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

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

然而,崔耕卻對這種狀況泰然處之,不見絲毫壓力。

現在崔耕已經將西域的政治中心,遷到了木鹿城。此城原來是呼羅珊地區的首府,極爲雄偉廣大,東西長十里,寬六裡,城垣用土坯築成,高約十二丈,最寬處達十四丈,可容百人並行。

正是因爲如此,五萬義軍堅守木鹿城,大食軍五十萬連續攻打三個月都沒攻下來。

在歷史記載中,一百年後,這裡甚至成爲了大食的首府。後來和成吉思汗叫板的花刺子模國,也是定都於此。

所以,此城實爲西域地區的第一雄城,崔耕建都的唯一選擇。

這一日,王宮內,含香殿。

崔耕面南背北,居中而坐。在他面前站着兩個人,一個是李泌,一個是孫寧。

孫寧乃是高昌國的重要人物。高昌女王麴雲仙能力不足。如今的高昌國重臣們,都以孫寧的馬首是瞻。

李泌和孫寧不是一塊兒來的,只是同時要求面見崔耕,崔耕就把他們倆同時招進來了。

崔耕問道:“孫愛卿來見本王,不知意欲何爲啊?”

“呃……其實微臣這次來,不光光是代表着自己,還代表着其他原高昌的部衆。我們都想問一下……當初您曾經答應,瓊公子爲我國女王麴雲仙的王夫,不知還算不算數啊?”

“當然算數,君無戲言嘛。”崔耕稍微一想就明白了,笑道:“你實際上是想問,本王曾經答應幫助高昌復國,到底還算不算數吧?放心,本王絕對說話算話。”

孰料孫寧連連擺手,道:“不,不,不,王上您誤會我等了。微臣等人,可絕無復國之意。只要您准許瓊公子迎娶雲仙公主,我等就算對公主有個交代,心滿意足了。”

崔耕心中暗忖,原來還稱女王呢,現在又成公主了,看來他的確是不想復國。不過……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崔耕問道:“你這麼說……可是怕本王猜忌爾等?”

“當然不是。”孫寧面色微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若是高昌重新立國,我等就都是女皇的臣民。而現在,我高昌人都個個富貴……只願爲天可汗之臣,卻不願爲女王之民了。”

“原來如此。”崔耕啞然失笑。

其實高昌人的心理,非常容易理解。

和崔耕一起西征的高昌人大概是三萬左右,當時崔耕的嫡系手下才六十人,這些高昌人構成了崔耕西征的主要力量。

後來崔耕屢戰屢勝,實力越來越大,高昌人因爲投靠的早又是漢人,越來越受信重

這些人不光光是當兵,崔耕要掌控這麼大的國家,不控制行政系統怎麼成?

所以,如今就是最普通的高昌小兵,都撈了個小官噹噹。高昌貴人身居高位的,更是數不勝數。

現在問題來了,崔耕若是撥出一塊土地,讓高昌人重新立國。這些人還有現在的權勢嗎?當然沒有。

復國之志遇到榮華富貴,頓時變得不堪一擊。

崔耕輕託着下巴,道:“這個……不好吧?本王當初答應了幫高昌復國的,怎好食言而肥?”

孫寧當時就急了,道:“可這是我等共同的要求,咱們協商一致,怎能算食言而肥呢?”

“孫將軍彆着急嘛。你們跟了本王那麼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的榮華富貴是你們應得的,本王斷然不會奪走。不過,你們說協商一致就是協商一致了?世人恐怕還會以爲本王仗勢欺人,殊爲不美。我要想一條兩全其美之計。”

“這種事兒還有兩全其美之計?”孫寧瞪大了眼睛,滿臉的大惑不解之色。

李泌卻已經聽得不耐煩了,插話道:“高昌的事暫且放一放。敢問王上,如今李隆基招天下各國會盟長安,要商量着對付咱們。咱們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哦?你有什麼想法?”

