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朝局微變動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881章 朝局微變動

第881章 朝局微變動

李顯道:“魏相還請稍安勿躁,此事當然要徵求你的意見,朕只是要韋相先說而已。”

這個理由非常充分,魏元忠資格最老,官位最高,可不得最後發言嗎?

他也只得道:“好,那就請韋相先說。”

韋巨源看向祝欽明道:“祝祭酒,你剛纔引經據典,聽起來甚有道理。但是,本相有一事不明倒要請教。”

“韋相請講!”

“但凡祭天,必用齋郎。皇后母儀天下。難不成讓她在近萬男子面前露出頭臉?這成何體統?”

“對,這成何體統?”

“祝欽明你讓皇后祭天,就是置皇后於不義,實在是居心叵測!”

“不解決齋郎的問題,可沒法兒讓皇后祭天,哈哈!”

……

人們沒想到,韋巨源會站到自己這邊質問祝欽明,頓時喜出望外,紛紛指責起祝欽明來。

說到底,韋后的地位和武則天差的遠了,李顯的地位比之李治也大大不如。當初武則天祭天時,沒人敢放半個屁,而“韋后”要祭天了,他們就要拿男女大防說事兒。

不過,祝欽明依舊面無懼色,道:“關於齋郎之事,本祭酒當然有辦法。”

“什麼法子?”

“不用齋郎,而用齋娘,這樣就不用考慮皇后娘娘拋頭露面的問題了。”

“齋娘從何而來?”

“當然是諸位京官兒未出嫁的女兒。”

“然而,齋郎陪祭之後,依律都要授予官職。女子怎可爲官?”

“可先行記下,待那女子嫁人後,准許其丈夫的散官升一級。若女子的夫君並無官職,可直授七品散官。”

“好,此言甚好,本相同意了。”

韋巨源和祝欽明的一唱一和之間,就把整個計劃完全挑明瞭。

然後羣臣,呃,大部分人就同意了。

沒法兒不同意啊,這相當於韋后跟自己做了個交易,以自己不反對她祭天爲代價,換取自己女婿的官位。這個買賣乾的過,自己怎麼可能反對?

再說了,自己反對,把這事兒攪黃了,那不就把同僚們都得罪了麼?

“……”羣臣面面相覷,一陣鴉雀無聲。

魏元忠眼珠一轉,朗聲道:“微臣請斬禮部尚書崔耕以謝天下!”

“啥?又是我?”崔耕道:“魏相,我沒抱着您家孩子跳井吧?怎麼又要斬我?”

“呃……皇后亞獻於理不合。你身爲禮部尚書,不能匡正,難道還不該死嗎?”

說白了,魏元忠還指望向上次對付鄭普思一樣,把崔耕牽扯進來。讓他力挽狂瀾。

但是,上次是鄭普思的老婆第五氏主動招惹崔耕,這次韋后又沒把崔耕怎麼樣,崔耕何苦出這個頭?

他搖頭道:“魏相此言差矣,皇后當不當亞獻,自有博學之人引經據典,加以考證。本官才疏學淺,焉敢置喙?”

魏元忠怒道:“但你是禮部尚書,既在其位,焉能不謀其政?如此尸位素餐,何不辭官不做?”

泥人還有三分土性,崔耕也不幹了,怒道:“你魏相還是當朝宰相呢?既認爲皇后亞獻於理不合,你不能匡正,是不是也尸位素餐了?爲什麼不請旨斬了自己?至不濟,你怎麼辭官不做?”

“哼,辭官就辭官?老夫辭官,你也辭?”

“我……”

崔耕還真被魏老頭叫住陣了,暗暗尋思,魏元忠啊,魏元忠,你的敵人是韋后,跟我較啥勁呢?

嗯?有了,我明白了。

在歷史記載中,魏元忠見朝政昏暗,就自請回鄉掃墓祭祖,想躲開這場風波。他該不會是見我不能阻止韋后亞獻,心灰意冷,借勢脫身吧?

