不是真來拜見皇上的。

如果是的話,這完全是顯示聖上皇恩浩蕩的好機會不是?應該組織更多的百姓來觀看,看看這大唐的天子是如何威震四方,讓偏遠的蠻夷都來降服的,這多好的宣傳時機來着……

這就是屁股不同造成的看問題眼光不一樣,而且,禮部的人和左衛營還誰都說服不了誰……這本來就是兩個不相統屬的機構,平日裡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去,如今有了衝突,似乎誰先讓步誰就低人一等似的。

兩撥人頓時吵了起來,各自堅持起見,言語中還有越來越升級的趨勢,從就事論事到問候對方親人發展……反倒是將怎麼處置這行蠻夷晾在了一邊。

直到這隻隊伍已經過了朱雀大街最中央,他們才意識到事情不對……再不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來,人家都要靠近皇宮了!

無論是什麼人,沒有進宮的許可,靠近皇宮的話,都是死罪!而且還要連帶着守備皇宮的禁衛軍倒黴……所以左衛營最終做出了讓步,他們要求立刻將此事呈報給皇上知曉。

禮部的人同意了,可以說,這是個讓雙方都滿意的做法……他們既然定奪不了,那就交給能定奪的人不是?

算算時間,此時正好是下早朝的時候,得趕緊去,否則一旦皇上進了內院,那想見一面去請示什麼事情才叫真的難了。

所以左衛營和禮部各派了一名官吏,聯袂向着大明宮而來,也不知道他們是運氣好還是不好……當兩人心急火燎的趕到大明宮時,當今皇上正在和寧王討論一件事。

那寧王站在正殿的最前方,距離身後的大臣們足足有三步之遙,甚至還在當朝宰相的前面,這個小細節被衆人看在眼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了各自的打算……能混到這大明宮正殿的人,哪個不是做官的好手?

“父皇,如今突厥犯邊,沿着代州、幷州、幽州沿線燒殺掠奪,致使我大唐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兒臣以爲,應當立刻採取強硬的對策,以保我大唐的威名,如今尉遲威被革職,幷州一線的防衛將領便沒了主將,孩兒不才,願以身報國,替父親守衛邊疆。”

大堂中,響起了寧王慷慨激昂的聲音,他的話音落下後,其身後不少大臣都紛紛站出來附和,稱讚寧王有勇有謀,能當此大任。

只是皇上卻沒有立刻表態,甚至在擋在面前的冕都沒有晃動一下,像是老僧入定一般……只是在衆人察覺不到的角度,可以看出他握着龍椅的手不經意的重重捏了一下。

整個正殿中一時再無聲音,寧王眉毛一動,正想再說話時,那禮部和左衛營的官吏剛好踏進了門來,也來不及看清堂內的狀況,趕緊讓守門太監給予稟報。

“哦?竟然有這種事……”,那太監悄悄的在皇上耳邊說明了情況,頓時讓他微微驚疑了一聲,再看看面前一臉期待,似乎不得到肯定答覆就不罷休的寧王,突然笑着道,“諸位愛卿,剛剛城內發生了一件趣事,有一族突厥族以五體投地的方式從明德門沿着朱雀大街向皇宮而來,口稱朝聖,似乎是想見見我,不知諸位愛卿有何意見?” ⑧☆⑧☆.$.

一時間朝中大臣紛紛愣住,這化外之民他們見多了,不過這麼“虔誠”的突厥人似乎還真沒出現過……

“呵呵,我前些日子收到幷州刺史何慕白的奏摺,說其治下有一叫瓦勒的突厥族人仰慕我大唐的天威,不但尊我大唐子民,甚至連名字都以漢文命名,我當時還沒當一回事,沒想到這瓦勒人還真的執着,纔到長安城一天就迫不及待了,寧願一路跪拜而來,真有些意思呢。”

他這話已經給了這些大臣足夠的暗示,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笑着說這是天降的祥瑞,是大唐四海威德的表現。

“也罷,既然諸位愛卿都這麼說,那我就破個例,見見這些虔誠的瓦勒人,讓他們知道,凡是真心向往我大唐的人,無論民族,都是我大唐的子民!”

皇上大笑,接着大臣的話頭,很快的將此事安排了下來。

朝堂上頓時響起了大臣附和的笑聲,只有寧王強硬着臉笑不出來了……剛纔明明就在討論戍邊的事不是?爲什麼會演變成鬧劇似的。

不就是區區一個沒聽過名字的突厥部落麼?怎麼可能值得這麼隆重的待見……寧王沉着臉,突然間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