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民的妙用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民的妙用

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民的妙用

?主動進攻,這小子瘋了麼?他要去招惹突厥人?

一時間,不僅蓋元禮風中凌亂,就連皇帝都愣了足足一秒鐘,好在他定力很好,沒有半點失態,按下心頭疑惑,緩緩道,“你說明白些。”

“流民!”

於樑這次沒有再賣關子,哂笑道,“流民其實很好用……”

此話一出,蓋元禮依舊迷糊,不過皇帝倒是有了幾分明悟……南岱鄉之所以存在,不就是因爲流民遷徙的緣故麼?

“你要流民做什麼?”,皇帝突然有些激動起來,聲音都帶上了幾分急躁,似乎催促於樑娓娓道來。

“用處很大,他們拿起鋤頭可以耕地,拿起武器就是戰士,養活起來需要的給養比專業軍隊要低得多,但是對付突厥人效果卻不差,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人比他們更加適合那片不毛之地。”

既然話已經說開,於樑又細細解釋道,“臣認爲,陛下你可以仿效南岱鄉,新設立一郡,用政策傾斜的法子鼓勵各地流民往這片土地上來。”

頓了頓,於樑意味深長的笑道,“而且,流民的成分也不一定是咱們大唐人,那些失去了家園的胡人之類的,也可以納入其中,反正那片土地上草場還是有的,供給人養羊牧馬不在話下。”

“你,你瘋了?”,蓋元禮差點驚訝得跳起來,於樑這構想,壓根就是在給大唐添麻煩不是……大唐流民倒也罷了,誰能保證那些胡人一旦紮根下來,還會聽從大唐的號令?

山高皇帝遠的,本來就有政令不通的難處,還不用說這些人的忠臣度得打上大大的問號……養虎爲患什麼的,歷史上可是屢見不鮮。

於樑微微一笑,並沒有衝着蓋元禮解釋什麼,他只是看着皇帝,等待對方的回答……他相信,眼前這位人君,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

歷史上的大唐,是因爲文化包容而足夠強大,那麼秉承着同樣的血脈,這跑偏的歷史上,上位者的骨子裡,總會帶着某些想通的成分的。

“……你繼續說。”,果然,皇帝並沒有直接拒絕這個要求,不置可否的擡了擡眼皮,給了於樑充分發揮口舌本事的空間。

“要守住一片土地的最好辦法不是強大的武力,而是讓自己的烙印紮根在這片土地上。”,於樑給出了一句非常玄妙的話,又緊接着解釋道,“用一個詞的話,就是……同化!”

這是先哲們從千百年來的歷史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辦法,於樑不過是照本宣科,當然,要讓千年前這羣大唐人理解,還是有些難度的。

“文字,習俗,信念……這些平常看起來很抽象的東西,一旦融入人的骨子裡,一生都難以忘掉。”

於樑深吸一口氣道,“而對於咱們大唐而言,這些都能領先突厥幾百年……所以雙方決勝的地方,不在於兵力的多寡,而在於誰能將自身的影響力在爭議的區域中傳播下去。”

“或許一代人還看不出什麼效果,但是十年二十年過去,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便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產生歸屬感……這就是王道天下。”

於樑像是不知道自己這番話有多超前似的,根本沒在意麪前兩人驚訝的目光,繼續按照構思述說着,“與武力征服比起來,這種法子更加隱蔽和有效……”

“……且慢。”,突然間,皇帝出聲打斷了於樑的話頭,他緊緊盯着於樑的眼睛,目光一凝道,“你直接說你想幹什麼,不用解釋這麼多。”

於樑眉頭微微一皺,看得出皇帝還是沒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只不過礙於自己主動請纓纔給他說完這番話的機會,換做其他臣子,估計早就被打發下去了。

“最現實的做法,就是趁着突厥人還沒有反悔,按照我剛纔的思路,將流民遷徙到這片土地上來,然後再給予他們大唐的教化。

於樑兩手一攤道,“當然,他們不一定會立刻接受,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只有走投無路了纔會選擇當流民,不過一旦紮根下來,也會慢慢被馴化的。”

“你口口聲聲說流民,難道光靠這些人,便能拿穩這片爭議的區域麼?怕是真跟突厥人再起爭端,他們也會重新流亡。”

蓋元禮猛然插了一句嘴,這老狐狸一旦認真起來,說的話也是一針見血。

不錯,於樑的設想中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流民什麼的,根本靠不住好吧。

他們能背井離鄉第一次,自然也能第二次……一旦認爲這片區域不值得留戀,也會成羣結隊的選擇離開,到時候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安置這些人的政策,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於樑淡淡一笑,承認他說的有道理,不過他既然敢在皇帝面前提意見,又怎麼會沒想到這一茬呢?

“所以說,接下來纔是關鍵,流民什麼的,就像是四處流竄的水,必須用沙土將他們固定住,纔不會流失。”

於樑曬然一笑,眨眼道,“而我說的沙土,纔是鞏固這片土地的中堅力量。”

他環視二人,見對方面上都有動容之色,這才笑着道,“是時候發揮咱們大唐士子的本事了。”

大唐士子?蓋元禮驚訝的差點咬住了舌頭,話說這幾個字從於樑嘴裡蹦出來,那是相當的違和。

這貨幾天前還處理了張碩之等士子們,話說這種態度,就算不是深沉大恨,也是敵對的立場吧。

“別誤會,我說的大唐士子,不是隻會做聖賢文章的傻貨,而是富有才學,又有開拓精神的年輕人。

於樑目光一凝道,“這些人一旦紮根下來,會給那片不毛之地上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說的這些年輕人,有現成的人選麼?”,皇帝眼睛亮了亮,看來有些領會了於樑的思路,突然打斷話頭問道。

“有……各個士族大家的子弟中,可以找出很多這種人才。”

於樑打了個響指道,“其實參與到科舉中來的讀書人,只是士子中的一小部分,姑且將他們算作士子的塔尖吧,不過這些人持才傲物,對功名的追求程度也更高……”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