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禁衛的原話,只是聽起來卻相當的違和,讓人懷疑這些兵哥哥是不是腦袋糊塗記錯了。
距離皇帝上一次在御花園召見大臣,似乎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吧,更何況,眼下剛剛開春,那御花園中還是一片凋零,頂多有幾株破牙而出的新綠,能賞個什麼東西?
不過裴度絲毫不敢怠慢,趕緊整裝打扮,邀請他的人可是皇上,哪怕是要他去吃****,他也得歡天喜地的跑去不是?
“來人,去請於樑過來。”,裴度在整理儀容的時候,又向着不遠處的捕快吩咐道,那些禁衛交代的十分清楚,皇帝請的可是“兩位大人”,在這大理寺中,除了於樑外,其他人顯然還不夠格。
只是他話音未落,於樑便從內院施施然的走了出來,經過片刻小憩,於樑的精神頭煥發了不少,揹負着手湊到裴度身邊,含笑道,“準備好了麼?出發吧……”
裴度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扭頭便讓捕快去準備車馬,片刻後兩人便坐上寬大的馬車,在捕快的護衛下,從角門處出去。
於樑掀開幕簾,望了望大理寺正門的方向,剛纔還人山人海的士子們已經散去了大半,剩下的人無精打采的散落在各處休息,似乎要不了多久便會離開。
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於樑微微搖頭,將窗簾放下不再多看,這個小細節被裴度瞧在眼裡,心中略微有些好奇,忍不住問道,“你很希望他們能留下?”
於樑淡淡看了他一眼,不答反問,“你這種級別的知識分子,肯定是聽說過三顧茅廬的故事嘍?”
見裴度點頭,於樑莞爾笑笑道,“那你說說,當初劉備見諸葛亮,等了多少時辰?”
裴度頓時不說話了,似有所悟的點點頭,於樑這才收回了笑意,沉聲道,“我需要的,是敢跟着我一路走到黑的人,不是某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
他嘴角不屑的咧了咧,“所以我得淘汰掉一些沒有立場和耐心的廢物……如你所見,他們之中大部分人都是垃圾。”
裴度這次到沒有附和他的話,不是因爲於樑說得不對,只不過,裴度不想過分苛責士子而已……他也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看見這些後輩,就像是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樣。
馬車裡聲音頓時安靜了下來,兩人都默默的想着心事,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馬車緩緩停下,裴度掀開窗簾微微一望,頷首道,“到了。”
於樑曬然笑笑,率先跳下馬車,瞧見周圍還有不少座駕,心中更是明白,衝着裴度揮揮手道,“走吧,咱們快遲到了。”
兩人在太監的指引下,順着青石大道來到了御花園,入眼的滿是一片幽綠之色,夾雜着些許零星的花蕊,與其說是賞花,不如說是賞綠葉更加貼切。
當然,無論是於樑和裴度都沒有在意周圍環境的本身,兩人自從踏入院子起,目光就不約而同的集中在了花園中央那被開拓出來的大型涼亭上……那裡面,已經坐了不少人。
“吏部,禮部,兵部……這真不是在早朝麼?”,裴度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時,悚然動容道。
倒是於樑見怪不怪,愜意的邁開步子施施然踱過去,含笑道,“淡定一點,別那麼土包子行不?”,說罷便繼續邁步而行,當他出現在涼亭的那一刻起,頓時將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怎麼會有這小子?!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幾分驚訝和錯愕,要知道,他們這些人中,除了於樑這個白身之外,其餘的最起碼都是四品以上的大員。
這就好比一條黑不溜秋的泥鰍混進了金魚的隊伍中,怎麼看怎麼違和不是?
只是於樑絲毫沒有作爲“泥鰍”的覺悟,他大之咧咧的找到空位子坐下,順手拿起一盤放在靠手處的果脯,津津有味的吃着,連看都沒有看這些大員們一眼。
在場諸人頓時面帶慍色,對於樑那傲慢的態度異常不爽,只是坐在中央的皇帝卻沒有任何表態,甚至連眼睛都沒有睜開,依舊閉目養神着,他們都不敢造次而已。
裴度隨後便到,跟同僚匆匆打了個招呼後,便挨着於樑坐下,壓低聲音道,“這是什麼情況?”
“你問我?不至於吧……”,於樑往嘴裡塞了一顆葡萄,咀嚼着口齒不清笑道,“我才比你早到幾十秒不是?”
裴度臉上一黑,皺眉道,“我問的是,今日……”
他話還沒說完,於樑便拋來一個凌厲的眼色,微微搖頭道,“別問,跟你關係不大,好好看戲便是。”
裴度這才恍然,當下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樣子,並不與其他大員交頭接耳。
又過了約莫幾株香的時間,陸陸續續的來了七八個人,皆是朝中有頭有臉的人物,皇帝見人已經到齊,這才朝着身邊的太監和侍衛微微頷首。
這些下人會意,默默的魚貫而退,片刻後整個涼亭中,便只剩下了一干大臣們,這陣仗讓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幾分好奇之色……很顯然,從摒退下人這個動作來看,他們今日來,絕對不是什麼賞花的。
“邊關傳來了一份八百里加急公文,諸位不妨看看。”⑧☆⑧☆.$.
皇帝這才淡淡開口,指了指面前黃木扶手上的一紙黃絹,大臣們告罪之後,取過來打開,相互傳閱着。
很快的,每個人都被震住了,這份公文,竟然跟突厥人有關!
這是一份突厥人以可汗名義寫給大唐皇帝的公文,文字並不長,但內容卻豐富得很。
突厥人主動提出,要與大唐達成和平協議,開放邊境進行通商,將保證不會再武力騷擾大唐的邊境。
這絕對是大大的利好!
更何況,爲了保證通商與和平,突厥人希望能與大唐結爲親家,突厥可汗提議,以王儲阿史那婁龍的名義向大唐提親,迎娶一位公主。
這要求也不算過分,古往今來和親的事蹟多如牛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