“微臣只是有一點淺見:各國路途遙遠,沒那麼快達成盟約。咱們可以先發制人:西域的兵馬進攻黠戛斯人。嶺南道、劍南道、安南都護府的兵馬進攻南詔。然後再派契丹、室韋、渤海都督府、新羅聯合出兵,震懾大唐。”

崔耕搖頭道:“不妥,兵兇戰危,誰敢說必勝。我軍全部勝利了,才能震懾敵人不敢輕舉妄動。我軍只要有一場失敗,反而會使敵人意識到我軍不過如此,越發鬥志昂揚。再說了,本王的手下,實在不忍粘上大唐之血。”

“那怎麼辦?咱們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當然也不是坐以待斃。”崔耕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本王認爲,只要我宣佈並無吞併天下之意,各國這場聯盟必定不攻自破。”

“我……”

李泌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兒,道:“您這話說得輕巧,您說自己不想混一天下,別人能信嗎?”

“空口白話地一說,別人當然不信。不過,本王做了一件事後,他們就將必信無疑。”

“到底什麼事?”

只是這次,崔耕就不正面回答了。他站起來,宣佈道:“李泌,擬旨。”

“是。”

然後,崔耕連下了三道旨意。

其一,自己準備於天寶九年八月初九,在木鹿城舉行登基大典,西域諸國貴人必須參與,天下諸國可遣使觀禮。

其二,封麴雲仙爲高昌王,命崔瓊速來木鹿城,和高昌女王成親。

其三,下明詔,宣佈自己絕無統一天下之意。

“這……這就完了?”李泌聽完後,還是一臉茫然,並沒有從崔耕的話語中聽出什麼門道來,只好帶着一臉疑惑問道:“您確定,這樣幹就能讓各國的聯盟不攻自破?”

孫寧也趕緊道:“越王您答應過我的,要保住我高昌人的富貴!”

崔耕望了下兩人,笑了笑,隨之篤定道:“你們放心,一切的答案,都會在本王的登基大典上揭曉,定不會讓諸位失望的。”

……

……

崔耕佔了這麼廣大的地方,要登基實在是題中應有之義。

消息傳出,大部分人都沒什麼意外,只是大唐境內有些人罵了幾句“亂臣賊子”,“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

光陰似箭,眨眼間,八月初七到了。崔耕的登基大典,在木鹿城王宮舉行,不僅他治下的西域諸國貴人全部到場,就是大食、大唐、吐蕃等國也派來了特使。

一場繁瑣的禮儀過後,崔耕登上了祭祀上天的高臺。

只要他叩拜完上天之後,這場禮儀就成了。

然而,崔耕並沒有祭祀上天,而是衝着高臺下的人們拱了拱手。

他輕咳一聲道:“大家是不是覺得有些奇怪,本王爲何沒有登基爲帝?其實,面對那至尊之位,誰不想呢?只是本王自認德興不足。不敢爲帝罷了。”

“哼,裝腔作勢!接下來,就該勸進了吧?”人羣中有個刺耳的聲音響起。

這話正是大唐使者韓休說的。韓休此人今年六十多了,爲人耿直,老而彌堅。就是李隆基見了他,都得正襟危坐,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失禮之處。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小號的魏徵。

李隆基把他派來噁心崔耕,真是人盡其用了。爲了這事兒,李隆基還特意給韓休官升三級。現在韓休的官位是尚書右丞,算是大唐宰相班子的一員了。

衆所周知,崔耕早就是越王了,再舉行登基大典,豈能不再進一步?

所以,在韓休的想法裡,崔耕肯定是想在天下人面前,搞一下三次三讓的把戲。

現在自己把崔耕的心思挑明,看他怎麼往下演。

然而,崔耕卻絲毫不以爲忤,道:“韓相此言差矣,本王可以對天發誓,絕無爲帝之意。如違此誓,天滅之地棄之,不得好死。”

韓休不以爲然地道:“爲了帝位,父子兄弟相殘的事兒還少嗎?發誓有什麼用?騙鬼去吧。”

“當然,本王就算髮誓,也難安天下人之心。”崔耕依舊笑得那麼雲淡風輕,道“不過,我再下幾道旨意,你就能相信,本王絕無爲帝之意了。”

崔耕如此鄭重其事,韓休也不敢在固執己見了,緩和了一下語氣,道:“說來聽聽。若老夫真的錯了,願意向越王當面道歉。”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