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狐狸,果然沒打算按照自己的劇本出牌……他開口肯定和談的成果,不像是在表功,更像是爲後面的轉折進行鋪墊。
“我們可以答應突厥人的要求,不過,以什麼方式答應,卻是值得考慮的。”
果然,下一句話便讓於樑的擔心成爲了現實……這人真準備摘桃子呢!
於樑深吸一口氣,正準備插話時,冷不丁蓋元禮話鋒一轉,直接看向自己道,“對於這點,於大人似乎有着成熟的意見,臣認爲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這又是什麼情況?!
於樑微微一驚,跟蓋元禮對視了一眼,這位老狐狸眼神中帶着戒備和意味深長,忌憚又像是在示好,當真無比矛盾。
大殿中氣氛再次怪異起來,連帶着於樑都有些吃不準,只是他反應得極快,不管蓋元禮是什麼意思,先將話頭接下來再說。
“陛下,臣的確有些心得……”
於樑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道,“與突厥人的和談,紙面上的東西,終究不保險,越快將成果落到實處越好。”
他舔了舔嘴脣,將話說得再明白些,“我們可以利用這紙面上的條文,搶先一步派人前往幽州幷州之地,先站住腳再說,然後再以開拓商道爲藉口,將這塊地盤牢牢佔據住,由於有合約再先,突厥人就算不滿,也沒有任何理由針對我們。”
這話夾帶了他不少私心,不過在大義的掩蓋下,任何人都別想詬病。
“於大人所言極是,這也是臣想說的……要儘快落實和談成果,控制住那塊地皮。”
蓋元禮居然又順着於樑話頭道,“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
這人轉性跟自己混了?於樑無語的撇撇嘴,對蓋元禮突然的示好一頭霧水,他纔不會認爲是今日上朝時自己一席話就讓對方納頭便拜,王霸之氣還沒有強到那個份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能爲大唐開疆擴土,是爲臣等的榮幸,一旦陛下有所驅馳,萬死不辭。”
當然,隨着蓋元禮這句話一出,於樑頓時回味過來,嘴角上露出了似有似無的笑意。
這老狐狸哪有什麼開疆擴土的野心,縱然有,怕也是因爲利益的好處……這條商道建立,連帶着土地的開發,大筆的投入是肯定的,但也伴隨着鉅額的產出,說不讓人垂涎,那是不可能的。
蓋元禮絕非什麼清廉之人,從他那公子哥的兒子蓋煜藺隨隨便便拿出數萬兩銀子跟於樑爭花魁便能看得出來……那麼他那麼大的用度,總得有相應的收入才能夠平衡。
於樑不知道這老狐狸背後有多少賺錢的法子,不過用腳趾頭想也知道,他麾下的產業,絕對不比胡東山那種大商賈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換句話說,這老狐狸對於樑的交換利益提議,肯定是動心的,但又怕爲他做嫁衣自己卻不得好,所以才一直沒有明確答應下來……被於樑坑了幾次,他哪能不長記性。
而此時公然在朝堂上提出此事,怕就是要於樑當場給出保證……天子面前的承諾,總不會賴賬不是?
“沒錯,陛下,要開發出那片土地,財力物力自不必說,但關鍵還是人……”,於樑沒有猶豫多久,很快的主動說道,“那片土地上因爲邊疆不穩定的因素,百姓遷徙離開者非常之多,在籍人口少的可憐,當務之急便是組織流民前往開墾荒地,然後才能談其他。”
“而流民一盤散沙,若沒有人帶領,根本無法在那種地方站穩腳跟,同時朝廷也必須出臺政策給予扶持……這些事,怕是需要蓋大人好好費心了。
”
於樑將目光看向了蓋元禮,給予了對方想要的答覆。
要將一塊蛋糕做大,單靠於樑一個人是沒法完成的,對於這點,他無可奈何卻又只能接受……若是有可能的話,吃獨食這種好事,他哪裡會讓給別人不是?
蓋元禮要利益,於樑也需要利益,兩者肯定是競爭關係,但那是在將利益掙回來之後的事……如何利用這塊土地產生利益纔是真正的難題。
從這個角度來說,於樑還只能吸引更多的人蔘與進來,人多力量大嘛,更何況,他知道若不然蓋元禮等大士族階層參與,人家肯定要扯自己的後腿。
於樑還要留下幾分心思跟寧王較勁不是?那麼讓出一些利益給以蓋元禮爲首的大士族階層,讓其立場不要跟自己那麼對立,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寧王是寧王,大士族階層是大士族階層,兩者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這也是於樑下定決心讓利的原因,否則以他的個性,哪會幹這等資敵的蠢事。
兩人一唱一和,默契的像是商量好的一樣,讓趙樑棟等人完全大跌眼鏡,一個個當場傻眼。
所以於樑更加滿意了,他從對方的微妙表情中可以讀出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蓋元禮此時的這一番話,絕對沒有跟趙樑棟等死忠寧王派的人商量過,否則後者不會是如此錯愕的表情。
這是否代表着,蓋元禮背後的大士族階層和寧王之間,關係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呢……更進一步講,有沒有存在被自己拉攏的可能性?
對於這個問題,於樑暫時沒有答案,經驗告訴他,能打動這種大士族階層的,唯有利益,而且還的是巨大的利益……一個綿延百年以上的大家族,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足夠的好處,根本別想從他們那裡得到任何鮮明態度。
可以說,蓋元禮這麼"chi luo"裸的對自己“提要求”,其實已經難能可貴了……不怕他要,就怕他不要!
“……蓋卿家以爲如何?”,皇帝淡淡的看了兩人一眼,似乎對他們之間的勾搭並不介意,又或者在意料之中。
“一旦陛下吩咐,臣自會全力以赴。”,蓋元禮立刻給予了旗幟鮮明的答覆,他話音落下後,朝中突然冒出了很多支持的聲音,不少大臣在第一時間站出來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