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三岔口兵營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091章 三岔口兵營

第091章 三岔口兵營

仙潭村外,三岔口。

崔耕和陳子昂如約趕到,甫一下馬車便見着三岔口附近早已搭起一座臨時兵營,兵營四周有兩支小隊來回巡弋,兵營轅門口有哨卡。

兵營當中支起一座行軍帳~篷,裡裡外外有板有眼,煞有介事,好似真的跟行軍打仗一般。

崔陳二人見狀,面面相覷,好傢伙,這陣仗不小啊。

崔耕沒有行伍經驗,沒見過行伍的大場面,但陳子昂年輕那會兒,還沒中進士之前可是到處遊學的,足跡遍佈塞外漠北,有幸見過大唐邊疆行軍作戰的部隊行營。所以眼前這一幕,他並不陌生。

他一邊朝着軍營轅門走着,一邊衝崔耕說道:“沒想到在小小清源縣外也能見到如此陣仗,也不知道是誰哪位高人佈置得這座臨時軍營。不過嘛,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畢竟如今大唐國內承平許久,這裡也不是漠北邊疆,委實太過興師動衆了,哈哈……”

崔耕也點頭道:“我看剛纔巡邏走過的小隊好像是前些日子來過我們縣城的團練兵啊。不會是咱們長史大人擔心清源縣這一帶還有匪患未除,所以從泉州城下來一趟都得帶這麼多人保護着自己吧?咱們這位宋長史這膽兒也忒小了…嘿嘿…”

“你這嘴也太損了,哪裡有背後如此編排上官的?”

陳子昂沒好氣地數落了崔耕一嘴,便搖了搖頭,自顧朝着轅門口走去。

崗哨的火長上次在清源城見過崔耕與陳子昂,所以一見兩人過來便抱拳迎道:“長史大人已在營中等候二位大人多時,請隨某來!”

遂,將崔耕二人帶進了轅門,朝着兵營中那座軍帳走去。

路上,陳子昂架不住好奇,問火長道:“這位小哥,敢問在此搭建的這座軍營,還有佈置各哨各卡及各隊巡邏,都是出自誰人手筆啊?”

火長聞言,稍稍駐足,臉上頗有幾分驕傲地回道:“正是出自我家校尉大人之手!”

“你家校尉大人?莫不是上次那位團練副史郭校尉?”上次陳子昂雖與郭恪沒有接觸,但多少有一點印象。

火長道:“正是!”

崔耕亦是微微皺眉了下,嘀咕一聲:“居然是他?瞧陳子昂這吃驚的神色,沒想到這高冷的小子還挺有能耐的!”

又聽陳子昂問道:“瞧你家郭校尉年紀輕輕,居然也懂行伍佈置之法,莫非他之前也曾在軍中幹過?後調來泉州出任團練副史的?”

“不,我家郭校尉乃去年的武舉探花,未曾在軍中呆過。”

火長搖了搖頭,頓了一下,說道:“不過我家校尉大人很厲害的,唔……俺也不太懂,反正就是我家郭校尉就是很厲害!”

說罷,繼續領路,奔向軍帳。

陳子昂啞然一笑,道:“看來上次是陳某人小覷了這位年輕的郭副使了。沒有行伍經驗卻能將兵營佈置得如今井然有序,疏密有致,看來是沒少研究兵法韜略啊,或者是自幼便受行伍老輩薰陶啊。”

“嗯,雖然姓郭的那廝高冷的讓我不太喜歡!不過武舉探花之名,又豈是浪得虛名之輩?”

崔耕也頗爲贊同地說道:“而且你發現這火長說得話的神色和口吻沒?這姓郭如此年輕,卻能深得手下如此尊崇愛戴,看來練兵有方啊!”

陳子昂笑道道:“還是崔縣尉觀察入微啊,被你這麼一說,我卻是對這位年輕校尉有些好奇了。”

崔耕道:“同好奇!”

一路嘀咕,直抵帳外。

“稟報大人,清源縣衙陳縣丞,崔縣尉,已在帳外!”火長規規矩矩,對着軍帳抱拳稟道。

“有請兩位大人入帳。”

果然是長史宋廉的聲音。

陳子昂掀簾入帳,崔耕尾隨而入。

甫一進帳,倒是讓崔耕稍稍詫異了一把。

原以爲帳中只有長史宋廉一人,沒曾想,圍坐在帳中一塊毛氈上竟有三人之多。

居中一人乃是宋廉,右邊之人正是一張冷冰冰臉的團練副使郭恪,至於左邊這位嘛,不認識!

