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7章 心中隱不安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777章 心中隱不安

第1777章 心中隱不安

不!不僅僅是如此!

崔耕更是想到:王的目的,甚至不是直接要自己出兵!他只是想通過此事,探明嶺南道的態度罷了。

大唐若要設計取得和回紇人決戰的勝利,幾十萬兵馬的秘密集結,總是要的。

這麼大的軍事行動若要保密,其難度可比登天。就算瞞過了回紇人,也絕難不住自己的眼線。

若自己趁着這個機會,從背後捅李隆基一刀,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如今王寫信給嶺南道,若自己同意出兵,那就是贊同朝廷的處置。有了人質在手,王就可以按照計劃行事。

若自己推三阻四,不肯出兵,那就只能改變計劃了。

所以,自己只要出個一兩萬兵馬意思下,李晟就會心滿意足了,完全用不着出動十萬大軍。

想到這裡,崔耕對自己十萬兵馬又感到有些猶豫了。

要知道,如今嶺南道總共的兵馬也不過是二十多萬。劍南道好一點,三十來萬。

但這是軍隊的總數,而不是精銳的總數。拿出十萬精銳來,肯定算是傷筋動骨了。若是出點什麼差錯,五六年都恢復不了元氣。

那麼,會出差錯嗎?

不談兵兇戰危的事兒,若是朝廷有人有意,藉着和回紇人決戰的機會,坑自己的大軍怎麼辦?

這些兵馬若死的冤枉,自己怎麼跟他們報仇?難道要盡起大軍,和朝廷翻臉嗎?

崔耕想了一下,道:“要讓本王出十萬不難,但是,本王有個條件這十萬人得本王親自領兵。”

“越王用兵如神,沒問題。”

“本王這十萬軍如何動用,得朝廷和本王商量了,纔可行動。”

“就依越王所言,關於這兩點,王相在末將臨來之前,已有交代。”

“呃……”

“越王您還有什麼要求沒有?”

“這個麼……”崔耕其實沒有什麼要求了,但他心中總覺得有些不妥,好像有什麼事情,是自己沒想到似的。

李晟面色微沉,道:“剛纔越王可是親口說,願意出十萬軍,助朝廷剿滅回紇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您堂堂的越王千歲,還能說了不算嗎?”

“堂堂”這兩個提醒了崔耕。

他眼前一亮道:“幾十萬大軍埋伏,徹底剿滅回紇,這是不是太一廂情願了點兒?從古至今,沒有這樣的戰例吧?別的不說,人家回紇就一定會按照王相計劃的路線行動?本王以爲,要滅掉回紇這樣的大國,還是要堂堂正正的出兵,萬不可心存僥倖啊。”

李晟胸有陳竹地道:“我當是什麼呢,關於這點,越王不必擔心。實不相瞞,回紇內有位貴人,受了王相的大恩,願意將回紇的進軍路線報之王相。咱們只要守株待兔,定能將回紇的兵馬徹底殲滅!”

“那位回紇貴人到底是誰?”

“末將不知。但想來以王相的見識,總不會被回紇人所騙吧?”

崔耕對王的才能還是佩服的,左思右想也沒想出來,王計劃還有的漏洞。

但與此同時,他心中的那股不安只是因爲李晟的話減弱了一些,但並沒有完全消失。

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崔耕想了一下,道:“現在我嶺南道大軍,都在圍攻道州城,到底各部傷亡如何,本王現在也不知道,咱們到底抽掉哪些兵馬,何時出兵,待本王迴轉泉州之後,再做定奪。”

崔耕這個理由非常正道,李晟儘管心中有些不滿,還是道:“好吧,就依越王千歲所言。但您可一定要說話算話,及時出兵啊!”

“那是自然。”

……

……

要瞞過回紇人,並不需要將官兵平定西原百峒的消息完全瞞住這麼大的動靜,瞞也瞞不了。

崔耕所要做的,只是讓莫徭峒不撤道州之圍就行了。莫徭峒不撤圍,天下人就會以爲他還在被困。,

至於現場的西原百峒之人泄密?

一個是以現在的交通條件,這些僚人走出西原,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回紇,絕非易事。再一個是,崔耕只需要重點監控少數峒主就行了。就算有少數身份低微的百峒人心中不甘,前往回紇報告,這些人人微言輕,人家回紇人也不會信啊!

所以,崔耕只要略作準備,就能達到王的要求。

五日後,他留下諸將在欽州處理後事,自己則帶着幾個伴當,秘密回到了泉州。這裡面有楊玄琰、法進、凌十三、崔秀芳,有李晟,有王嫣然,有神醫王燾。

按照崔耕最初的想法,一見王燾,就得趕緊問清楚,李隆基的壽命的傳聞,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然而,在欽州的時候,他還真不好見王燾。

關鍵在於王嫣然。

當初他和王嫣然爲了躲避大火,在一個小坑內藏身,一上一下緊緊相擁,動作曖昧之極。最關鍵的是,這事兒被許多人看見了,堪稱人盡皆知。

男人佔了這麼大的便宜,總不能還腆着臉說,我們之間的關係,是純潔的吧?

如果沒有崔秀芳和慈善公主在場,他宣佈納王嫣然爲妾,造成既定事實,也就快刀斬亂麻了。

偏偏兩個醋罈子就在現場,他還真不好開這個口。所以,王嫣然的身份一直不明不白。

崔耕總覺得對不起人家王氏父女,所以,儘量避免單獨相處,自然也就沒來得及問李隆基的事兒了。

回到泉州之後,崔耕更不好一進家門就納妾。再說了,嶺南道出兵十萬算計回紇的事兒,正搞得他焦頭爛額的呢。

於是乎,崔耕準備過一段時間,沒什麼着急的事兒了,趁着盧若蘭心情好的時候,再解決王嫣然的身份問題。之後,再和王燾談李隆基的事兒。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一日,有人來報,王燾求見。

他來幹啥?

崔耕儘管不想見王燾,但總不至於對王燾避而不見。不管怎麼說,他是理虧的那一方。

會春殿內,雙方見禮已畢。

王燾輕咳一聲,道:“當初在欽州城,多虧了越王千歲,我們父女才得脫大難。老夫在此多謝了!”

“此乃舉手之勞,王神醫不必介懷。”

“既然越王這麼說,王某人也就不謝了。說起來,你還佔了大便宜哩。”

崔耕以爲王燾指的是自己和王嫣然的事兒,面色有些尷尬,道:“說得也是!說得也是!”

誰知王燾的下一句話,讓他意識到,自己想的大錯特錯了。

王燾道:“若沒有欽州的機緣巧合,恐怕越王您大禍臨頭都……不自知啊!”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