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元寶忽蒙冤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882章 元寶忽蒙冤

第882章 元寶忽蒙冤

“原來如此。”

崔耕瞬間就秒懂了,這年頭兒子想開枝散葉相對容易,只要有錢,就多娶老婆唄。楊家兄弟那是特例,可能是有什麼遺傳病。

但是,女兒想開枝散葉就太難了,每一次生產都是一個鬼門關,而且還有一半的可能是生女兒。

現在問題來了,楊崇義也想延續自己家的香火,但楊素素生第三個兒子的希望非常渺茫,也只能寄希望於產前、產後的良好護理了。

於是乎,他特意把這對夫婦接到長安來照顧。畢竟無論從醫療條件還是藥材上來講,長安都是遠勝淄州

崔耕笑道:“楊家香火的大計,我可承擔不起,你們夫婦還是住楊崇義家吧,哥哥我也就不留了。”

“多謝大哥體諒。呃……”忽然,王元寶面現難色。

崔耕奇怪道:“王兄弟有什麼事儘管開口,能幫的上忙的,我一定幫。”

“大哥對小弟有天高地厚之恩,再提這個要求,小弟實在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只是……”

“莫有那麼多顧慮,只要不是枉法的要求,都可以提。”

“那小弟可就真說了。當初丈人提出要我入贅楊家,我拒絕了。可是,您看看我現在過的這個日子,跟入贅有啥區別?我這心裡邊,一直不怎麼得勁兒。大哥您人稱“點金聖手”,能不能指點我一條發財的明路啊。”

王元寶有這個想法,崔耕當然可以理解。

但是,若幫他解決問題,也着實不易小打小鬧的也沒什麼意義,起碼得讓王元寶的身家能和楊崇仁、楊崇義兄弟匹敵才成。

崔耕想了一下,道:“我一時間也沒什麼思路,這樣吧,等我想到了什麼好法子,一定通知王兄弟。”

“多謝大哥!”

王元寶也沒指望崔耕馬上想出什麼好主意,能得到這個承諾,已經心滿意足了。

小夫妻在崔耕家裡吃了一頓便飯,就告辭離去,回楊崇義家裡開展造人大計了。

然而,沒走幾天,楊素素就哭哭泣泣地找到了崔耕,道:“大哥,救救元寶啊,他被京兆府的人給抓起來了。”

“啊?抓起來了?到底怎麼回事兒?”

“就在三天前,元寶和叔叔一起出去喝酒,喝了個酩酊大醉。元寶自己回了房間,叔叔卻沒回去。現在京兆府懷疑是元寶謀財害命,殺了叔叔,把他抓起來了。”

“謀財害命,這又怎麼解釋?”

“大哥您想啊,叔叔膝下無子,死了之後,這千萬貫家財,可不就都是奴家和元寶的了麼?”

崔耕搖頭道:“王兄弟連贅婿都肯當,怎麼可能幹這種事兒?再說了,你們又不缺錢花,楊崇義百年之後,那家財還不都是你們的?着什麼急啊。”

“奴家也是這麼對官差解釋的,但是京兆府的衙役們就是不聽,還請叔叔爲我做主啊!”

“這樣啊……”

崔耕總覺得這事兒沒那麼簡單,王元寶是自己結義兄弟的事兒,、不是什麼秘密。

因爲整件事太過離奇,從王元寶的角度來看,完全是一個絲逆襲記。

所以,這個故事已經被和尚們編成了俗講,在京城內甚爲流傳。京兆府衙門內能沒人知道?

最關鍵的是,自己擔任京兆尹的時日不短,舊部頗多。莫說王元寶的嫌疑不大了,就是有天大的嫌疑,也得先知會自己一聲再動手啊。爲何會不管不顧的抓人?

他沉吟道:“到底是誰帶人抓的人?”

“京兆少尹魏知古。”

京兆少尹魏知古?

