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官場來爭雄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569章 官場來爭雄

第569章 官場來爭雄

隴西李氏,祖堂議事廳。

十三名族老,每人手持一個象牙玉板。玉板上面,雕刻着持有者的名姓。

現在,他們將自己手持的象牙玉板,放到分別標記着崔耕和李休的木藍裡面。

功夫不大,結果已然揭曉:五對八。八人只看眼前之利,投給了李休,還有五人投給了崔耕。

第一題,李休勝!

李和安慰道:“七倍的差距,被縮小到不足兩倍。二郎,你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此非戰之罪,還是莫放在心上。”

崔耕微微一躬身,道:“讓李老爺子掛心了,在下其實也沒什麼不服氣的。”

這話倒是崔耕的心裡話。本來麼,一個是長遠利益,一個是眼前利益,世間還是隻顧眼前利益之人爲多。能有五人支持自己,讓自己輸的不算太難看,已經算不錯的結果了。

稍後,李英夏念出了第二題,道:“毋庸諱言,我隴西李氏這幾年在官場上的勢力大不如前,甚至屈居於五姓七望之末。現在就請二位說說,當上秘堂之主後,如何爲隴西李氏提供官場上的助力。”

我嚓!

聽了這話,崔耕好懸沒罵出聲來。

無它,這條跟上條一樣,同樣是七倍的差距。換言之,現在自己不是在和李休爭,而是在和一個六倍於五姓七望的勢力爭,通過正常手段,絕對無法追平!

而正在崔耕一陣鬱悶之際,人家李休已經在侃侃而談了。

他朗聲道:“衆所周知,秘堂在官場上的勢力非但不在五姓七望之下,而且不顯山不露水,非常隱秘。吾身爲秘堂之主,當用這股勢力,幫助隴西李氏子弟升官。假以時日,定能讓隴西李氏重爲五姓七望之首!”

頓了頓,又加了一句:“實至名歸!”

當初,大唐立國,李氏皇族強攀自己爲隴西李氏之人,並且認定隴西李氏爲五姓七望之首。其實,當時博陵崔氏的實力,絕不在隴西李氏之下,只能說半斤八兩。

那時候,隴西李氏一邊在官面上委委屈屈地承認,大得好處;一邊私下裡又十分傲嬌地表示,皇室不堪爲五姓七望之人,保持了一個好名聲。

只是名義上的五姓七望之首,就如此風光了,那這個實至名歸的五姓七望之首又是什麼滋味兒?

幾位族老的腦中想入非非,眼中彷彿能夠放出光來!

甚至有人道:“如果李公子能信守諾言,這個秘堂之主就非你莫屬了,我看第二題就不用投票了吧。”

“那怎麼成?”李和道:“人家崔二郎還沒說話呢,總不好太厚此薄彼吧?”

李休面露不屑之色,道:“你只說不好厚此薄彼,卻不說,崔二郎能對本公子戰而勝之。看來,是自己對崔耕都沒什麼信心吧?”

人們心說,廢話,你都說全力助隴西李氏爲五姓七望之首了,崔耕還能怎麼許願?再說了,他就算想許願,人家其他五姓六望也不答應啊!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爲崔耕必輸無疑之時,崔二郎忽然清咳一聲,開口了。

他說道:“隴西李氏重回五姓七望之首?你李休確定自己能做到此事?”

“有何不可?秘堂在官場上的實力……”

“行了,行了,這話你已經說過一遍了。”崔耕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道“本官有三個問題,請李公子回答一下:其一,讓隴西李氏爲五姓七望之首,所需的資源非常龐大。秘堂自成體系,只有堂主纔是五姓七望委派。你能憑自己的權威,讓秘堂做這麼大的犧牲?”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秘堂自有其獨~立意志,不是說堂主想幹啥就幹啥的。李休要是真對秘堂如臂指使,直接打破傳統自立就行了,。又何必來求隴西李氏?

聞聽此言,原來還沉浸在美妙幻想中的隴西李氏衆族老,笑容頓時一滯!

李休也是臉色微變,勉強道:“本公子自有辦法收服秘堂,就不勞崔查訪費心了。”

“好,就算你有辦法。”崔耕嘿嘿一笑,道:“但秘堂果然有你所承諾的能力?遠的不說,咱說近的。眉州一行,本官參掉的秘堂官員着實不少,怎麼不見秘堂體系發威呢?恐怕非不爲也,實不能也,秘堂沒有你所言的那麼強大。”

“這只是你的猜測之言。”

“猜測之言?行,本官再退一步,就算那是猜測之言。”崔耕道:“還有第三個問題:你李休屢次三番欲置本官於死地,到時候,與本官爭鬥起來,又有多少餘力,幫助隴西李氏?”

