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臣……”,蓋元禮剛想駁回於樑的言辭,只是話到嘴邊猛然想起若自己拒絕了這差事,不是正好給人留下推諉責任的印象麼?
他尷尬的嚅囁着嘴脣,心中已經將於樑罵了一千八百遍不止。
“蓋卿家不用着急,你年事已高,這和談頗耗費精神,不適合卿家來做,卿家你一片拳拳報國之心,朕是知道的。”
皇帝揮了揮手,主動出聲幫蓋元禮解圍,頓時讓對方如釋重負,差點沒有癱軟在地上。
“哼,讀書人啊……”,於樑不屑的撇撇嘴,喃喃自語着,他聲音並不大,但問題是周圍都站着人,多少都能聽見一些,一時間,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難堪,卻沒人站出來跟於樑理論。
蓋元禮的例子還歷歷在目,他們可不想步這位大佬的後塵,話說皇帝肯幫“蓋卿家”說話,可不一定會幫他們。
所以在場諸人都不吭聲了,彷彿默認了於樑擔任使節一樣,皇帝的眼中閃過一絲微不可查的憤怒與無奈……他手下的臣子,太讓人失望了。
“肯不肯”和“能不能”承擔重任那是天壤之別的概念,後者還可以說是能力不足,前者卻是**裸的態度問題。
作爲一個上位者,絕對不希望看到自己手下面對難題猶如一潭死水般的沉積,哪怕他知道以這些人的能力不足以解決難題都一樣……有了第一次的退縮,以後別想他們能再硬起來。
當然,皇帝很好的隱藏了自己的心事,面色不怒不喜,他將目光看向了於樑,正好與對方的目光對視上,眉毛下意識的揚了揚。
於樑的眼神,異常堅定和清澈,彷彿任何困難都不在話下一般!
這,纔是他需要的肱骨之臣,一時間,皇帝微微頷首,沉聲道,“那麼,於樑,這次談判的事,就交給你了。”
話音落下後,一片沉默,這次大臣們沒有出聲反駁,於樑曬然笑笑,主動上前一步。
“臣,遵旨!”,他行了一禮,突然又詭異的笑道,“陛下,臣可否提些小小的要求。”
“……朕還沒有給你交代任務,你到先給朕提要求了。”,皇帝冷哼一聲,不滿的敲了敲手指,淡淡說道,“說吧,你有什麼要求。”
“很簡單,和談這事,正如蓋大人說的一樣,茲體事大,所以臣還需要副手,畢竟人家突厥那邊也不可能只來一個使節,咱們不能顯得太寒磣。”
於樑朗朗開口,這話倒是無可厚非,皇帝微微點頭道,“這要求不過分,你有中意的人選麼?”
“有!”,於樑眼珠子一轉,揚了揚眉毛道,“就在這涼亭之中。”
大臣們似有所悟,紛紛看向了裴度,在場諸人,就屬他和於樑關係最好,而顯然裴度自己也這麼認爲,朝着於樑投去一個“你又把我拉下水”的眼神,準備站出來領命。
可是,下一秒鐘,於樑的手指便指向了另外一個人,“就是他!”
衆人齊齊愣住,順着於樑手指的方向,他們分明看見,蓋元禮一臉錯愕加茫然的愣在原地,一副完全懵了的樣子。
“你,需要蓋卿家作爲副手?”,皇帝聲音帶着一絲古怪,顯然連他都沒有想到於樑會有如此動作……真不是手滑了或者惡作劇什麼的?
“沒錯,和談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壓陣,蓋大人是當朝元老,有他出面,身份上就夠了,免得突厥人說咱們派出一個屁都不是的普通百姓跟他們吹牛打屁。”,於樑指了指自己,一本正經的說道。
所有人面面相覷,這話聽起來倒是頗有道理,但怎麼看都是於樑在藉機報復不是?
“朕……準了,蓋卿家,那就委屈你了事。”,皇帝一直盯着於樑的眼睛,似乎從他這不尋常的請求中讀懂了什麼,居然一改剛纔自己的話,將這任務重新交給了蓋元禮。
“臣,遵旨!”,蓋元禮心情頓時惱火起來,只是他涵養很高,就算心中再不滿也不至於現場發作,拱手應下,從衆人看不見的角度,向於樑投去惡狠狠的眼神。
“陛下請放心,蓋大人年事已高,臣會體諒他老人家的,只需要掛個名而已,具體的事,臣會一手操辦。”,於樑似乎察覺到了蓋元禮的惡意,微微一笑,破天荒的主動放下身段示好。
這小子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在場衆人心中生出了同樣的疑問,倒是皇帝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淡淡說道,“很好,你要和蓋卿家好好合作,那麼,諸位愛卿,咱們來討論一下這次與突厥談判的細節吧。”
接下來的足足一個時辰,於樑的耳朵就沒有閒下來過,一羣人像是蒼蠅一樣在他耳邊嗡嗡叫着,差點將他腦袋都攪成了一團漿糊。
大臣們充分發揮了“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準則,挖空心思的提出了各種要求,直接將於樑與突厥人和談的高度上升到了民族尊嚴的程度,彷彿他做一點退讓就是喪權辱國似的。
於樑非常冒火,很想說一句“你行你上,不行別瞎bb”,當然,最終他還是耐着性子,將這些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都應承了下來。
因爲這和談使節的職務,他志在必得!……或許在別人眼中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對於於樑而言,這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回報。
他麾下的南岱鄉能否混得風生水起,就全看自己談判的結果如何了……給自己爭取利益的事,他從來都不嫌累。
最終還是皇帝拍了板,給他劃下了幾道底線,首先,和談一定不能談崩!
大唐不需要一場戰爭,對於這一點,在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尤其是現在寧王去了邊疆,任何一丁點火種都可能被這位野心的王爺利用上。
其次,通商要建立在保證大唐利益和不讓突厥人壯大的基礎上!
最後,要藉此機會摸清楚突厥人的底細,以備不時之需!
皇帝提出的三個要求都在於樑預料範圍之內,他一口便答應了下來,這份從容不迫的態度讓羣臣都爲之側目,紛紛產生了幾分忌憚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