因爲京兆尹這個職司太過敏感,自從崔耕去職後,就是京兆少尹主持京兆府衙門的事務。換言之,現在魏知古就是京兆府衙門的最高長官。

崔耕對魏知古這個人有點印象,道:“他好像是相王的人,這可有意思了。來人!”

宋根海在外應道:“在!”

“帶上咱們的人,跟本官走一趟京兆府衙門。”

“喏!”

崔耕現在雖然沒啥實權了,但作爲宰相,還是有五十名朝廷調撥的侍衛的。

一聲令下,帶着封常清、宋根海等人,以及這五十名侍衛,浩浩蕩蕩,往京兆府衙門而來。

守門的衙役一看是他,趕緊上前見禮,道:“參見崔相爺!”

“起來吧。”崔耕冷笑道:“你們挺出息的啊,把本官的結義兄弟都抓了!這還真是執法如山啊,本官可得上書朝廷,好好表彰表彰你們。”

“哎呦喂,這可跟小的沒關係。”那衙役苦着臉,道:“上指下派的,兄弟們也不能不動手不是?”

“那你趕緊進去,叫魏知古出來見本官。”

“是。”

那衙役領命而去,功夫不大,在衆衙役的簇擁下,走出四個人來。

“果然是你在搗鬼!”

崔耕一眼,就看見了走在最前的李隆基。在他身後,自然就是京兆少尹魏知古了。

另外還有兩個人,一老一少。老的大概七十來歲,鬚髮皆白,腰板挺拔,精神矍鑠。小的大概二十來歲,手裡提着一個酒葫蘆,步履踉蹌,醉意朦朧。

雙方見禮已畢,崔耕問道:“敢問這二位是?”

那老者手捻銀髯,輕哼一身,道:“老夫蘇安恆,崔相,可曾聽說過我這鄉野之民的賤名兒?”

蘇安恆的名字,崔耕當然聽說過。

此人雖然沒有任何功名,卻以精研《周禮》及《春秋左氏傳》名揚天下,實乃當世大儒。

當然了,他最出名的不是這個,而是兩次上書武則天,要求她把皇位傳給太子李顯。蘇老頭也真命大,武則天非但沒治他的罪,還賜予酒食安慰。

當初在魏元忠一案上,蘇老頭又上書爲魏元忠辯解。

這次武則天雖然寬宏大量,但張氏兄弟要收拾他。最終,多虧了當時的著作郎魏知古保護才倖免於難。

神龍政變之後,蘇安恆也算復唐的大功臣之一,李顯準備給予重賞。但是,他堅決推辭,只是在集藝館內領了一份教職,沒有品級。

從那以後,蘇安恆的聲望更隆。

崔耕微微一躬身,道:“原來是蘇老先生,本官對您老的高風亮節甚爲佩服。可惜一直緣鏗一面,今天終於算是如願以償了。”

按說崔耕以禮部尚書、扶陽王之尊,對蘇安恆如此禮遇,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

然而,蘇老頭眉毛一挑,道:“果真如此?老夫可不敢當!嘿嘿,崔相能爲了皇后,把魏相逼得去位,老夫纔是真正的佩服之至哩!”

擦!

在這等着我呢?

不用問,肯定是李隆基和魏知古這倆孫子搗的鬼!

崔耕苦笑道:“老人家恐怕是誤信人言了,事實跟您想的,大大不同。魏相他……”

他倒是有滿肚子話要解釋:比如魏元忠現在還是宰相,只是回鄉掃墓而已。比如,是魏元忠自己想離開京城這個是非窩,自己卻被當成了踏腳石,再比如,是魏元忠主動挑釁自己……

但是,這些話都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解釋清楚的,尤其是在蘇安恆已經先入爲主的情況下。

話說到這,崔耕忽然一滯,想組織一下語言。

李隆基可不會給他辯解的機會,道:“崔相,小王來介紹一下,這位是中散大夫崔汪。”

崔汪?

崔耕聽了這個名字,心中一緊,暗暗尋思道,哎呀,不好,李隆基這是有備而來,今天弄不好,本官要着了他的道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