不過崔耕細心地發現,對方三十七八歲的樣子,雖銀帶綠袍,但官服的顏色卻是深綠色。

也就是說,這人官秩不是從六品便是正六品。

唐朝官員的官袍與清朝不一樣,清朝是用官袍補子上的不同鳥獸圖案來區分官員品銜的。而唐朝則是以官袍的顏色來區分品秩。唐時,三品以上服紫袍,金玉帶。四品服深緋袍,金帶。五品服淺緋袍,金帶。六品服深綠袍,七品服淺綠袍,並銀帶。八品服深青袍,九品服淺青袍,並石帶。

像陳子昂這個清源縣丞乃八品承奉郎,所穿之官袍便是八品深青官服。而居中而坐的宋廉,乃是中州長史,正六品的朝議郎,穿得便是深綠官服。

至於崔耕自己……九品文林郎,穿得便是淺青官服,並石帶。

雖然他的官服到現在還沒批下來,上任這麼久了,居然一天穿官服出去顯擺的癮頭都沒過過。但是這些最基本的官場常識,他已經熟透了。

看着在座幾位都是穿着官服出行,再看看自己還是穿着便服,崔二郎有點心裡不平衡了,暗暗惦記,回頭離開的時候,一定要跟長史宋廉催一下官服的事,這辦事效率也太慢了。

“來來來,兩位請坐!”

宋廉招呼崔陳二人坐下,然後左右看了一眼,說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唔,這位團練副史郭校尉,上次你們應該見過了,本官就不再做介紹。至於這位呢……”

宋廉指着左手邊這位綠袍銀帶的官員,介紹道:“他便是莆田縣的劉縣令!”

莆田縣令?

崔耕和陳子昂有些納悶,難道宋廉今天召他們二人過來,不是談即將到任的清源縣令之事?不然幹嘛將莆田縣令也叫過來?

不過莆田縣令即便不是二人的頂頭上司,但也是六品的上官,兩人聞之站起,依足規矩拱手拜見。

這時,郭恪霍然起身,還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樣,披甲抱拳道:“長史大人,這裡也沒我什麼事,末將先出去抽檢軍營各哨卡了。”

宋廉瞭然一笑,捋須說道:“郭副使太過小心啦,這裡也不是什麼邊疆戰亂之地,無需這般小心翼翼啊。”

“末將既然率隊出行負責長史大人此番行程安全,就有責任將大人毫髮無損地帶回泉州城去。”郭恪道。

劉縣令聽着郭恪的話,好像把三岔口一帶比作是匪患從生,走在路上都有人劫道的亂象之地,心裡有些不高興了,畢竟這三岔口既屬於清源的轄境,也屬他莆田縣的轄境。說得好像是他這個莆田縣令主政不利,不會治理地方,導致此地不安生似的。

隨即,他搖頭說道:“郭校尉,這裡一來匪患已除,二來地處內陸,哪裡會有那麼懸乎?你這也太小題大做了。”

陳子昂想着剛纔一路看來的情形,亦道:“對啊,郭校尉你這是繃得太緊了。放鬆些,放鬆些……”

“哼!若真如你們說得那麼安全,那前些日子還鬧了匪患?莆田縣下面有好些個莊子,本將可是聽說不僅被洗劫一空,有的莊子還被屠了村!”

郭恪依舊是冷冰冰的臭臉,說道:“至於清源縣,還被山匪混進了城。佔了城樓不說,還被人攻了縣衙,控制住了一縣縣令。這便是你們說得地處內陸,太平安生?本將不是你們這些整日渾渾噩噩,只知度日混口之輩!”

說罷,郭恪再次向宋廉抱了一拳,道:“巡弋戒備,護長史大人之安全乃末將此行之責,先行告辭!”

聲音落罷,人已經徑直出了帳。

這剛纔發生的一幕,可把崔耕看懵圈了。

好傢伙,這哥們天生拉仇恨的吧?這嘲諷開的,一通話直接把莆田縣令和陳子昂都給得罪進去了。

對了,誰是渾渾噩噩,度日混口之輩啊?

