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裴漼劾二郎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930章 裴漼劾二郎

第930章 裴漼劾二郎

眨眼間,三天過去了。

輿情愈演愈烈,崔耕似乎受不了輿論的壓力,上了一道“墮馬受傷”的奏摺,從此閉門不出。

然而,李隆基哪那麼容易讓他安然過關?

又過了五日,早朝上。

監察御史裴出班跪倒,從袖兜中掏出來一份奏摺,道:“微臣想將此本當庭念出,還望陛下准許。”

按說在早朝上,羣臣有事兒說事兒,若覺得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的,可以上奏摺就按程序遞進皇宮。

現在在早朝上朗讀奏摺是什麼鬼?都這樣幹,大傢伙也別幹活兒了,都在朝堂上聽同僚們念自己的奏章吧。

不過,見提出這個要求的人是裴,大家又有點理解。

裴的老爹叫裴琰之,曾經爲同州司戶參軍,不被同州刺史李崇義看中。某日,李崇義打發裴琰之去處置一些疑難案件,那暗含的意思就是:反正你也沒啥本事,就知難而退,遞了辭呈吧。

沒想到,裴琰之在三天之內,不僅將數百件疑難案件全部處理完畢,而且“文翰俱美,盡與奪之理”,簡直於能與三國時的鳳雛龐統相比肩。

從那以後,裴琰之就有了個外號“霹靂手”,贊他斷案極快。

李崇義更是嘆道:“何忍藏鋒以成鄙夫之過!”

那意思就是說:老裴你不厚道啊,扮豬吃老虎吃到了老夫的頭上。現在你名揚天下了,我倒是成了小丑了。

後來,裴琰之年老致仕,裴一直伺候在他身邊。直到裴琰之去世,裴才踏上仕途,累官至監察御史,沒什麼特殊的表現。

大家聽裴說要當庭朗讀自己的奏摺,還以爲他要向自己的父親那樣,來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呢。

李顯也輕“唔”了一聲,頷首表示同意。

結果裴不僅“驚人”了,而且把滿朝文武都驚得下巴險些掉在地上。

只聽他慷慨陳詞道:“微臣彈劾楚國公、戶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崔耕,不仁不義不忠不孝,請陛下早日罷黜,還朝廷一個郎朗乾坤?”

納尼?

崔耕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那這滿朝文武,還有一個好人嗎?

但是,人家裴不僅這麼說了,還給出了嚴格的證明,讓滿朝文武包括李顯,都沒辦法爲崔耕說話。

關鍵在於,前幾日早朝上,崔耕滿腦子都是如何應對和宗楚客的聯姻,出現了個口誤他稱李裹兒的兒子爲“崔琪”。

李裹兒的兒子是姓崔嗎?

非也!

按規矩,他得姓“盧”,繼承盧家的香火,喊盧雄一聲爺爺。

當時大家都沒反應過來,直到今天被裴指出崔耕的無心之言,說明他根本就沒想認盧雄爲父。

爲娶公主冒認盧雄爲父,是爲不忠。

既認了盧雄爲父,現在卻把人家忘了,是爲不孝。

欺騙一個快死的老人,是爲不仁。

說好了讓李裹兒的兒子繼承盧家香火的,現在卻不認賬了,是爲不義。

好麼,這麼簡單的一件小事,被裴扯出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而且,這事兒崔耕確實有錯誤,即便他現在就在現場,想反駁也不知從何說起。

張說打了個哈哈,道:“裴御史所言,太過危言聳聽了。比如這不忠吧,人家崔相剛剛略施小計解了蘭州之圍,勝過十萬雄兵。連名滿天下的蘇安恆都說“崔耕不出,奈蒼生何?”,你說他不是忠臣,還有誰是忠臣?”

