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

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

“劉縣令莫急嘛,此番大變動對你而言,可是好事吶!”

宋廉面生笑意,說道:“泉州轄下如龍溪、晉~江、南安、清源、莆田等縣,唯清源與莆田二縣是縣境最小,戶籍最少的兩縣,而兩縣這幾年來,無論是人丁,還是耕種商貿,都遠遠屈居於其他幾縣之下。爲這事兒,咱們刺史馮大人上次進京時,還被婁相爺數落了一通。”

宋廉口中的婁相爺,在座幾人都不陌生,連崔耕都聽說過他的大名。

他便是如今政事堂宰相班子的其中一名宰相婁師德。

要說這婁師德,絕對是高宗朝至如今一大名人,婁師德年輕時以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屢立戰功,任命爲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後又累遷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現如今的泉州府,就是從豐州劃分出來的幾個縣組成的。

在豐州都督任上一干便是十數載,婁師德才在前年被召回朝中,任刑部侍郎,並進入宰相班子。去年,又從刑部侍郎遷升至刑部尚書。這一年,婁師德剛剛過完六十大壽!

近年來婁師德升遷速度之快,絕對令人咂舌,可見其隨着年紀越大,越是深得武后之賞識和信任。

婁師德先從文,後從武,最後由從武轉入文,端的是能文能武,是高宗年間到武后臨朝年間的名將和名相。

如今泉州刺史馮樸,便是婁師德當年在豐州都督府任上一手提拔起來的。刺史馮樸每逢進長安,必第一時間到婁府拜會婁師德。

……

聽着宋廉直言不諱地說着清源縣和莆田縣這兩年的發展緩慢,劉縣令不由拱手低聲道:“下官慚愧,累及刺史大人在婁相面前失了顏面!”

劉縣令在莆田縣上足足幹了五年的縣令,所以一聲慚愧,他也說得不冤。

至於陳子昂和崔耕,清源縣發展緩慢,還真跟他倆沒啥關係,兩人都是履任不到半年,而且都不是主政的縣令,所以要說慚愧的也是胡澤義,跟他沒多大關係。

不過陳子昂還是拱手錶了一下態度,道:“下官也是慚愧,今後必會多做努力!”

倒是崔耕半點覺悟都沒有,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左右來回轉着頭,就是不想替胡澤義背這黑鍋表這個態。

宋廉擺了擺手,捋須笑道:“這也不能全怪你們的,畢竟兩縣境狹人丁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好在今年清源縣出了個木蘭春酒,還成了御用貢酒,總算是替我們泉州在朝廷掙了不少顏面。說起這木蘭春酒,馮刺史前些日子還特意在家中宴請了本官一回,果真是好酒吶,不愧御酒之名。崔縣尉啊,你功不可沒啊!”

崔耕一聽,宋廉竟誇起了自家的木蘭春酒來,不由起身難得謙虛了一把,道:“大人謬讚了。”

“哈哈,不過清源縣如今能拿得出手的本地名產,也就你們家的木蘭春酒了。州府也指着你家的木蘭春酒,多招引一些外地商旅來泉州吶。”

宋廉誇完之後,勉勵道:“不過據本官所知,如今木蘭春酒的產量上,好像也只能區區滿足泉州府境內諸縣。這樣可是不行的,要加大產量多多往外銷纔是。這樣,州府銀庫才能充盈起來,你說對不對?回頭你要多多敦促你家的酒坊,要擴大擴增擴產嘛。”

如今崔氏酒坊已經成了清源縣最大的納稅大戶,現在聽宋廉的意思,好像還要讓崔氏酒坊成爲泉州府的納稅大戶啊。

不過對於納稅這種事,崔耕倒是沒有多大牴觸,納稅越多,說明產量越大,銷路越好嘛。

而且崔氏酒坊若真能成爲如泉州林家那般存在的納稅大戶,相反對他崔耕在泉州府的官場中,也是一大助力!

隨即,他點頭道:“下官曉得了,回頭定會敦促此事。”

“好,那本官就開始說正事兒了。”

宋廉清了清嗓子,徐徐拋下一個重磅炸彈:“朝廷有意讓莆田、清源兩縣合兵,並增設折衝都尉府置於此地!”

轟!

崔耕三人當場便震驚了。

尤其是劉縣令,情不自禁地驚呼一聲後,雙肩略有顫抖,激動的。

激動之理由很簡單,兩縣合併,意味着合併之後的新縣,無論是縣境大小,還是人丁戶籍的多少,都遠超其他幾個縣,成爲泉州府下轄名副其實的第一上縣,甚至是凌駕於上縣之上的望縣。

這意味着,他只要當上這個新縣的縣令,那麼他這個從六品的奉議郎,就可以立馬轉爲正六品的朝議郎。一從一正之差,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有些人窮其五六年,都無法跨越由從六品轉進正六品的這一步。

劉縣令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地方上幹不到正六品,意味着縣令任期一滿的話,就算調進長安六部裡也只能出任個某部員外郎什麼的。興許,運氣不好的話,還要繼續留在地方再幹上幾年,甚至幹到死爲止。

所以當初胡澤義因爲木蘭春酒被選爲御酒,清源縣被升爲上縣之後,突然被擢升至正六品,他劉縣令可是羨慕嫉妒恨,整宿整宿氣得睡不着覺啊。

眼下,清源縣沒了縣令,只有縣丞和縣尉兩名佐官。而自己這個莆田縣令就是兩縣合併之後,新縣縣令的最佳人選了。

眼瞅着夙願離自己咫尺之遙,劉縣令豈能不激動?

