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

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

不怪崔耕如此激動,實在是李旦太重要了。

他之所以能割據嶺南道的法理基礎,就是太上皇李旦在嶺南道,相當於大唐現在有兩個朝廷。

但是,李旦一死,他割據嶺南道的法理基礎就不存在了。他再割據嶺南道,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現在的嶺南道,絕對扛不住全國大軍。再說了,就算打得過,崔耕也一點都不想打。

那麼,李旦會死麼?

按照歷史的記載,在先天政變後的第四年就病逝了。離着現在,不過是差了兩年。

這可咋辦?簡直無解啊!

正在崔耕爲難之際,金剛智的聲音響起,道:“嶺南王,你怎麼了?”

“沒什麼。”崔耕隨口敷衍道;“大和尚你的神通不簡單啊,竟然能看穿太少皇的壽數。”

“哪裡,貧僧之所以說太上皇的壽數,可不是因爲有什麼神通,而是我略通岐黃之道。”

“哦,醫術……”

突然,崔耕靈機一動,道;“既然是太上皇生病,大師能否施展回春妙手,爲太上皇治病呢?只要大師能把太上皇治好,孤王定當不吝賞賜。”

“貧僧倒是想,但我沒那個本事。”金剛智苦笑道:“太上皇有風疾暗病,實非藥石所能奏效。除非……除非……”

“嗯?除非什麼??”

“除非嶺南王能爲太上皇尋來一樣寶物照病鏡。”

崔耕疑惑道:“照病鏡?相傳此鏡鏡面光如水,每有疾病,以鏡照之,盡見臟腑內病機地點,然後可對症下藥。世間果有此物?”

“傳言當然有所訛誤,實際上,此寶有鬼神莫測之功,常照此鏡,可以修復暗疾,益壽延年。”

“那此鏡現在何處?”

金剛智道:“此鏡原來是我天竺至寶,後來流落中土。現在在哪,貧僧就不知道了。”

“這樣啊……”崔耕若有所思。

事實上,崔耕剛纔是明知故問,他知道那照病鏡在哪。

照病鏡原來是葉靜能所有,唐隆政變時,葉靜能死在亂軍之中,此寶被沒入宮中。

崔耕當然不相信有什麼寶物能照徹五臟六腑,當時並沒有留意。

他之所以知道此事,是因爲最近流傳天下的一個笑談。

李隆基的原配王氏,和李隆基伉儷情深,相濡以沫。在李隆基登基之後,被封爲皇后。

可是這位皇后娘娘有個最大的缺點,沒有孩子。

眼瞅着被封爲惠妃地武蓮兒越來越得寵,王皇后心急如焚,將照病鏡找來,放在寢宮之內,每日攬鏡自照。

但是,招了都快一年了,肚皮還是絲毫沒動靜。

所以,照病鏡就是在麗政殿中。

崔耕剛纔之所以這麼問,是根本不信照病鏡能治李旦的病。他懷疑這金剛智是不是受了什麼人的指使,誘自己去長安自投羅網。

現在金剛智說不知道照病鏡在哪裡,讓他的疑心稍降。

崔耕轉念又一想,這金剛智原來一直在天竺,今日才登上大唐的土地,說他是受人指使的可能,着實不大。

難道,那照病鏡真能治病?

若是之前的崔耕,肯定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但是現在,崔耕卻心思動了。

沒辦法,病急亂投醫。他現在實在無法解決李旦死了之後的政治局面,也只有把希望寄託在照病鏡上。

Www ttκǎ n ¢O

崔耕暗暗琢磨,持盈想在生產的時候,我去長安陪她。要不,我就走一趟長安城?順便看看,能不能通過持盈的路子,把照病鏡弄到嶺南道來。

這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想到這裡,崔耕起身,道:“諸位慢用,本王且去更衣。”

“王爺請便。”

崔耕出去之後,卻沒去廁所。功夫不大,就帶着五百甲士,將整間大殿團團圍住了。

“別動!”

“別動!”

“都老實點兒!”

吆喝聲聲,衆甲士弓上弦刀出鞘,如臨大敵。

“啊?嶺南王,你這是何意?”

“我們沒犯事兒啊?”