這話怎麼感覺是衝着老子說得啊?

崔耕突然醒悟過來,這郭恪開嘲諷居然把自己也順帶着挖苦進去了。

而此時的陳子昂和莆田劉縣令,也是被郭恪這通話給嗆到了,一言不發,一臉的不爽。

“哈哈,郭校尉年輕氣盛不會說話,劉縣令、陳縣丞,都莫要往心裡去,坐下…坐下…”

宋廉見狀,只得替郭恪擦屁股當起和事佬來。

劉縣令到底是一縣縣尊,盤腿坐下之後,還是氣呼呼地問道:“長史大人,這位郭校尉什麼來頭啊?一個八品宣節校尉,居然敢如此無禮?”

“他啊?呵呵,八品的宣節校尉,卻領着本該長史別駕出任的團練副史職事,劉縣令,你說他什麼來頭?”

宋廉笑了笑,揮了揮手,說道:“好了好了,不說他了。今日召集劉縣令你,還有清源暫代署理縣衙的縣丞縣尉來此地,是想通報你們兩件事情。”

“長史大人請講!”三人異口同聲。

宋廉道:“第一件事情呢,是兩天前,前清源縣令胡澤義已經被押解進長安了,他的案子據說會由刑部、大理寺、還有御史臺三司會審。”

“三司會審?這麼嚴重?”劉縣令很是驚訝。

崔耕不懂什麼三司會審一臉茫然,而陳子昂卻是連說三聲可惜,搖頭嘆道:“除非是震驚朝野的大案啊,不然不可能輪到三司會審。端毅這回恐怕是一失足,走了絕路啊!”

“陳縣丞所言不差,此番胡澤義就算不死,也難逃流配三千里啊!不過他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宋廉道:“大唐立國幾近百年,第一個被山匪攻佔縣衙的縣令是他;第一個向山匪投降苟活的縣令是他;第一個與山匪勾結禍害城中百姓的,還是他!你說這事兒傳到長安,還能小的了嗎?本官聽長安刑部來泉州提人的官員說了,聖後臨朝時聽聞此事,當場便氣得大罵該死…當誅!這事兒沒牽連到他的家人,已經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此番話落罷,陳子昂唏噓一聲,不迭搖頭。而劉縣令亦是默不作聲,垂頭不語,他跟胡澤義作爲鄰縣同僚,又同爲一縣縣令,彼此有過交集。他也沒有想到,胡澤義今日會有這麼個下場。

倒是崔耕比他們幾人都淡然許多,既沒有兔死狗烹的感慨唏噓,也沒有咬牙切齒恨不得胡澤義更慘點。在他看來,胡澤義有此下場,統統都是咎由自取。

而且想當初,就山匪在附近一帶流竄的時候,自己早就提醒過他。只不過姓胡的壓根兒就沒有在意,反而把精力用在如何擠兌自己,如何把自己整倒趕走,好獨攬縣衙諸權。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這句話用在胡澤義身上,最貼切不過了。

“至於第二件事兒嘛!”

宋廉打斷了三人的各有遐思,說道:“此番吏部那邊並未派來上任的清源縣令人選。”

嗯?

陳子昂和崔耕見提起之事與他們清源縣衙有關,不由來了精神。

陳子昂第一時間訴苦道:“那要拖到幾時,新任縣令才能到啊?畢竟下官不過清源縣丞,暫代縣令職事也不能一直暫代下去啊。而且縣衙裡有好些事,也不是下官暫代便能處置的。”

宋廉道:“不是拖到幾時再派下來,而是以後再也不會派縣令來清源了。”

陳子昂愕然,久久說不出話來。

崔耕好像聽明白了,試探性地問道:“長史大人的意思,莫不是清源縣有什麼大變動?”

“然也!”

宋廉指了一下劉縣令,說道:“不只是你們清源縣,便是莆田縣都要跟着大變動。故今日將你們兩縣縣衙的署政官員叫來此處!”

“怎麼還關我們莆田縣衙的事兒啊?”劉縣令忽然變得一臉鬱悶,道,“我莆田縣衙不是一直好好的嗎?怎麼還扯什麼我們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