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該我上場!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嗇夫記 > 嗇夫記 > 

第九十章 該我上場!

第九十章 該我上場!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扳倒一個從四品的官員也一樣……在沒有確鑿證據,皇帝又不能明面表現態度的前提下,必須得用捕風捉影的辦法一點點的將局勢引導向自己有利的方面。

“雷厲風行”和“慢工出細活”並沒有什麼絕對優劣,只是在於怎麼用而已……顯然對於此道,於樑是個中高手。

城中的流言還在繼續着,幾乎已經達到了官府都管不住的程度,這其中自然有本地衙門不敢多過問此事的緣故,但更多的,則是這背後“推手”迎合了長安城子民那充足的好奇心。

事實證明,即便相隔幾千年,對於“叛徒”和“奸臣”這些反動的稱謂,也是沒有人能夠容忍的……畢竟這已經涉及到了做人的底線不是?

於樑自然樂得瞧見城中流言越演越烈,反正事情鬧大,急的人是寧王派系,對於他於樑而言,那是絲毫影響都沒有。

而且這流言被炒熱後,大理寺的人便越發不敢低調處理,已經向皇上發了申請,請求下詔將呂伯仟從邊疆調回來述職,而皇帝則當堂准奏,效率到令人髮指。

還是那句話,能站在金鑾殿上的人都是人精,已經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中嗅到了足夠的暗示……他們紛紛與呂伯仟劃清界限,表示應該嚴肅處理此案。

當然,大殿上並不是一種聲音……對於寧王派系的大臣們,此時可正是賣力的時候。

他們深情並茂的爲呂伯仟辯白,就像那哥們每一言每一行都在他們眼皮底下做的,絕對完美到堪稱道德楷模。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發出了要動用御林軍來搜查散佈流言的兇手的請求,彷彿那呂伯仟被人刨了祖墳似的……

朝廷並不是一團和氣的地方,爭執那是常有的,但是兩派人如此截然相反的論調,那就比較罕見了……這兩種聲音背後的含義顯而易見,大臣們擔心的情況再一次發生了。

皇家內部不大太平啊……對於他們而言,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動盪,那不僅意味着烏紗帽,還有可能掉腦袋。

而此時對於於樑而言,他表演的機會卻是到了!

這是七天後的一個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時,睡得鼾聲大作的於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吵醒。

打開門一看,上官琳神色又興奮又焦急,拉着睡眼朦朧的於樑的胳膊,嬌聲嚷道,“醒醒,快醒醒,宮裡面來人了。”

“又不是將公主嫁給我,你這麼激動幹什麼?”,被她晃得頭都暈了,於樑懶懶的舒展一下身肢,笑着打趣道。

“快洗漱吧,是內宮太監傳令你進宮面聖。”,上官琳顯然沒有開玩笑的心思,依舊焦急的說道,自告奮勇的爲他穿衣服侍,片刻後收拾整齊出門時,那傳令太監已經等候多時了。

於樑瞧這太監品級不低,而且是個熟面孔,應該是皇帝身邊得寵的那一種,嘴角微微一笑,對他來找自己所爲何事已經有了計較。

“不用扯那些虛禮節了,我們走吧。”,見一干人還在急着擺香爐接旨,於樑乾脆笑着將黃絹接過,隨意看了兩眼便收下。

這無禮的動作若是往大了說,那是要吃官司的,當然,對於這宣召太監而言,也只是深深看了於樑一眼便作罷,表無表情的請他坐上馬車。

於樑要一干尉遲子弟隨後跟來,在宮門外等他,自己則獨自先行。

一個時辰後,他便穿過了宮門,這次待遇明顯高得多,一路上馬車不停,很快的便到了正殿外圍。

於樑下馬,再次爬了堪比登山一樣的階梯,走到正殿大門前,聽到傳聲太監叫了自己的名字,便抖擻一下衣衫走了進去。

當他雙腳踏入正殿那一刻起,於樑便立馬感到無數道目光投了過來……幾乎與上次的情形一樣。

當然,若說上次自己以瓦勒族長的名義來面聖時,這些大臣的眼神中還帶着幾分好奇神色的話,那麼這一次,他們每個人的神情都只剩下了一種。

不可思議!

顯然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於樑這種白身能以這樣的姿態再一次走進這個地方……要知道,很多外放的官員們一輩子都沒有這種榮耀。

於樑自然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信步由繮的走到了朝臣隊伍的最前方,立馬看到了那個老熟人。

寧王!……這位大唐王儲也正在面無表情的打量着他,並沒有露出絲毫情緒。

這當然不是說他不討厭於樑,而是說,開始正視這個在他看來跟螻蟻沒什麼區別的對手。

平心而論,寧王也算是一個人物,否則不可能在朝中掌控了這麼多的力量,大有逼宮的趨勢,於樑也知道以前讓這人吃了幾次小虧是因爲對方輕敵的緣故。

而當寧王開始正視起他時,面對的威脅必定是以前的十倍不止!

不過於樑也僅僅是似笑非笑的咧咧嘴……就算寧王認真起來那又怎麼樣,難道他自己就是任人擺佈的鹹魚麼?

對手雖然強大,但是他自己的實力也正在快速成長,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陛下,臣來遲了,能再次目睹天可汗的尊容,是臣的榮幸。”,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於樑還是把該盡的禮節做到,規規矩矩的行了一禮。

那皇帝眼神中的笑意一閃而逝,似乎很滿意於樑的乖覺,特別是知道這小子私下裡是如何桀驁不馴,此時高高在上,更有俯視天下的感覺。

“今日找你來,是因爲一樁流言,大理寺卿裴度稟告我,說你在大理寺狀告呂伯仟,可有此事?”,皇帝淡淡出聲問道,一句話便將話說得明明白白。

於樑已經從中得到了足夠的提示,他看了看滿朝大臣,已經從他們的站位和麪容表情中大致分辨出了剛纔的朝臣議事正是關於這個話題,而且顯然也產生了爭論。

證據便是這大殿的空氣中都充滿了各種口水的味道……以及那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火藥味。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