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爭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爭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爭

“鐺,鐺。,”,金銘鑼鼓之聲將蓋元禮的心思拉了回來,作爲吏部尚書,他站在百官之前,可以清楚的看到,皇帝穿着金色龍袍,在宮女太監的簇擁之下,緩緩的走到了正殿中央的龍椅處。

這是每次早朝的例行程序,但他分明覺得,今日的皇帝氣勢與往日不同,那不怒自威的面容壓抑得人都快喘不過氣來。

君威蓋元禮不止一次感受過這種發自肺腑的壓力,而每次他感受到這種壓力時,朝堂上都會發生什麼重要的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朝臣的匍匐跪拜中,宏大的聲音繞樑不絕,皇帝淡淡揮手,示意大臣們不用多禮。

羣臣依次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低頭順眉,沒有人敢先開口說話連正常的工作彙報都省了回去。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百姓們的訴求,聲稱我大唐取士有所紕漏,不知各位卿有沒有聽聞此事”,皇帝朗聲開口說道,聲音穿透力極強,整個大殿都響徹回聲。

羣臣面面相覷,他們自然聽到了風聲,但都沒有摸清楚皇帝的心意,又怎麼敢擅自開黃腔不是

大殿裡一陣沉默,在羣臣惴惴不安的時候,百官的隊伍之中,走出了一個人。

“陛下,微臣也聽過此事,細細想來,百姓之言也不無道理。”,說話的人,是裴度

這位三品大理寺卿昂首闊步的站在兩排朝臣之中,頂着衆目睽睽的視線,沉聲道,“臣以爲,可以此事探討一二爲了更好的聽取百姓的意見,臣推舉一個人進殿來。”

皇帝微微頷首,示意他接着往下說,裴度躬身行了一禮道,“臣懇請陛下下旨,召於樑上殿。”

百官頓時錯愕,完全不明白於樑那小子跟百姓的訴求有什麼關係,倒是蓋元禮心有所悟,知道這是皇帝要準備借於樑的口,發難了

好計策,讓一個連士族階層都不是的人當探路棋子來摸百官的底細,成了的話一本萬利,算最後阻力過大夭折,人家恨的也是於樑,斷然不會對皇帝本人有所微詞。

蓋元禮迅速盤算着,認爲插手此事成本太高他又沒有寧王那種身份,更加沒有整合寧王麾下的權利。

那位王爺離開的時候,肯定會交代他走後,京城勢力由誰暫時掌舵的問題,但蓋元禮卻沒有被約見,很明顯這個權利不是交給自己的。

一念至此,蓋元禮並沒有絲毫表示,擺出一副服從的態度,當然,他的預計也沒錯,因爲下一秒鐘,一個突兀的聲音便冒了出來。

“陛下,春闈綿延百年,豈可因爲一些鄉俚百姓的雜音改頭換面”

說話的人身材瘦小,穿着寬大的朝服,跟穿上衣服的猴子那般違和,再加上他一副尖嘴猴腮,吊騷三角眼的樣子,說是從馬戲團裡鑽出來的畜生也有人相信。

不過,站在朝堂上的人可不會輕視這個醜陋的小個子,因爲對方官位可不低禮部侍郎張賢之,這次春闈的主考官之一

若說什麼人對於春闈是專家的話,那麼這人稱第二,怕是沒人敢稱第一,畢竟他長得再不堪,那也是主持了十幾年的春闈考試的老油條,在這件工作上,他有着絕對的發言權。

更何況,朝中的人都知道,他張賢之,也是寧王派系的中堅分子

“古語有云,知政失者在鄉野,我大唐廣開言路,開闢了納言堂,任何人都可以建言,張大人你又如何輕視鄉野百姓”

裴度立刻與他爭鋒相對的頂了上去,朗聲道,“如今城中百姓皆言我大唐取士之法有弊,而皇上聖明,今日專門讓我等商討此事,正是聽取多方意見之時,張大人又何必固步自封”

話音一落,大殿中的人紛紛屏住呼吸,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還是以往那溫文爾雅的裴度麼

能站在這大殿裡的,都是飽讀詩書的文明人,算不是,裝也得裝得像模像樣。

文明人嘛,哪怕是鬥嘴都一團和氣,說服對方要“引經據典”,可是這裴度出口將錯誤上升到人生高度,話中隱含的人身攻擊之意顯而易見,差沒有指着張賢之的鼻子大罵你個老頑固了,這是裸的挑釁不是

張賢之臉色瞬間氣得發白,眼睛發紅,指着裴度的手微微顫抖着,“你,你大放厥詞”

“我等事論事,陛下既然要問我等的意見,微臣可不敢有半點隱瞞,自然是想到什麼說什麼。”,裴度淡淡的白了他一眼,最後一句話,卻是向着龍椅上的皇帝表忠心。

不得不說,跟於樑廝混久了,裴度身上都沾染了一股子匪氣,同時也學會了三分狡猾。

皇帝臉上的一絲微笑一閃即逝,似乎對裴度的行爲非常滿意,大氣的揮揮手,制止了張賢之的口舌反駁,朗聲道,“裴卿,你要我召見於樑,有何用意”

“回陛下,於樑乃是一介布衣,又是南岱鄉的嗇夫,對百姓心思最爲了解,況且他多次與士子打交道咳咳,此人屢次上朝都有獨到的見解,臣相信讓他說說百姓的述求,應該沒錯。”

裴度一本正經的瞎扯淡,絲毫沒有臉紅,說得好像於樑多瞭解民生疾苦一般若是他知道於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到連小麥和稻米都分不清的程度,不知道會有如何感想。

“陛下,臣反對那於樑化外蠻夷,屢次羞辱我大唐士子,早應該攆出境去,讓這等跳樑小醜站在這大殿之上,是對我大唐的羞辱”

張賢之立刻跟打了雞血一般的反駁,漲得臉紅脖子粗,只是他話音還未落下,大殿外面便傳來了一個奚落的聲音。

“很可惜,你反對無效”

這聲音來得極爲陡兀,衆人還沒有回過神來之時,一個人已經昂首闊步的從外面走了進來,在衆目睽睽之下,直入無人之境一般。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