但是,魏老頭你脫身就脫身吧,拿我當墊背的,是不是太厚道了一點?這可叫我如何回答?

正在崔耕爲難之際,武三思卻看出了便宜。

他本來就想在這場朝會上藉機搬倒崔耕崔耕既不能反對韋后亞獻,又不敢公然支持,兩頭不是人,本來就很容易攻訐。

現在可好,自己還沒說話呢,魏元忠竟然主動談及了此事,簡直是想瞌睡來了枕頭!

他出班跪倒,道:“崔耕的學問不夠精深,的確不適合擔任禮部尚書之職。微臣以爲,陛下爲愛護崔耕計,應爲爲他調換新職。”

李顯皺眉道:“那崔愛卿既不爲禮部尚書,該爲何職呢?”

“比如,中書門下平章事。”

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宰相,按說是給崔耕升之職了。但是,且慢,崔耕沒有了禮部尚書之職,單單一個宰相有啥用?

要知道,其他宰相都是有兼職的,比如魏元忠就身兼兵部尚書,唐休身兼輔國大將軍、尚書省左僕射,連武三思身兼工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

很顯然,這是明升暗降。

“這……”李顯微微一頓。

韋后卻迫不及待地道:“本宮以爲這個提議不錯。那依德靜王之見,何人可繼任禮部尚書呢?”

“工部侍郎韋溫怎麼樣?”

韋溫的才學當然非常一般,但是,他是韋后的親叔伯哥哥,論起關係來,可比宰相韋巨源可近多了。

韋后看向李顯道:“臣妾以爲,韋溫可繼禮部尚書位,陛下覺得呢?”

李顯無奈道:“朕準了。”

魏元忠道:“微臣年老體衰,請乞骸骨,還望陛下允准!”

“不準!”李顯對這個忠心的老臣子還是頗有感情的,堅決拒絕。

魏元忠只得退而求其次,道:“微臣離家多年,想回鄉爲父母掃墓,請陛下允准。”

這個理由倒是非常正當,李顯道;“朕準了,魏愛卿離家多年,回鄉之後肯定頗多應酬。朕特賜你白銀千兩,以散鄉黨。另外,賜愛卿賜錦袍一領、並給千騎官四人,充任隨從,以壯行色。”

這就讓魏元忠富貴還鄉了,錦袍、千騎官都是給他撐面子的,白銀千兩不在於錢多少,也是起到類似的作用。

魏元忠一陣感動,再次叩頭謝恩。

……

……

接下來的日子裡,韋后成功亞獻,心滿意足。

李隆基作爲臨淄王,也奉詔回來參加了南郊祭天。然後,不知何故,他就稱病在長安賴了下來,不再前往潞州。

崔耕雖然身兼宰相、扶陽王二職,但沒什麼實權,乾脆稱病不朝,分外清閒。

這一日,他正在家中閒坐,宋根海領了兩位客人進來,道:“大人,您看看,這是誰來了?”

“元寶,素素,是你們?”

“不錯,正是小弟。”王元寶和楊素素齊齊拜倒,道:“參見大哥!”

“快快請起,呃,坐吧。根海,沏兩壺好茶湯來。”

“是。”

分賓主落座,雙方一陣寒暄,王元寶將禮物奉上。崔耕可不會爲未來的長安第一首富省錢,毫不客氣地收了。

然後,他說道:“你們好不容易來長安一趟,彆着急回去。反正本官最近閒極無聊,就帶着你們好好遊覽一番。另外,你們也莫找什麼客棧,就在我府裡住下來。”

“大哥,您就莫操心了。”王元寶道:“我們已經有了落腳的地方了,就住在叔叔家。”

“楊崇義?”

王元寶道:“正是。說實話,我們要是不住在叔叔的府內,他恐怕會和我們翻臉哪。”

“嗯,這又是爲什麼?”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