這纔是致命一擊!

秘堂實力強大不?連太子李顯都承認,當然強大。但是,話說回來,人家崔耕崔二郎,同樣不是好惹的啊!

不說什麼平冤案之類的小事兒了,單說兩件事,一個是鬥垮來俊臣,一個是平定契丹之亂。這兩件事,哪件是秘堂能完成的?

雖然這兩件事都藉助了各方勢力,但沒說雙方爭鬥不能借力啊!

崔耕本身的實力,當然不如秘堂。但是,正面硬肛起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到了那時候,李休光顧着對付崔耕了,又怎麼可能騰出手來,支援隴西李氏?

道理大家都明白,這可不是死不認錯就能扛過去的。

李休深吸了一口氣,道:“好,就算秘堂無此實力,但你崔耕又能給隴西李氏多少助力?”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我爲秘堂之主,該給隴西李氏的支持,還是要給,只是不可能全力支持,對五姓七望必須一視同仁。”

“如果是一視同仁,隴西李氏又爲什麼要支持你?”

“當然是因爲,本官縱然一視同仁,也比你李休能提供的助力多。”

崔耕往四下裡看了一圈兒,繼續道:“大家別忘了,我崔耕不當這秘堂之主,照樣可以影響天下局勢。但是,李休呢……沒了秘堂就是一條喪家之犬!我爲秘堂之主,可以全力爲五姓七望謀好處。而他李休爲秘堂之主,主要精力卻要用來對付我。誰能給隴西李氏的好處多,不言而喻了吧?”

“這……”衆族老當時就有些動搖。

緊跟着,崔耕趁熱打鐵,提出了自己在幫助隴西李氏子弟生這件事上,三條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一,隴西李氏見識過《笠翁詩韻》的厲害了吧?自己還可以拿出一些類似的教材。有道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隴西李氏憑藉這些教材,讓族中子弟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不比靠秘堂的幫助升官強得多?

其二,自己在國子監中有很強的影響力,能爲上進無門的五姓七望子弟,謀一條出路。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自己的大靠山是誰?當今太子李顯啊!武則天百年之後,有很大的可能,是此人繼承皇位。如果五姓七望子弟,通過自己,勾搭上了李顯。即便沒什麼才能,未來的成就恐怕也不可限量。

相對而言,李休投靠的李旦呢?雖然這位也做過皇帝,但長幼有序,又與諸武有血海深仇,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大可能繼承皇位。

大家到底該怎麼選,那還用問嗎?

這三條有理有節,原本衆多支持李休族老聽完之後,都陷入了深思。直到半個時辰後,才面面相覷,開始議論起來。

李休獨助隴西李氏,的確不錯,但是他到底能提供多少幫助,着實可疑。

崔耕呢?其人所言雖然非常有理,但是,他是對五姓七望一視同仁,甚至還非常可能略偏向博陵崔氏,想想真是心有不甘啊!

這次大家的爭論非常激烈,一直到紅日西墜玉兔東昇,人們吃罷了晚飯,還是拿不定主意。

眼瞅着一更天過去了,族長李休打了個哈欠,道:“這第二題的投票,總不至於要拖到明天。依本族長看,多思無益,不如現在就開始投票吧。”

“族長所言極是!”

稍後,衆族老依次往木籃裡面,投下了自己的象牙玉板。

十比三!

十人支持崔耕,只有三人支持李休。

“啊?怎麼會這樣?”

大家原本以爲,怎麼也得是六比七,最多最多象上次一樣,是八比五。可以說,這個結果,完全出乎了在場所有人的預料之外。

最後,還是李英夏苦笑一聲,道:“求穩!第一題,李休勝,是這個原因。第二題,崔二郎勝,同樣是這個原因。看來,我隴西李氏族老會,真是……穩得很哩。”

他本來想說不思進取,但臨時又覺得不大合適,趕緊改口。

崔耕注意到,李英夏一直在投李休的票,知道他恐怕和李休有什麼見不得光的交易或者交情。

崔耕道:“求穩也不算錯,一艘破船,修修補補,總能開下去,運氣好了,還真能堅持到岸的那一天。若是大動手腳,運氣不好,恐怕就有船毀人亡之虞哩。”

此言一出,衆族老紛紛點頭,看向崔耕的目光開始柔和起來。

李英夏卻是輕哼一聲,道:“哦?看來崔二郎你是對衆族老的投票結果非常滿意嘍?那好,現在請聽第三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