“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

不少客人驚呼出聲,就是沒說話的,絕大多數的臉上也變顏變色。

唯有金剛智面色如常,道:“阿彌託佛,如果貧僧沒猜錯的話,嶺南王是爲了照病鏡的事兒?”

崔耕點頭道:“不錯,確實如此。此事關係重大,爲了大家能保守機密,要限制大家一段時間的自由。不過,大夥放心,這段日子本王肯定好吃好喝好招待,絕不至於委屈了大夥。事情過後,本王還會有所補償。”

金剛智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此乃題中應有之義,貧僧領命。”

在場的客人,就是嶺南道的名流和金剛智的門人弟子。

既然金剛智都沒意見了,他的門人弟子自然也就沒意見了。嶺南道的名流更不敢違背嶺南王的命令,現場的氣氛迅速和緩下來。

崔耕命甲士們帶大家去休息,就準備離去。

可金剛智卻突然開口道:“貧僧留在這做人質,嶺南王要辦什麼事兒的話,貧僧的弟子不空可以效犬馬之勞。不誇張地說,不空文武皆能,用處頗爲不小哩。”

不空和尚跪倒在地,道:“願爲嶺南王效死。”

崔耕稍微一思量,就以手相攙,道:“起來吧,只要你不負本王,本王絕不負你。”

……

崔耕之所以要收下不空和尚,不光是他今天的表現不錯,三言兩語,就那蘇繡繡說服了。

最主要的還是,崔耕深知這不空和尚的能耐。

以“開元”爲年號的歷史,總共是二十九年。在這將近三十年裡,如果評選五件大事的話,開元三大士到長安,絕對在其中。

所謂開元三大士,就是三名來自天竺的和尚。他們來到長安之後,開創了大唐密宗一脈,影響非常深遠。

這三大士的名字就是: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

今日能得不空之助,崔耕怎能把如此人才往外推?

崔耕要把不空留下的最後一個原因,是他手中的生面孔太少了。像是宋根海、楊玄琰、封常清、黃有爲等人,到了長安,很可能被故人認出來,太過危險。

這次去長安,整好讓不空隨行。至於他可能是奸細?那金剛智不是在自己手心裡攥着嗎?

崔耕這次去長安打算帶的第二個人,就是安思順。

當初崔耕在拂雲堆上,收了安祿山爲義子。但其實現場還有幾個小孩,分別爲:安思順、安文貞、安孝節。

其他人也就罷了,這安思順可不簡單。

在正常歷史中,他此時已經在大唐與吐蕃的戰爭中大放異彩,被封爲右監門衛將軍、洮州刺史兼莫門軍軍使,並得賜二百匹錦緞,三百兩白銀,以及五百貫錢。

現在的安思順,卻只是崔耕親軍中一名普通的侍衛,不顯山不露水。

除了是生面孔外,安思順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忠誠。他雖然和安祿山的關係不錯,但發現安祿山的浪子野心後,對安祿山屢屢彈劾,並且預言“安祿山”必反。後來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安思順被哥舒翰誣陷致死,天下人無不認爲他是冤枉的。

崔耕這次去長安,帶着安思順也非常合適。

事不宜遲,第二天一早,崔耕就和不空和尚以及安思順,喬裝改辦,往長安方向而來。

一路無話,三人從明德門入長安,走朱雀街、大東街、紅玉街,眼瞅者就要到玉真觀了。

沒錯,李持盈既是公主又是女道士,她是住在一個道觀之內。不僅長安城內有一座玉真觀,長安城外還有數座。

崔耕已經打聽清楚了,現在李持盈是在長安城清化坊內的玉真觀居住。

可是,他們還沒到達目的地呢,就見前面人情涌動,不少百姓朝着一個方向跑去。

崔耕心中好奇,抓着一個小夥子的胳膊,問道:“這位小哥,出什麼事兒了?你們跑啥?”

那小夥子頗爲興奮的道:“走,一同去看看吧。今日萬年縣公開審案,要審霪僧!你想想,霪僧啊,過不過癮?”

敢情是爲了這個啊!

崔耕對這種花花案子還真沒什麼興趣,就準備置之不理。

可正在這時,他忽地聽背後有人道:“萬年縣令石得水爲了政績也是喪心病狂了,難道他就沒想過,萬一這是一件冤案呢?”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