而且,能在兩縣合併之後的新縣增設一個折衝都尉府,那這個新縣絕對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朝廷肯定在不遠的將來還要有大動作。

折衝都尉府是幹嘛使的?

這可跟團練軍這種民兵編制不一樣,而是隸屬十二衛府的,除了拱衛地方之外,還要定期輪流抽調進長安,負責拱衛帝都。

可想而知,朝廷越發看重泉州府了,這新縣也即將進入朝廷將來的大規劃裡。

在這種新縣幹上一任縣令,劉縣令相信,自己的仕途將會迎來春天!

激動!

劉縣令已經難掩住心中的激動,就差猛地站起,高舉右臂大呼:我我我,讓我劉某人來當這個新縣的縣令吧!

至於崔耕和陳子昂,也是面有波瀾,不過卻是高興不起來。

很明顯嘛,今天宋長史來宣佈這個消息,又將莆田劉縣令一起叫過來,而且之前也說了,以後不會派人來出任清源縣令了,這已經說明,合兵之後的新縣縣令人選,八九不離十,就是姓劉的了!

對於出身清源縣衙的兩人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尤其是崔耕,剛到清源縣衙出任這個九品縣尉纔多久?不過三個月。

而合併之後的新縣絕對是望縣級別的,縣尉至少是正八品的給事郎,朝廷怎麼可能會讓一個才幹了幾個月的九品縣尉,突然跨越從八品承奉郎,直接晉升到正八品給事郎?

而且,莆田縣那邊還有個老資歷的縣尉賀旭,人那可是正兒八經出身的縣尉,跟他這種由商轉仕的半路出家貨色可不一樣。

真要在兩個縣尉中選一個新縣的縣尉,崔耕相信,賀旭絕對甩自己兩條街。

那到時候,自己何去何從呢?

他有些鬱悶地看了眼一言不發的陳子昂,又看了眼滿臉激動的劉縣令,暗暗鬱悶道,不會就這樣把哥給擼了吧?那也太慘了,才當官幾個月啊?連官服一天都沒穿過,不會這麼衰吧?

就在幾人各懷心事時,宋廉又清了一下嗓門兒,朗聲道:“兩縣合併之後的新縣之名,暫且不做討論。不過新縣已經被朝廷立爲上縣之上,乃望縣,縣衙編配縣令一名,縣丞一名,主簿一名,縣尉一名,三班衙役及獄卒、驛卒及其他在編雜役,暫定人數一百二十名!縣衙所在地還是設在莆田縣城,增置的折衝都尉府設在清源縣城。兩縣民生政事盡歸新縣縣衙署理。吏部讓府衙報送新縣縣衙官員名單,馮刺史與張別駕還有本官在兩天前便差人將名單送往長安!咳咳…本官來宣佈一下報呈吏部的新縣官員名單。”

“新縣縣令,州府舉薦原莆田縣令劉幽求!”

噗通!

劉幽求終於激動地跪了,當真是失態到了極致。

“新縣縣丞,州府舉薦原清源縣縣丞陳子昂!並舉薦原莆田縣丞陶文元出任新縣主簿!”

陳子昂輕唔一聲,倒也不激動,不過還是向宋廉拱手稱道:“感謝馮刺史、宋長史對下官的擡愛!”

“至於新縣縣尉”

宋廉看了一眼崔耕。

同時,崔耕也是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宋廉,心中要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宋廉道:“我們舉薦原莆田縣尉賀旭,出任新縣縣尉!”

媽的!

崔耕聽罷臉色一垮,暗罵一聲,果然沒老子的份兒,真把老子擼了!

這邊宋廉繼續說道:“兩縣縣衙的佐吏衙役,由新縣衙自行篩選,按需留編!至於兩縣如何合併,州府會在十天內出章程,朝廷敦促兩縣合併在一個月內完成!”

此時莆田縣令劉幽求已經從激動中緩緩平靜了下來,對陳子昂拱了拱手,笑道:“陳縣丞啊,以後你我就在一個縣衙共事了,本官今後還少不了你的襄助啊!”

陳子昂與劉幽求沒什麼交情,客套地謙遜兩句之後,發現這次新任命中,宋長史將崔耕給忘了。

畢竟他跟崔耕在縣衙共事有些日子了,而且在抗擊山匪之事上,兩人默契有加,也算有些交情。

這時,他看着怔怔發愣地崔耕,同情地嘆息一聲之後,頗爲仗義地問向宋廉:“敢爲長史大人,崔縣尉雖在清源縣尉任上時日尚短,但卻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尤其是山匪襲城之事上,崔縣尉是有功的,而且是頭功。若非是他,恐怕清源縣的百姓便遭了山匪的洗劫和荼毒。所以,下官斗膽問一句,州府是如何安置崔縣尉的?”

“哦?”

忽然,宋廉輕輕撫額笑道:“瞧本官這記性,怎將崔縣尉給忘了!崔縣尉啊,另有任命!”

崔耕猛地擡頭,問道:“長史大人,是何任命啊?”

宋廉道:“新設的折衝都尉府,由你出任折衝都尉府長史一職,官秩從七品!”

“啊?什麼情況啊…這是…”

崔耕驚得張大了嘴巴,半天沒反應過來。

折衝都尉府長史?官秩從七品?

咋一不留神,噌的一下,就從九品縣尉竄到從七品去了?

不單崔耕錯愕,陳子昂、劉幽求兩人亦是意外至極!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