裴搖頭道:“張侍郎此言差矣,人有賢愚不肖,此乃能力差別,而非忠心的差別。崔相略施小計,就讓解蘭州之圍,只能說明他天縱其才。至於這忠心呢……嘿嘿,不好說啊。”

“嗯?難不成,崔相爲我大唐分憂,還不是忠心的表現?”

“那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如今需要他解了突騎施之圍,他怎麼就不肯出馬了呢?”

“這……”張說被駁了個啞口無言。

裴得理不饒人,繼續道:“同俄特勤和闕特勤聯手進攻突騎施,對大唐只是小利,對突厥卻是大利。到底他崔耕是效忠大唐,還是效忠突厥,還真說不好呢。”

“呃……”

羣臣們面面相覷,心中也有些懷疑。

畢竟拉達米珠之子,是要繼承同俄特勤的汗位的,若說崔耕爲了兒子有點私心,也完全說得通啊!

尤其是崔耕所謂“墮馬養病”的理由,更是完全站不住腳。

張說見火候差不多了,慷慨陳詞道:“微臣始終不信,崔相會心向突厥,背叛大唐。還請陛下下旨,讓崔相出使突騎施,以正視聽。”

“還請陛下下旨,讓崔相出使突騎施,以正視聽!”

“還請陛下下旨,讓崔相出使突騎施,以正視聽!”

……

呼啦啦,羣臣紛紛跪倒。

出乎大家預料的是,御座上的李顯和韋后,面上絲毫未露出什麼爲難之色,相反地,嘴角上泛起了一陣譏諷的笑意。

還有當朝宰相宗楚客,老神在在地站在那裡,並沒有和大家一起跪倒。

怎麼回事?

有陰謀?

一股不祥的預感,從羣臣的心頭涌起。

良久,李顯終於發出了一聲冷笑,道:“朕真是有一羣好忠臣啊,瞧瞧,每個人都是那麼義正詞嚴,爲朕着想。可是,朕甚是奇怪啊……你們對朕那麼忠心,怎麼就不知爲朕分憂呢?比如說裴你吧,朝廷如何應對此次危局,你可獻上一策?”

裴面色有些尷尬,道:“微臣,微臣是文官……”

“那不對。”李顯搖頭道:“我大唐文武不分家,講究的是出將入相。多少人從監察御史之職上,獻策有功,被授予軍職,飛黃騰達。比如魏元忠,比如張仁願……你裴得享大名,爲何要讓先賢專美於前?”

“微臣……”裴咬了咬牙,道:“微臣才疏學淺!”

“才疏學淺不要緊,有忠心就成。朕再問你,即便崔相出使突騎施,退了突厥的百萬雄兵,以後怎麼辦?突騎施和突厥的勢力都絲毫未損,豈不還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不知裴御史何以教朕?”

裴面色一紅,道:“微臣……不知。”

“那還是不對啊,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你既然對朝廷忠心,難道不該左思右想,爲朕分憂?事情都發生這麼久了,怎麼連一條計策都說不出?”

“我……”

如果現在有條地縫,裴肯定會直接鑽進去。

他心中暗想,今天真是太丟人了!可以說,自己伺候老爹將近二十年,贏來的清名,今朝一招盡喪!

李顯往四下裡來回看了幾圈兒,又道:“其他愛卿呢?你們既然忠心爲國,不知何以教朕?”

“……”

大夥光想着讓崔耕去解決突厥了,哪考慮過這個問題啊,頓時一片鴉雀無聲。

稍頃,張說鼓足了勇氣,道:“微臣等固然是有負聖恩,但崔相以“墮馬養病”爲理由,逃避出使突騎施,也不大妥當吧?”

李顯面上的譏諷之意更濃了,道:“崔愛卿墮馬養病的理由,當然是假的。但是,你怎麼知道他是爲了逃避出使突騎施呢?”

“啊?不是逃避出使突騎施,他爲什麼裝病!”

“因爲崔愛卿一心爲國!實不相瞞,他早已秘密出京,要爲我大唐徹底解決突厥之憂!”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